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2、调查有很多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来设计调查问卷 3、看课本55页,然后请同学想一下你想要了解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怎样来调查?

4、自己小组讨论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在全班进行调查。 5、交流调查的结果,全班同学点评。

6、你知道丹顶鹤是怎样生活的?请学生来给大家做演讲。 7、再请学生说说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的?

我们不但可以通过图片资料调查问题,还可以通过文字资料调查问题,阅读课本56-57页或者亲临现场进行调查。 【评析】教师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调查方法。让学生懂得调查看似简单实质也包含许多的科学方法。

三、调查实践

(教材上是调查校园里的昆虫)

1、请同学们自己确定一个调查问题,并讨论好这样的问题是否适合在校园内进行。

2、指导学生进行分工。

3、讨论调查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器材?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如何使用。 4、分工进行现场调查。 完成调查报告并汇报 【评析】使学生明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调查。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调查,一定要做到尽量的科学。 教学片断赏析:

教师出示课件:如果想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生:观察 生:查阅资料 生:实际去看看

生:调查一下,是不是这种情况; ………………

教师:我们想研究的这些问题大体可以包括: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某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用调查的方法。因为调查可以使我们完整地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评析】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学生发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经历自己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采用什么的方法比较科学合理。

教师:调查的方法有很多,你都了解哪些调查的方法呢?

生:我和妈妈到超市,有一个阿姨让妈妈配合一下进行一张问卷调查。

生:对,老师我也参与过学校的问卷调查,有好多项目,让你进行选择,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

生:我看电视上有新闻调查,记者根据发生的事情到现场去调查了解情况。 生:还可以访问,利用采访的方式进行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调查。 ………… 【评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探究自然界的实际事物,把“探究意义”的本领交给学生,这是我们科学探究的真谛所在,是科学教育的升华。当学生经历过、感受过这样的过程,他们很快的能从记忆中回想起这些事情,教

65 / 72

师在此基础上,将学生零散的记忆,进行科学的整理,带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调查活动中学习如何科学调查,感受调查在收集证据上的独特性功能。 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经历”两字强调了科学是一种实践过程,一种创造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探究自然界的实际事物,把“探究意义”的本领交给学生,这是我们科学探究的真谛所在,是科学教育的升华。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真正的学问是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体会、内化,进而形成一种能够灵活运用的个性化智慧。否则学到的任何知识都不会产生真正的力量,而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现代学习观充分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价值,提倡:“学以致用”,通过创设既富有教学价值,又带有情感色彩的实际操作情景,让学生在其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强化学习成功为他们带来的快乐,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不必追求科学家探究的水平,不能向博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所强调和所关注的方面看齐,在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不必要求过高,这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点。当然也不能够满足于儿童自发探究的水平,而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主要是把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②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③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④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这里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刻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等一系列与科学的本质有关的问题。探究并不复杂难懂、高不可攀,它存在与每个人身上,渗透于生活当中的每一个角落。 在本节课中学生根据不同的操作,不同的知识水平各自发现。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彼此的发现能互相补充、完善,实现了课堂信息共享。而从课堂上学生独巨匠新的个性记录和发言都充分说明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较为有效的途径。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最本质的特点是淡化知识目标,突出发展目标。要求学生能在这节课上能有所收获,能“经历一次典型意义的探究经历”这就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预 测

香炉礁小学 邵迎红 教学资源开发

《预测》是四年级下册《调查与预测》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为技能训练课。主要是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分目标中“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自然、了解科学、了解周围事物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感受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愿意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或活动,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的要求来进

66 / 72

行构建的。它体现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中“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由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科学探究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与调查不同,在时间向度上,预测是人们立足在现在指向未来的探究形式,它表达着人们很想通过预测来把握将要发生的事件和变化。但是,重要的往往不是预测了什么,而是预测的根据是什么。这个根据要注重理性和实证。因此,我们鼓励学生畅想,猜想未来,但是我们更鼓励学生表述他们畅想,猜测未来的根据,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科学探究的预测准则。 既然强调预测要有根据,则预测活动一定有三个部分组成:预测内容、预测依据、预测验证。 基于上述原因,我将本课教材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和调整,并且力争在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在导入环节,通过两次预测2008年奥运会中国队将获得的金牌数,使学生明确了什么是预测,并了解预测一定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证据。接着进行初步的预测活动,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预测的。这个环节安排了两项活动:一是预测小猫将会做什么,二是阅读教材,了解珍妮对黑猩猩异常表现的预测。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预测。这一部分我安排的预测活动,主要要体现预测的三种情况。一是通过往量筒中放玻璃珠的预测活动,体现预测活动中的准确预测;二是通过抛硬币预测正反面活动,体现预测活动中的难以准确预测;三是通过纸的对折预测活动、粉笔下落不容易碎情形的预测活动,来体现如果只是根据个人经验,未经科学证实的预测,有时会出错的。 尽管预测仍有可能发生错误。但是预测带动着探究者的热情,往往成为新的科学发现的先导,并且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有根据地进行预测。 科学知识:

1、懂得预测的含义。

2、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

3、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作出科学预测的根据。 4、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2、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难点:做出预测要有科学依据

教学准备:量筒、玻璃球、硬币、纸、塑料袋、粉笔、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2008 北京”字样,提问: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追问:请你猜测一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将获得多少枚金牌?

4、学生回答。

67 / 72

5、你们刚才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6、老师给你们的提示,教师出示: 1996年 16枚 2000年 28枚 2004年 32枚 2008年 ?枚

提问:现在请你再来猜测一下。 7、学生回答。

8、教师追问:现在的猜测与刚才的猜测有什么不同? 9、学生回答。

【评析】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再次进行猜测,这时的猜测就是有证据的,就是预测。

10、教师小结:科学上把根据已有经验和现有证据而进行的猜测叫做预测。(板书:已有经验 现有证据 预测)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预测,有兴趣吗? 二、探究活动 1、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预测,接下来老师想给大家一个任务,请同学们看课件,观察一下这只小猫,你来预测一下,它将会做什么?你是根据什么来这样预测的?

2、学生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评析】学生预测小猫将要做什么不是此项活动重点,此项活动的重点是一定要让学生说出预测的依据是什么,以巩固所学预测的概念。

3、同学们预测得真好,像个科学家,你们想不想知道真正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预测的?

4、请同学们看书58页。

5、出示幻灯片,介绍珍妮?古多尔

珍妮是一位科学家,在非洲从事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历时40多年。珍妮对黑猩猩习性的人士随时间的推移不断丰富和完善。

看这是黑猩猩在向珍妮打招呼,这是黑猩猩在模仿珍妮的表情。

学生介绍:有时她甚至能够从黑猩猩的面部表情猜测它将要做什么。比如说:珍妮通过深入观察了解到,当黑猩猩感到恐惧或愤怒时,它的毛发就会暑期,并且会有一系列的攻击行为。所以,一旦黑猩猩毛发树起来,就可能有危险,周围的人应该及时离开。

刚才我们进行了初步的预测,同学们想不想就一些问题进行一下实地的预测? 三、实验探究

(一)实验一,让学生了解有些现象是可以准确预测的。

1、教师出示装水的量筒(在量筒外壁用橡皮筋标出水位),把5颗玻璃球放进量筒,请同学们观察出现什么现象?再放入10颗玻璃球,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样推论?

2、想不想知道你预测得是否准确?应该怎样做?(教师演示)

3、通过刚才的实验检验,看来我们的预测是准确地。(板书:可以准确预测) 4、是不是每一次预测都是准确的呢?

(二)实验二,让学生了解有些现象是难以准确预测的。

1、教师边演示抛硬币,边提问:知道向上的是正面还是反面?

68 /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