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资料1 下载本文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定义:

1)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马

克思的货币定义)。 包含以下含义:

(1)货币是商品。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2)现代货币的定义一般表述为:凡是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作为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手段就是货币。

2.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在一般情况下,货币可区分以下三个层次:

M0,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

M1,即狭义货币,它等于现金加上活期存款之和。

#M2,即广义货币,是由狭义货币加准货币构成的。所谓准货币,也叫亚货3.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货币层次划分的口径如下:

币或近似货币,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各种可以提取的“通知放款”以及各种短期的信用工具,如短期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等构成。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M1之差是准货币。

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

1.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指以偿本付息为前提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或转移。 2. 信用的本质特征(理解):

1)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

息为先决条件。

2)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

运动。

3)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3. 信用的作用:

1)使社会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2)丰富信用流通工具,节约流通费用 ,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3)推动了资本集中与积聚;

4)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4.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定义及其必要性:

(1)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2)商业信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各个企业相互依赖,但它们在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上往往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脱节。而通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商业信用,则可满足企业对资本的需要,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2)商业信用的特点(理解):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

(2)商业信用的客体主要是商品资本,因此,它是一种实物信用 (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即商业信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工业生产、商品流通的数量、规模是相适应

的,在动态趋向上是一致的。 3) 商业信用的优缺点(理解):

商业作用的优点在于方便和及时。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的影响。

(2)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受生产和商品流转周期的限制,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

(4)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企业之间。 (5)此外,它还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

5.银行信用:

#1)银行信用的含义及地位 (1)银行信用是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政府、企业或个人的信用。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在现代商品货币经济下,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范围上,还是在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2)特点(理解):

(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它可用以任何方面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

总之,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在时间、空间、规模、对象上的限制。 6.国家信用(理解):

1)国家信用的含义及形式: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的借贷活动,其实质是国家举债。

2)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发行国库券 (2)发行国家公债 (3)发行专项债券

(4)向银行透支或借款

(5)向国外借款,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 3)国家信用的特点:

(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

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权人则是国内外的经济实体和居民。 (2)安全性较强,风险较小 (3)通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4)交易性、流动性较强

由于国家债券的信誉高、安全性好,在证券市场上是优良的交易对象,交易量大,流动性非常强。

7.民间信用(理解):

1)民间信用的含义及形式:

(1)民间信用,亦称“民间借贷”,或个人信用。西方国家指相对于国家之外的一切信用,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在我国,民间信用主要指居民个人之间以货币或实物的形式所提供的直接信贷。 (2)民间信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a.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

b.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间接的货币借贷。 c.通过一定组织程序的货币“合会”、“标会”、“搭会”等进行的货币借贷。 d.以实物作为抵押的“典当”形式的货币借贷。 2)民间信用的特点:

(1)数量有限,期限较短 (2)范围有限

(3)利率较高,且具有较大的弹性 (4)主体主要是自然人 4) 民间信用的优缺点 (1)民间信用的优点:

a.扩大了社会融资的范围,其较高的灵活性对社会信用形式发挥了拾遗补阙的作用。

b.满足了居民的筹集资金、解决收不抵支困难和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等方面的需求。

(2) 民间信用的局限性:

a.存在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增加了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难度,其借贷过程中存在的金融投机、高利盘剥不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和人们生活的安定,增加金融风险。

b.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他信用形式产生“挤出”效应。

#8.金融体系:指一国金融机构的设置,各自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以及它们在金融、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与非银行中介机构并存,构成现代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的一般特征。

9.金融市场(理解):

1)概念:金融市场是经济生活中与商品市场、劳务市场和技术市场等并列

的一种市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在这里实现借贷资金的集中和分配,并由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的对比形成该市场的“价格”——利率。

#2)金融市场的分类(记住):

按交易中介存在与否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1)直接金融市场是指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供给者那里融通资金,一般以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进行。

(2)间接金融市场是指通过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来融资的市场,此时融资双方不直接产生债权债务关系,而是与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直接交易,以实现最终的融资。

按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流通特性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初级市场、次级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1)初级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或发行市场,是指资金需求者将金融工具面向公众首次出售而形成的交易市场,是次级市场的基础和前提。

#(2)次级市场是指新的金融工具在资金需求者投放初级市场后由不同的投资者之间买卖所形成的市场,也叫二级市场或流通市场。 (3)场外交易市场是指原来在交易所内上市交易的证券移出到场外进行交易;或者是指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出卖者之间为避开经纪人和降低交易成本,而在场外直接交易所形成的市场。 #10.我国的股票类别:

1)国家股,又称国有股,即国家持有股票,是有权代表国家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股份公司所形成的股份,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派股权代表。

2)法人股,是股份公司创立时,以本企业有权自主支配的资金认购非上市流通股份,或改组企业原集体资产折算入股形成的股份。

3)个人股,又称为社会公众股或A股,是社会公众以私有财产投入公司所形成的股份,可分为公司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两种形式。

4)人民币特种股,即B股。它是相对于社会公众股A股而言。

5)H股,是我国内地上市公司经证监会批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的股票。

6)美国存托凭证(ADR),通常表示一家非美股份公司公开交易的证券以存托凭证的形式,而不是以直接股票的形式在美国国内流通。 #11.直接融资(very important):

1)概念:也称直接金融,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其中,资金供给者是直接贷款人,资金需求者是直接借款人。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 2)优点与局限性:

(1)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的优点

a.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在融资时间、期限、利率、数量、资金用途等方面有较多的选择自由。

b.有利于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c.有利于筹集长期投资资金。 (2)直接融资的局限性

a.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b.对资金供给者来讲,由于缺乏中介的缓冲,直接融资风险比间接融资风险大,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c.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12.间接融资(very important):

1)概念:是指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间接实现融资的行为。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并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信用关系,从而成为金融机构的债权人或债务人。 2)优点与局限性:

(1) 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 a.筹资上可以积少成多 b.安全性较高

(2)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

a.由于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加入了金融机构为中介,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约束,如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与约束。

b.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加了筹资者的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13.新股发行价值决定: 1)盈利能力; 2)净资产; 3)所处行业; 4)目前经济形势;

5)所处地域形势(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