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试题(2) 下载本文

A.肝窦扩张充血 B.肝细胞大片坏死

C.大量炎细胞浸润 D.纤维组织增生 C.明显变形 D.表面结节较大

E.表面结节大小相仿

35.早期食管癌的形态特点有

E.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26.假小叶的镜下特点包括

A.肝细胞变性坏死 B.中央静脉偏位或多个

C.肝细胞异型增生 D.肝细胞索排列紊乱

E.周围有纤维组织间隔 27.门脉性肝硬化晚期肝脏

A.体积缩小 B.呈绿褐色 C.明显变形 D.被膜增厚 E.表面结节大小相仿

28.门脉性肝硬化时假小叶

A.形态、大小不一 B.中央静脉偏位 C.纤维间隔厚薄不均 D.肝细胞变性、坏死

E.纤维间隔内细小胆管增生 29.肝硬变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

A.门脉高压症 B.出血倾向 C.肝功能障碍 D.肝细胞性黄疸

E.肝肾综合征

30.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的原因包括

A.肝细胞索排列紊乱 B.肝静脉回流受阻

C.小叶下静脉受压 D.肝内血管网数目减少

E.肝动脉与肝静脉之间异常吻合 31.门静脉高压症可引起

A.肝大 B.脾功能亢进 C.腹水 D.黄疸 E.肝性脑病

32.门脉性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有

A.肠壁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肝窦内压升高

C.低蛋白血症 D.钠水潴留 E.肝淋巴液生成减少

33.肝硬化时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有

A.蜘蛛痣 B.海蛇头 C.黄疸 D.脾大 E.出血倾向

34.坏死后性肝硬化时肝脏

A.缩小、左叶为甚 B.呈绿褐色

A.大部分为鳞状细胞癌 B.多为原位癌或粘膜内癌

C.无淋巴结转移 D.病变局限 E.可侵犯粘膜下层

36.中晚期食管癌的肉眼类型有

A.平坦型 B.溃疡型 C.蕈伞型 D.髓质型 E.缩窄型

37.早期胃癌的肉眼类型有:

A.隆起型 B.浸润型 C.表浅型 D.溃疡型 E.凹陷型

38.溃疡型胃癌的特点有

A.呈火山口状 B.周围粘膜中断

C.底部平坦 D.较深 E.边缘不整齐

39.大肠癌的肉眼类型有

A.隆起型 B.浸润型 C.缩窄型 D.溃疡型 E.胶样型

40.与肝癌的发生有关的因素有:

A.黄曲霉素 B.亚硝胺类 C.乙型肝炎病毒 D.坏死后性肝硬化

E.肝脂肪变性

41.晚期肝癌的肉眼类型有

A.小癌型 B.巨块型 C.弥漫型 D.多结节型 E.浸润型 【问答题】

1.简述胃溃疡的病理变化。

2.良、恶性溃疡大体形态上有哪些区别? 3.简述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变质性病变。 4.简述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

5.解释急性普通型肝炎下述临床表现产生的病理机制:

(1)肝大、肝区疼痛(2)SGPT升高(3)黄疸 6.简述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7.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的形成机制和表现有哪些? 8.肝硬化时腹水的形成机制有哪些?

9.列表比较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与胆汁性

45

肝硬化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肠上皮化生 指病变区胃粘膜上皮被肠腺型腺上皮替代的现象。

2.假幽门腺化生 胃体和胃底部病变区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由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

3.消化性溃疡病 是以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4.肝细胞气球样变 肝细胞高度水肿,由多角形变为圆形,胞质完全透明,称气球样变,是病毒性肝炎时常见的肝细胞变性。

5.嗜酸小体 单个肝细胞死亡的一种形态改变,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表现为肝细胞胞质脱水浓缩,细胞核消失,最终形成深红色浓染的圆形小体,属于细胞凋亡。

6.毛玻璃样肝细胞 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光镜下HE染色见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状,称毛玻璃样肝细胞。

7.点状坏死 指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8.碎片状坏死 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肝炎。

9.桥接坏死 肝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肝细胞坏死带。常见于中度或重度慢性肝炎。

10.肝硬化 在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基础上,继发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一种慢性肝脏疾病。

11.假小叶 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原有的肝小叶重新分割、包绕。形成大小不一,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集团。

12.肝性脑病 由于严重的肝脏疾患所引起的意识障碍为主的神经精神综合症。

13.革囊胃 癌组织向胃壁内弥漫性浸润,导致胃壁普遍增厚,变硬,胃腔变小,状如皮革,称革囊胃。 14.印戒细胞癌 是粘液癌的一种类型,癌细胞胞质内出现大量粘液,将胞核挤压于一侧,使癌细胞呈形似印戒状,称印戒细胞,由其构成主要成分的癌称为印戒细胞癌。

15.krukenberg瘤 胃肠道粘液癌浸润至浆膜后,癌细胞脱落种植于卵巢,在双侧卵巢形成转移性癌,这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转移性肿瘤称为krukenberg瘤。

【填空】

1.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 疣状胃炎

2.自身免疫 胃体 胃底 恶性贫血 胃窦部 3.胃小弯近幽门处 胃窦部 十二指肠球部 前壁或后壁

4.坏死层 渗出层 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层 5.渗出层 坏死层

6.愈合 幽门狭窄 穿孔 出血 癌变 7.细菌感染 阑尾腔阻塞 8.阑尾周围炎 局限性腹膜炎

9.气球样变 嗜酸性变 嗜酸性坏死 溶解坏死 10.点状坏死 碎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 大片坏死 11.枯否氏细胞增生 间叶细胞增生 成纤维细胞增生

12.变性 肝细胞水肿 胞质疏松化 气球样变 坏死 点状坏死

13.肝细胞坏死 结节状再生 14.结节状再生 结缔组织增生

15.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16.略增大 稍硬 缩小 减轻 相仿 1.0cm 17.小结节型肝硬化 大结节型肝硬化 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

18.食管下段静脉丛 直肠静脉丛 脐周静脉网 19.鳞状细胞癌 腺癌 中段 下段 上段 20.胃腺颈部 胃小凹底部 21.0.5cm以下 0.6~1.0cm

22.息肉型或蕈伞型 溃疡型 浸润型

23.慢性浅表性胃炎 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病 胃癌

24.直肠 浸润型 狭窄 梗阻 隆起息肉型 25.肝细胞 胆管上皮细胞

26.巨块型 多结节型 弥漫型 多结节型

27.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混合细胞型肝癌 肝细胞癌

【是非题】 ? 8.? 6.√

7.?5.????????4.?????????√ 3.?1. 10.√ 11.√ 12.√ 13.√?9. 【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A 5.A 6.E 7.B 8.C 9.E 10.A 11.C 12.B 13.C 14.D 15.E 16.B 17.B 18.C 19.A 20.E 21.E 22B 23.B 24.A 25.D 26.D 27.E 28.B 29.B 30.A 31.A 32.D 33.E 34.C 35.C 36.D 37.B 38.B 39.C 40.A 41.B

46

2.

42.D 43.C 44.C 45.D 46.E 47.A 48.A 49.C 50.B 51.C 52.C 53.D 54.A 55.A 56.D 57.A 58.A 59.B 60.B 61.E 62.B 63.D 64.C 65.A 66.C 67.B 68.E 69.B 70.A 71.A 72.C 73.B 74.C 75.B 【多项选择题】

1.ABCDE 2.DE 3.ABDE 4.ABCD 5.ABE 6.BC 7.AB 8.ABCD 9.ABCD 10.ABE 11.ABCE 12.ABCE 13.ABCE 14.ABCD 15.ABC 16.ABE 17.AB 18.ABCDE 19.ABCDE 分进一步增多,细胞高度肿胀呈球形,胞质几乎透明时,称为气球样变。②嗜酸性变:光镜下见肝细胞由于水分脱失,体积缩小,部分或全部胞质嗜酸性增强,呈均匀致密的深红色,细胞核染色亦较深。肝细胞坏死 :①嗜酸性坏死:是嗜酸性变进一步发展而来,胞质进一步浓缩,胞核消失,最终形成深红色浓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小体。为单个肝细胞的死亡,属细胞凋亡。②溶解坏死:由严重气球样变发展而来,胞质溶解液化直至细胞消失。 4.肉眼见肝脏肿大,表面光滑。镜下肝细胞变性广泛,20.ABCD 21.ACE 22.ABCDE 23.BCDE 24.ABC 25.DE 26.ABDE 27.ADE 28.BDE 29.AC 30.CDE 31.BC 32.ABCD 33.ACE 34.ACD 35.ABCDE 36.BCDE 33.ACE 38.ABE 39.ABDE 40.ABCD 41.BCD 【问答题】

1.大体观: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处,常为一个,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常深达肌层,直径多在2cm以内,周围粘膜皱壁呈放射状向溃疡集中。镜下: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分四层①渗出层:白细胞和纤维素;②坏死层:薄层红染无结构坏死组织;③肉芽组织层:由新生肉芽组织组成④瘢痕层:肉芽组织逐渐纤维化形瘢痕,瘢痕层内小动脉可发生增生性动膜内膜炎而使管腔狭窄或闭塞或有血栓形成,使溃疡难以愈合,但却可防止血管破裂出血。 2.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良性溃疡(胃溃疡)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 大小 深度 边缘 底部 周围粘膜 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常<2cm 较深

整齐,不隆起 较平坦

粘膜皱壁向溃疡集中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直径常>2cm 较浅

不整齐,隆起

凹凸不平,有出血坏死

粘膜皱壁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3.肝细胞变性:①细胞水肿:光镜下见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呈半透明的疏网状,称为胞质疏松化;若水

主为细胞水肿,表现为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肝细胞坏死轻微,可见点状坏死与嗜酸小体,汇管区及小叶内轻度炎细胞浸润。

5.(1)肝大、肝区疼痛:由于肝细胞弥漫性水肿,使肝脏体积变大,包膜紧张,肝区疼痛。(2)SGPT升高:肝细胞变质性改变,使细胞内酶释放入血所致。(3)黄疸: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变性坏死影响胆红素代谢(摄取、结合、分泌等)造成。

6.肉眼:早、中期,肝体积大小正常或稍大,质地正常或稍硬。晚期肝体积缩小,质硬,表面及切面呈弥漫全肝的小结状,结节大小较一致,其周围有灰白色纤维间隔包绕。镜下: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被假小叶取代。假小叶是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原有的肝小叶重新分割、包绕所形成的大小不一,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集团。假小叶内肝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乱,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再生。中央静脉偏位,多个或缺如。假小叶之间的纤维间隔宽窄较一致,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可见小胆管增生。

7.形成机制:①窦后压迫:再生的肝细胞结节及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②窦前吻合:门静脉与肝动脉之间形成异常吻合支,压力高的动脉血流入门静脉;③窦性阻塞:肝血窦闭塞或窦周纤维化,使门静脉循环受阻;④肝内血管网数目减少。主要表现:(1)脾肿大:可引起脾功能亢进;(2)胃肠淤血水肿;(3)腹水;(4)侧支循环形成。

8.①门静脉压升高,使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内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漏入腹腔;②肝细胞受损后,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致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③小叶下静脉受压,导致肝窦内压力升高,淋巴液生成增多,部分从肝包膜漏出;④肝脏灭活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能力减弱,致使这些激素在血中浓度升高,造成钠水潴留,促使腹水形成。 9.三型常见肝硬化的主要区别

门脉性肝硬化 坏死后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 病因 大体

47

改变 镜下 特点 临床

表现 乙型或丙型慢性肝炎、慢性酒精或毒物中毒 小结节型肝硬化,结节大小相仿,直径<1cm 假小叶呈圆或椭圆形,周围结缔组织间隔宽窄比较一致

先出现门静脉高压,后出现肝功能不全的表现,黄疸多为肝细胞性 亚急性重型肝炎,较重的慢性肝炎,药物或毒物中毒

大结节型或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

假小叶大小悬殊,形态各异,周围结缔组织间隔较宽切宽窄不一致

肝功能不全的表现常出现在门静脉高压之前,可有肝细胞性黄疸 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

肝脏表面光滑或呈细颗粒状

早期肝小叶结构保存 明显的阻塞性黄疸,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表现不明显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肾小球肾炎 2.急性肾炎综合征 3.新月体 4.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5.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6.肾病综合征 7.颗粒性固缩肾 8.慢性肾炎综合征 9.肾功能衰竭 10.氮质血症 11.尿毒症 12.肾盂肾炎 13.肾细胞癌 14.肾母细胞瘤 15.膀胱移行细胞癌 【填空】

1.与肾小球肾炎发病有关的抗原可分为 _______ 和 _______两大类。

2.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通过 _______ 和 _______ 两种方式引起肾小球肾炎。

3.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为_______ 和_______。

5.急性肾炎综合征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

6.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水肿形成的原因主要为_______和 _______。

7.根据免疫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可将快速进行性肾

小球肾炎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属 _______肾炎;Ⅱ型属_______ 肾炎;Ⅲ型为_______ 。

8.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特征性病变为 _______ 。

9.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时新月体主要由 和 组成。

10.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为________增生和________增多。

11.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是_________、_________和 。

12.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时超微结构主要改变是_________。

13.膜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 、_______ 和 _______ 。 14.IgA肾病的主要症状是 。 15.慢性肾小球肾炎肉眼改变为_________。

16.肾盂肾炎是主要累及_____ __、____ __和_ _等部位的 性炎症。

17.肾盂肾炎时细菌感染主要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途径。

18.急性肾盂肾炎上行性感染先累及______,下行性感染先累及_______ 。

19.急性肾盂肾炎的合并症有 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20.肾细胞癌起源于____________。

21.肾细胞癌多见于肾的_________,尤以_________更多见。

22.肾细胞癌具有诊断意义的典型症状是_______、_______和 。

23.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好发部位是 _______ 和 _______ 。

24.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_______,主要由于乳头状癌的_______、_______引起。 【是非题】

1.急性炎症的病变也可以增生为主,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和伤寒。

2.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显著增生。

3.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4.肾病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三高一低”,即高度水肿、高血压、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 5.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现可有 不规则凹陷性疤痕,称为颗粒性固缩肾。

6.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临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