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电罐设计 下载本文

年产1万吨味精工厂设计说明书

(二)酸酶法

即事先将淀粉酶水解称糊精或低聚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

用酸酶水解淀粉制糖,具有酸液化速度快,且糖化是由酶来进行的,对液化也要求不高,可采用较高淀粉乳浓度,提高生产效率。此法用酸量较少,产品颜色浅,糖液质量高。 (三)酶酸法

即事先将淀粉乳采用α-淀粉酶液化到一定程度,然后用酸水解成葡萄糖的工艺。能采用粗原料淀粉,淀粉浓度较酸法高,生产较易控制,时间短,而且酸水解时PH较高,可以减少淀粉水解副反应的发生,糖液色泽较浅。 (四)双酶法

双酶法使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双酶法制葡萄糖可分为二步:第一步是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成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这个过程称为“液化”。第二步是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在生产上称为“糖化”。淀粉的“液化”和“糖化”都是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故也称为双酶水解法。

优点:

(1) 淀粉水解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酶解的反应条件温和,因此耐高温高压耐腐蚀

的设备,便于就地取材,易上马。

(2) 微生物酶作用的专一性强,淀粉的水解副反应少,因此水解的糖液浓度高,淀粉

转化率高。

(3) 可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20~30°Be’,可用粗原料。

(4) 由于微生物酶制剂中菌体细胞的自溶,糖液营养物质丰富,可是发酵培养基消化。 (5) 用酶法制的糖液颜色浅,较纯净,无苦味,质量高,有利于糖液的精制。 缺点:时间长,设备多,易造成过滤困难。 3.1.1.3 工艺选择

现在综合考虑水解糖液的质量及降低糖耗,提高原料利用率等方面考虑,则是双酶法最好,故本设计选用双酶法制糖工艺。

第 9 页 共 73 页

年产1万吨味精工厂设计说明书

3.1.2工艺流程及工艺控制 3.1.2.1 工艺流程

淀粉+水+α-淀粉酶 调浆罐 一次喷射 层流维持罐 闪蒸罐 糖化罐 灭酶 压滤 糖化液贮罐 发酵车间

3.1.2.2 工艺控制

?.调浆:淀粉乳浓度调为17°Be’,PH=6.0~6.0(加碳酸钠),Ca2+超过50mg/l不再加CaCl2,加入α-淀粉酶。

?.一次喷射105℃ 0.4MPa(表)蒸汽 ?.层流维持100℃ 维持90分钟 ?.灭酶 130℃ 25分钟 ?.闪蒸90℃ ?.糖化57~60℃ ?.灭酶85℃

?.过滤 用板框压滤机正压过滤,然后到糖贮罐中,应保持在60~70℃,防止糖液变坏,及时用完。

?.糖液含糖量30%kg/l

3.2 发酵工艺

3.2.1 工艺选择

选用亚适量生物素流加糖发酵工艺,该工艺具有产酸高,转化率高,周期短,糖耗速率快等特点。

3.2.2 菌种选择(选用FM-415,备用菌S9114)

FM-415的优点

a.产酸率高,糖酸转化率高,转化率达45%以上。

b.耐高温,前期控制在32~34℃,中后期可控制在36~38℃。 c.脲酶活力强 一般初脲为0.5~0.6%。 d.发酵周期短,对营养要求粗放。 e.生物素用量低。

第 10 页 共 73 页

年产1万吨味精工厂设计说明书

3.2.3 菌种的扩大培养

国内谷氨酸发酵种子扩大培养普遍采用二级种子。

扩大培养的流程:斜面培养 一级培养 二级培养 发酵罐 3.2.3.1 斜面菌种的培养

?.培养基 :葡萄糖0.1% 蛋白胨1.0% 牛肉膏1.0% 氯化钠0.5% 琼脂2.0~2.5% PH7.0~7.2 ?.培养

(1)每支试管中装培养基4~5ml,灭菌冷却55~60℃。 (2)斜面凝固后放于37℃下恒温48小时,检查无杂菌繁殖。 (3)经分离后,并活化至第三代的斜面菌种,在无菌情况下接种。 (4)32~33℃恒温培养32~36小时做生产用培养,48小时保存。 3.2.3.2 一级种子培养

?.培养基:葡萄糖2~5% 尿素0.5% MgSO4 0~0.4% K2HPO4 0 .1% 玉米浆2.5~3.5% FeSO4 2ppm MnSO4 2ppm PH7.0

?.培养条件:用100ml三角瓶装入培养基ml,灭菌后置于冲程7.6cm,频率96次/分钟的往复式摇床上振荡培养12小时,培养菌种33~34℃,采用恒温控制。 3.2.3.3 二级种子培养 ?.培养基组成

水解糖2.5% 玉米浆1.2% K2HPO40.65% MgSO40.05% 尿素0.35% Fe2+2ppm Mn2+ 2ppm PH6.8~7.0 ?.培养条件

接种量0.5~1.0% 培养温度32~34℃ 培养时间7~8小时 通风量1:0.2 搅拌转数80r/min 3.2.4 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

①GDH(谷氨酸脱氢酶) ②异CA脱氢酶 ③CH合成酶 ④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⑤丙酮酸羧化酶 ⑥⑦苹果酸脱氢酶+和成酶 ⑧异CA裂解酶 ⑨α-酮戊二酸脱氢酶

第 11 页 共 73 页

年产1万吨味精工厂设计说明书

3.2.5 合成谷氨酸

?.GDH α-酮戊二酸+NH3+NADH Glu +H2O+NADP ?.转氨酶催化 α-酮戊二酸+α-氨基酸 Glu+α-酮酸 ?.谷氨酸合成酶 α-酮戊二酸+Glu 3.2.6 菌种选育模型

?.生物缺陷型 ?.油酸缺陷型 ?.甘油缺陷型 ?.温度敏感突变株 3.2.7 发酵工艺

?.一次性高糖发酵 ?.亚适量生物素流加糖发酵工艺 ?.高生物素添加青霉素流加糖工艺 ?.温度敏感型

生物素是控制L-谷氨酸积累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为了形成有利用谷氨酸向外渗透的细胞膜,须使磷脂合成不充分,因此必须要控制生物素亚适量。在限量生物素的培养条件下,菌体先反之,发酵7~10小时后,生物素贫乏。长菌型细胞开始向产酸型细胞转变,通过角度分裂、增殖,形成有利于谷氨酸向外渗透的磷脂合成不足的细胞膜,细胞出现伸长,膨大异常形态,开始产酸。到发酵16~20小时时,生物素基本消耗完,完成了谷氨酸非积累型,细胞向谷氨酸积累型转变,对于20~36小时正常谷氨酸发酵。

本设计采用亚适量生物素流加糖发酵工艺。 3.2.8 工艺控制 一.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分批培养:是一种非恒态的培养方法。

?.补料分批培养:是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之间的一种过渡培养方式,间歇或连续的补加新鲜培养基的方法。优点:①解除底物的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葡萄糖分解阻遏效应。②减少菌体生长成量,提高有用产物的转化率。 ?.连续培养

本设计选用补料分批培养。 二. 工艺控制

?.初糖、接种量和生物素

采用较高的初糖18%,生物素用量较高,接种量大10%,使菌种快速生长,温度控制在32~34℃,PH值前期7.0~7.1,8小时后提高到7.2~7.3,放罐时降为6.5~6.6,风量一般前期、后期小,中间大,提高溶氧效果。

第 12 页 共 7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