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数学中的高观点题 下载本文

聚焦高考数学中的高观点题

江苏省姜堰中学 张圣官(225500)

所谓高观点题,是指与高等数学相联系的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或以高等数学知识为背景,或体现高等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推理方法。由于高考的选择功能,这类题往往倍受命题者青睐。近年来的考题中,出现了不少背景新、设问巧的高观点题,成为高考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就以近几年来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为例,说明高观点题的几个主要特征。

1.语言叙述高观点

数学语言是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等的有机结合。有些高考试题中的语言叙述有浓烈的高等数学色彩。

例1.(2003年北京高考第10题)某班试用电子投票系统选举班干部候选人。全班K名同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们的编号分别为1,2,??,K。规定:同意按“1”,不同意(含弃权)按“0”。令aij= 0,第i号同学不同意第j号同学当选,其中i=1,2,??,K且j=1,2,??,K,则同时同意第1,2号同学当选的人数为( )

A.a11+a12+??+a1K+a21+a22+??+a2K B.a11+a21+??+aK1+a12+a22+??+aK2 C.a11a12+ a21a22+??+aK1 aK2 D.a11a21+ a12a22+??+a1K a2K

解析:同意第1号同学当选有如下同学:a11,a21,a31,??,aK1,同意第2号同学当选有如下同学:a12,a22,a32,??,aK2,因而同时同意1,2号同学当选应为a11a12,a21a22,??,aK1 aK2,其余值均为0,故选(C)。

点评:本题的叙述方式采用了符号语言,既有逻辑语言的特点,又有矩阵语言的特征。 例2.(1998年全国高考第10题)向高为H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与水深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右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

解析:思路一,观察注水过程中随着水深h的增加注水量V的增加的趋势,发现其加速度逐渐趋小但为正,因而(B)符合;思路二,取h=一些,通过分析,只有(B)符合。

点评:本题中对图象语言的翻译,以及其叙述方式都具有高等数学的特征。 2.知识背景高观点

有一些高考试题以中学数学知识为载体,而设计直接来源于高等数学,有高等数学的背景。

例3.(2003年全国高考理科第15题)如图,一个地区 分为5个行政区域,现给地图着色,要求相邻区域不得使用同

- 1 -

H21,第i号同学同意第j号同学当选,

,发现注水量V比满瓶的一半要大

一颜色。现有4种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着色方法共有 种。(以数字作答) 解析:先排1区,有4种方法,再排2区有3种方法。如果3、5两区同色,则4区有2种方法,否则4区只剩一种方法。另外,3、5两区本身还有2种选择,故共有4·3(2+1)·2=72种。

点评:本题与2003年新课程卷理科15题一样,都有图论中“四色定理”的影子。当然仅仅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等中学知识就可解决了。 例4.(2003年北京高考第18题)如图,椭圆的长轴A1A2 与x轴平行,短轴B1B2在y轴上,中心为M(0,r)(b>r>0), (Ⅰ)写出椭圆的方程,求椭圆的焦点坐标及离心率; (Ⅱ)直线y=K1x交椭圆于两点C(x1,y1)、D(x2,y2) (y2>0);直线y=K2x交椭圆于两点G(x3,y3)、H(x4,y4) (y4>0),求证:

(Ⅲ)对于(Ⅱ)中的C、D、G、H,设CH交x轴于点P,GD交x轴于点Q,求证:|OP|=|OQ|。(证明过程不考虑CH或GD垂直于x轴的情形)

K1x1x2K2x3x4; ?x1?x2x3?x4x2(y?r)22222?1 解析:(Ⅰ)椭圆方程为2?,焦点F()、F(,?a?b,ra?b,r)122aba2?b2离心率e=。

a (Ⅱ)将y=K1x代入椭圆方程,得(b2+a2K12)x2-2K1a2rx+(a2r2-a2b2)=0 ∴x1+x2=

2K1a2rb?aK1222,x1x2=

a2r2?a2b2b2?a2K12K1x1x2r2?b2,∴ ① ?x1?x22rK2x3x4r2?b2同理,将y=K2x代入椭圆方程,计算得 ② ?x3?x42r由①、②得,

K1x1x2K2x3x4 ?x1?x2x3?x4(Ⅲ)设P(p,0),Q(q,0),

由C、P、H共线,得

x1?pK1x1(K?K2)x1x4,∴p=1 ③ ?x4?pK2x4K1x1?K2x4(K1?K2)x2x3 ④

K1x2?K2x3由D、Q、G共线,同理可得q=

- 2 -

x2x3K1x1x2K2x3x4x1x4变形得,? ??x1?x2x3?x4K1x2?K2x3K1x1?K2x4(K1?K2)x2x3(K1?K2)x1x4, ∴|p|=|q|,即|OP|=|OQ| ?K1x2?K2x3K1x1?K2x4即?点评:本题的背景毫无疑问是“蝴蝶定理”的推广形式。“蝴蝶定理”的内容是:过圆

O的弦AB的中点M作二弦CD、EF,设ED和CF分别交AB于P、Q,则MP=MQ,因其图酷似蝴蝶而得名。该结论可推广到有心二次曲线或“筝形”中,本题是其在椭圆中的应用。

3.推理方式高观点

3.1 加强了合情推理的考查

合情推理主要有毛估、类比、归纳等。高考中独具匠心地设置了一些问题考查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例5.(2003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卷文科第15题)在平面几何里,有勾股定理:“设△ABC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AB2+AC2= BC2。”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积与底面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设三棱锥A—BCD的三个侧面ABC、ACD、ADB两两相互垂直,则 ”。

点评:这是由低维(平面)到高维(空间)的类比。三角形中的许多结论都可以类比到三棱锥中(当然必须经过论证其正确性),象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类比到三侧面两两垂直的三棱锥中,则有S△ABC2+S△ACD2+S△ADB2= S△BCD2。需要指出的是,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也可进行类比。如在Rt△ABC中,过A作AH⊥BC于H,则由AB2=BH·BC,AC2=CH·BC相加即得AB2+AC2=BC2;在三侧面两两垂直的三棱锥A—BCD中,过A作AH⊥平面BCD于H,类似地由S△ABC2=S△HBC·S△BCD,S△ACD2=S△HCD·S△BCD,S△ADB2=S△HDB·S△BCD相加即得S△ABC2+S△ACD2+S△ADB2= S△BCD2。

例6.(2003年上海高考第19题)已知数列{an}(n为正整数)是首项为a1,公比为

020123q的等比数列。(1)求和:a1c2(2)由(1)?a2c12?a3c2,a1c3?a2c3?a3c3?a4c3;

的结果归纳概括出关于正整数n的一个结论,并加以证明。

0222

解析:(1)a1c2?a2c12?a3c2=a1-2a1q+a1q=a1(1-q);

0123 a1c3= a1-3a1q+3a1q2-a1q3=a1(1-q)3。 ?a2c3?a3c3?a4c3 (2)归纳概括的结论为:若数列{an}是首项为a1,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

023na1cn?a2c1)nan?1cn?a1(1?q)n,n为正整n?a3cn?a4cn????(?1数。证明如下:

a1cn?a2cn?a3cn?a4cn????(?1)an?1cn

- 3 -

0123nn02233n ?a1cn ?a1qc1)na1qncnn?a1qcn?a1qcn????(?102233n ?a1[cn?qc1)nqncn]?a1(1?q)n。 n?qcn?qcn????(?1点评:所谓归纳,是指通过对特例的观察和综合去发现一般规律,它是发现和认识规律的重要手段。

3.2 代数推理与高等数学接轨

代数推理题在高考中历来倍受重视。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不少观点高、设问新颖的代数推理题。

例7.(2003年江苏高考第21题)已知a>0,n为正整数, (Ⅰ)设y=(x-a)n,证明y ’=n(x-a)n;

(Ⅱ)设fn(x)=xn-(x?a)n,对任意n≥a,证明f ’n+1 (n+1)>(n+1)f ’n(n)。 解析:(Ⅰ)因为(x-a)= 所以y ’=

n

K?0?CnKn(?a)n?KxK

n?K?KCK?1n

nKn(?a)xK?1K?1n?KK?1??nCnx?n(x?a)n?1。 ?1(?a)K?1-

n (Ⅱ)对fn(x)=x-(x?a)n求导:f ’n(x)=nxn1-n(x?a)n?1

∴f ’n(n)=n[nn1-(n-a)n1]

当x≥a>0时f ’n(x)>0,∴当x≥a时,fn(x)=xn-(x?a)是增函数, 因此,当n≥a时,(n+1)n-(n+1-a)n>nn-(n-a)n,

∴f ’n+1(n+1)=(n+1)[(n+1)n-(n+1-a)n]>(n+1)[nn-(n-a)n] >(n+1)[nn-n(n-a)n1]= (n+1)f ’n(n),从而命题成立。

n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并没有超出中学教材的范畴,然而其形式到方法都已在更高层次上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命题者运用高等数学中的代数推理方法,居高临下而设计的。 在对待高观点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观点题的起点高,但落点低,即试题的设计虽来源于高等数学,但解决的方法是中学所学的初等数学知识,而不是将高等数学引入高考;二是高观点题有利于区分考生能力,在今后高考中还会出现,在复习时要加强“双基”,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更适应新时期的高考要求。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