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十二五”城市化发展规划 - 图文 下载本文

铜山区“十二五”城市化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铜山撤县建区后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铜山区“形成现代化城区框架形态和布局结构”的重要时期,更是铜山区着力建设“两个中心”、“四大基地”的攻坚时期。根据《铜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铜山区“十二五“城市化发展规划》。本规划立足“推进跨越发展、建设美好铜山”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铜山区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指导铜山区的城镇建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城市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十一五”城市化的成就与问题

(一)辉煌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铜山区城市化进程推进最快、城镇建设力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明显的时期。五年来,铜山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和谐,以增进民生幸福凝聚力量;紧紧围绕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产业城区、以山水园林为特色的生态城区和以舒适宜居为特色的人本城区的总目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集聚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经过五年的努力,铜山作为徐州市南部主城区的框架基本形成,城镇功能显著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 城市规模有序扩张,城市化发展较快。2010年底全区建成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达16.5万人,比“十一五”初期的18.16平方公里、15万人增长了76.21%、10%;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为129.2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达58.17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5%,比“十一五”初期的35%增长了10个百分点,高出苏北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城市化率年均增长1.45个百分点,城市化速度快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新增再就业1.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万人。

—— 强化规划引领,科学谋划城乡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超前谋划299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协调区,科学规划18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

1

和8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拓展了发展空间,明确了发展定位。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完善行政区、工业园区、商业中心、管网管线规划,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十一五”期间,先后组织开展100余项规划项目编制工作,完成19镇(场)总体规划和799个居民点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了中心城区、乡镇、集中居住区三级规划体系。科学规划为城乡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提供规划的技术保障,为中心城区、重点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等描绘美好蓝图。

—— 城区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先后实施185项城建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0亿元。实施珠江路快速通道、华山路南延、104国道改扩建,北京路综合整治、楚河景观提升及凤凰广场绿地、老街道综合整治、奎河治理、玉泉河节点游园、城区污水管网升级、徐州南高速出入口节点绿化等工程。功能性项目快速推进,淮海国际采购城、矿大科教配套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海宁皮草城、润东4S店等投入运营;北京路中心商圈、南洋国际商城、南京路步行街等商贸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江苏银行、昆山农商行、莱商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入驻城区;盛联科技、龙太钢铁物流等成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徐州南部主城区的框架基本形成。

—— 中心镇加快发展,城镇体系日趋合理。依托我区近城靠矿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形成以城区为核心、中心镇为重点、以中心镇带动一般镇发展的城镇体系新格局。“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六个重点创建镇新建集中居住小区17个,打造优美居住环境,兴建农业观光园10个,投资6200万元,新铺设道路约20公里,道路硬化23.19万平方米,大大提高了中心镇交通环境。2010年,再次抓住徐州市加快发展中心镇的机遇,完成9个创建镇总体规划修编,118个创建项目完成投资96亿元,张集、利国、柳新、大许、郑集、汉王、棠张等镇通过实施道路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改善了镇区环境。中心镇集群效应开始显现,集聚力与辐射力不断增强。

——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连续五年全市领先。“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社区化向纵深推进,至2010年末,全区农民人均生活用房40平方米,农村道路硬化到村率100%,畜禽集中养殖率达到90%,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清运率达到100%,处理率达到60%,村庄乱搭乱建清除率达10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以上,农村

2

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20%以上的村达到省级卫生村的标准。五年来,全区建成49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80个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有16个村被评为“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示范村”,4个村被评为“江苏省康居示范村”,6个村被评为“江苏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示范村”。

—— 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十一五”期间,以建设更优更美新铜山为目标,以创建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园林绿化配套工程,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至2010年底,全区绿化覆盖面积为17.5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13.16平方公里,园林绿化面积12.86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人均公共绿地7.2平方米。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稳定保持在310天以上,关闭小造纸、小水泥、小化工等企业196家,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县,铜山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和江苏省卫生镇。

—— 城乡交通联网畅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铜山区公路以联网畅通为重点,加快推进建设,基本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密度适当、覆盖全县的公路网络。2010年全社会公路总里程达到2501.264公里,比2005年增长789.264公里;公路网的国土密度和人口密度,由2005年的85.6公里/平方公里、13.3公里/万人,提高至2010年的129.4公里/平方公里、20.2公里/万人,路网覆盖广度和深度显著提高。全区境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中一级公路里程140.42公里,占86%,境内平均好路率达到93.92%。新改建农村公路约788公里,改造危桥91座,完成投资约7.41亿元,农村公路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 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至2010年末,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860元、8950元,是2005年的2.1倍和1.8倍;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20元和210元;城乡居民实现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十一五”期间,我区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共建成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11万平方米、旧村改造安置房20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7000人。5年来,我区累计完成325件民生实事项目,省定四大类25个小康指标基本达标。

3

(二)存在问题

1、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十一五”期间,铜山区的城市化进程虽然较快,到2010年达到了45%,但是仍落后于全国1.5个百分点,落后江苏省10个百分点左右,落后徐州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即使与徐州市其他县市比较,铜山区的城市化水平仍比贾汪、新沂和邳州低,显然,这与铜山作为经济强区、南部主城区的地位不符。“十二五”期间,铜山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任务比较艰巨。

表1 铜山区与徐州各县区及全省、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2010年)

地区

城市化水平(%) 铜山 45 丰县 35 沛县 42 贾汪 54.4 睢宁 31.7 新沂 45.7 邳州 45.8 徐州 49.1 江苏 56 全国 45.5 2、非农化滞后城市化。城市化不仅要使得乡村人口能够进入城镇,更重要的是要使进入城镇的农民真正成为市民,实现职业与身份的双重转变。铜山区的非农化水平低于城市化水平近10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中有大量的“半城市化”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化的质量。“十二五”期间,加快“半城市化”的人口向市民转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3、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至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860元、8950元,是2005年的2.1倍和1.8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到2010年铜山城乡人均居民收入之比达到1.88。并且,农民生活保障与城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2010年城镇低保320元,农村低保210元。“十二五”期间,要切实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着力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4、城市化对土地的依赖较重。“十一五”时期,以工业化为动力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明显,但是也出现了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过快,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的现象,特别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用地较为粗放,城镇低密度扩张的趋势较为明显。“十二五”期间要倡导集约城市化,大力推进内涵式城市化。

(三)“十一五”城市化目标完成情况

《铜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铜山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从20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十一五”完成情况呈现出如下特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