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十二五”城市化发展规划 - 图文 下载本文

功能现代化 “十二五”城市化指标体系 城乡一体化 环境生态化 民生幸福化 图5 铜山区“十二五”城市化规划指标体系

表3 “十二五”城市化规划指标及目标

2010年 指 标 指标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国家级生态区 全国百强县 城市化率(%) 功能现代化 二三产业占GDP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R&D投入占GDP的比例(%)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城镇居民失业保险覆盖率(%)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乡一体化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区住宅人均面积(平方米) 农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建成省级新农村示范村(个) 13

- - - 66 45 92 25 50 1 7.2 37000 35.8 95 96.5 16860 8950 32.3 40 98.8 3 目 标 入围 入围 入围 <50 55 95 50 67 >2.5 12 >68000 40 100 100 36000 18000 38 60 100 >5 2015年 建成等级公路(公里) 森林覆盖率达(%) 农村卫生厕所达标率(%) 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示范村(个) 环境生态化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天数 常住人口总规模(万人)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分) 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张) 省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 居民恩格尔系数(%)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民生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补偿比(%) 福化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公众安全感(%) 建成区人均道路铺设面积(平方米) 2501 31.2 70 16 40.2 70 118 75 3 35 93 2.0 60 4.85 45 90 98 22.8 34 95 >20 42 85 310 125 83 20 8 30 >95 <2.0 65 5 55 95 100 35

(三)发展战略

——内涵城市化战略。就是把推进城市现代化,提升城市品质作为城市化的核心内涵,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徐州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城市生产与服务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支撑力。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和绿地生态系统建设,营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魅力和生活品质。塑造“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的新时期徐州精神,全面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素质,提高全区人的现代化水平。

14

——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逐渐缩小城乡差别,着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推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建立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探索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接轨,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衔接,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同一标准,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接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绿色城市化战略。着力推进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生态建筑和环境生态建设等多种手段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污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根本目的。以创新为引擎,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驱动力,以人口、产业的集约集聚集群为空间形态特征,以低碳发展模式为经济特征,在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四大高耗能产业推行低碳经济技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化。

——和谐城市化战略。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铜山城市化的重要任务,着力推进社会事业与经济同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充分就业创业,构筑城市化的安全屏障。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保护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尤其要重视保护农民工、失地农民和被拆迁户的正当利益。要尽快打破二元体制,赋予农民工与市民同等待遇,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要严格依法征地与拆迁,完善农民和被拆迁户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对他们进行合理补偿。

五、“十二五”城市化的重点与方向

(一)加快融入徐州主城区,增进城市化的协同力

紧紧抓住铜山撤县设区新机遇,坚持把铜山区作为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重要板块,以建设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城区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快铜山区融入城市步伐。使主城区的吸纳集聚优势放大、辐射、延伸到铜山,提高生产要素跨地域无障碍流动

15

的效率。以城市规划引导,统筹市区城市功能分工布局;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对接,实现城市资源共享;加快社会公共服务的升级,实现市民同城化待遇。

1、以城市规划引导,科学谋划现代化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布局

围绕徐州市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板块,徐州南部现代新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徐州先进制造业中心等的功能定位,加快启动铜山区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各片区控制性规划的修编工作,将铜山区的建设规划全面纳入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编制铜山区的教育、商业网点、邮电、电信、医疗卫生等城市服务设施的规划,着力推进社会服务与徐州同城化。加快完善铜山城区“一街四区”(北京路商业街、中央商务圈、南洋国际商务圈、总部经济圈、物流圈)、一园两路(铜山物流园、彭祖路、珠江路)等功能片区的规划设计。力争“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现代化城区框架形态和布局结构。

图6 徐州都市区规划功能结构图

按照“一主三副、轴向组团”的徐州都市区功能布局框架,加快城市资源优化组合,全面增强都市主城吸纳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以铜山城区、徐州主城区为主体构建徐州都市主城,人口在300万左右(2030年),是徐州提供区域性服务和承担主导功能的核心载体,重点发展金融商务、信息传媒、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禁止发展有污染和低效的产业。其中铜山新区人口在80万人,以发展高新技术、机械、食品和化工产业为主的片区。东部以居住、休闲旅游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