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基础》教案: 第十课 动物图案 下载本文

《图案基础》教案: 第十课 动物图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动物图案的变化途径和方法;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动物图案的表现形式。 动物图案的变化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 动物图案的表现形式 [教具]

制作图案工具、课件 [授课内容] 导入新课

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了动物的存在便增添了无限生机和美的色彩。 动物与植物相比,形态结构要复杂许多,动态变化也更加丰富。动物还具有各种生动的表情,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因此,动物图案在变化上更加注意动物神韵的传达,注重表现个性化的造型、夸张的动态以及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特征。

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毕加索有一组著名的牛变形图。

从第一幅写实的公牛素描到最后符号化的公牛造型,其中经历了大胆的概括、夸张、变形和删减,公牛的形象从膘肥体壮的块面演变成了几根简洁的线条,而公牛的精神特征却愈加鲜明、典型。这个变形过程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应依照对动物的观察、理解和感受,运用装饰性的手法去表现各类动物的独特神采,创造理想中的动物形象。

讲授新课

一、动物图案的变化途径

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写生观察、了解、认识动物的生活习性、运动的构成规律,这是观察认识生活的一个阶段,也是写生过程中掌握变化的第一步。

写生变化是动物图案变化的主要途径,需要较多的时间研究各类动物的解剖结构及动态规律,并进行大量的动物速写,再根据写生素材进行装饰变化。写生有利于我们直观地、深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各方面的特点,感受动物生命的活力,变化出富有个性美感的动物图案。

动物图案的写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动物写生相对于花卉写生来说,难度稍大些,因为花卉是静止的,而动物则动作活泼,特别是野生动物,动物不会像植物那样静止不动地让我们来描画,所以初学者需具备一定的速写功夫、素描基础及观察能力。写生时要注意观察,抓住时机。当动物休息静止不动时,着重勾画它的形体特征、局部结构关系和皮毛纹理,尽量画得详细、具体,不必追求画面的完整性;当动物运动时,着重表现它们的动态特点,要整体观察,画得概括、简洁、夸张。只有这样,将宏观与微观的素材结台起来,才能使动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鹿 熊

狐狸

有些动物外形上很相似,如:鸡、鸭、鹅,狮、虎、豹等。如不注意区别,很容易把它们画成同一种动物。要区分这类动物则需要进行比较,在相同之中比较其不同点。如:鸡、鸭、鹅的不同点主要在头颈部;狮、虎、豹除皮毛外,体型上略有区别,狮子健壮、老虎丰满、豹子苗条,这些都是通过观察比较得来的印象。将这些细微的区别记录下来,对图案变化会有很大帮助。

开始时可先寻找某种比较有特点而又易于初学者掌握的动物进行写生,如大象、鱼、长颈鹿、兔子、斑马及某些鸟类等。着手画前也是要求仔细观察所画动物的形象特点,如头部、躯干、腿脚及尾部的生长特点。每种动物都有其明显的生长特征,如大象的鼻子、鱼的体形、猫头鹰的眼睛、长颈鹿的长颈都是我们在造型时极好的夸张部位。

动物的许多优美动态是转瞬即逝的,很难一下子把它画下来,这就需要靠记忆与默写。记忆默写的前提仍是要多看,反复观察、反复感受。除了到动物园观看以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台的动物节目和利用来收集摄影资料等渠道去观察、了解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生动姿态,并把它们默写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