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答案(测绘). 下载本文

C.P到B的长度 D.A到P的长度 答案:D

解释:注意极坐标法放样的基本过程。 41.放样新增界址点P的坐标为(100.32,200.69),临近的控制点A的坐标为(156.56,169.20),临近的界址点B的坐标为(120.00,261.23),计算边长作为距离交会法放样数量,则A到P的长度和B到P的长度分别为( )

A.99.03m 63.66m B.99.03m 64.46m C.64.46m 63.66m D.63.0m 62.3m 答案: C

提示:公式计算AP,图形绘制A、B、P相互接合。

42.为保证地籍图的现势性,当一幅图内的宗地变更面积( )时,应对该幅图进行基本地籍图的更新测量。

A.接近1/2 B.超过1/2 C. 超过1/3 D.接近1/3 答案:B 解释:略

43.以街道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的变更,应( ),将新增加的宗地面积加在表内。 A.保留变化数据

B.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作废”字样印章

C.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变化”字样印章 D.划掉发生变更的宗地面积数并加盖“变更”字样印章 答案:D

解释:D是标准说法。注意考虑地籍的连贯性的特点。

44.宗地是被( )封闭的地块。

A.权属界线 B.街巷 C.行政区内行政界线 D.主干道路 答案:A

解释:必须是权属界线,并且是封闭的。

45.新增界址点坐标为:P(4000.00,4732.00),临近控制点坐标为:A(3000.00,3000.00),原界址点坐标为:B(6000.00,4732.00),用极坐标法放样时,AP与AB的夹角β和AP的长度S为( )。

A.60° 1732.00 m B.30° 1732.00m C.60° 1999.96m D.30° 1999.96m 答案:D

解释:坐标为整数时,图形法更好! 46.采用解析法检测4个界址点坐标,检测精度与原测精度相同,原坐标依次为:J1(1150.25,2116.36),J2(1170.35,2148.27),J3(1262.46,2237.54),J4(1282.91,2252.85),检测坐标依次为:J1(1150.22,2116.31),J2(1170.32,2148.25),J3(1262.50,2237.56),J4(1282.99,2252.89),本次检测界址点点位中误差为( )。

A.±3.6cm B.±4.3cm C.±4.7cm D.±6.6cm

答案:B

47、初始地籍调查成果的检测不包括( )。

A. 界址点点位检测,宗地草图精度检测 B.控制点精度检测 C.地籍图图面精度检测 D.界址点间距检测 答案:B

解释:B不做要求,重点还是查界址内容。

48.为检测1:500图面精度,在实地丈量一组界址点间距与相应的界址点图精度相比较,其检测较整依次为:0.19m,0.17m,0.25m,0.3m,0.18m,本次检测界址点间距图上中误差的绝对值是( )。

A.0.16mm B. 0.22mm C.0.32mm D.0.44mm 答案:A

解释:直接套用46题中的公式。

49.城镇初始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

A.图斑 B. 宗地 C. 房屋 D.用地单位 答案:宗地

解释: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都是宗地。 50.为检测地籍图图面精度,利用实地丈量一组相临界址点的距离,并与相应的图解距离比较,实测距离与图解距离图上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 )。

A.0.3mm B.0.4mm C. 0.6mm D.0.8mm 答案:C

解释: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为二倍的中误差。 51.在开展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评价工作中,当城镇地籍调查及城镇变更调查的成果不能覆盖整个评价区域时,应利用( )作为补充。

A.城市规划资料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C.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D.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资料 答案:D

解释:注意使用的时候应该统一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的比例尺,

52.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一般不小于( )。

A.1:1000 B.1:2000 C.1:5000 D.1:10000 答案:B

解释:勘测定界图需要大比例尺。

53.在土地勘测定界的地类调查时,应核实实地地类与( )上标注地类是否一致。当不一致时,应在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几面积测量算表中注明。 A.选址意见书 B.初步设计前测绘的地形图 C.工程设计图 D.土地利用现状图 答案:D 解释:略

54.某建设项目用地有六个界址点,其坐标依次为:J1(0,1),J2(1,1),J3(2,2),J4(2,4),J5(1,4),J6(0,2),则该项目的用地的总面积是( )。 A.3.5m2 B.4.7m2 C.4.5m 2 D.5.7m2 答案:C

解释:方法一为公式法,方法二为图形法。当点多的时候,建议先展点,后利用图形直接算面积。显然,该图形为一高2长处的矩型,减去两个直角小三角形。

55.某块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注记为“旱地”,农业结构调整中改种桑树,但耕作层未被破坏,在土地勘测定界地类调查时,该地块地类应确定注记为( )。 A.旱地 B.果园 C. 可调整桑园 D.桑园 答案:C

解释:按照新的分类体系,属于园地(12)中的123K,由耕地改,但耕作层未破坏的桑园。

56.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勘测定界不含( ) 阶段

A.外业调查 B.外业测量 C.内业整理汇总 D.内业资料管理 答案:D 解释:略

57.土地勘测定界时,可利用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与控制点坐标,计算拟用地界址点相对于控制点的角度等有关数据,作为( )放样数据。

A.前方交会法 B.距离交会法 C.极坐标法 D.截距法 答案:A

解释:只有角度则只能用角度前方交汇。

58.土地勘测定界时,界址点放样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 )内。

A.±5cm B.±10cm C.±15cm D.±20cm 答案:B

解释:要求比测量界址点放的宽些。

59.土地勘测定界时,界址点间距超过( )时,应加设界址桩。 A.100m B.150m C.200m D.250m 答案:B

解释:直线超过150米必须加点,从而保证精度。

60.土地勘测定界采用距离交会法放样时,两个已知点坐标分别为:A(8,15),B(6,35),待放样点坐标为:P(28,25),采用该方法的放样数据是( )(SA是A点到P点的距离,SB是B点到P点的距离)。

A.SA=24.17m SB=22.36m B.SA=22.36m SB=24.17m C.SA=20.10m SB=24.17m D.SA=20.10m SB=22.36m 答案:B

解释:套用公式,注意仔细计算。

三、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61.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的基础工作,为满足土地登记的要求,地籍调查的内容和对象应包括( )。

A.土地权利主体 B.土地权利客体 C.土地权属性质和来源 D.土地规划 E.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利及限制 答案:ABCE 解释:调查的三部分。土地权利主体为人,客体为宗地面积等内容。E属于其他相关的内容。

62.地籍测量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包括( )等内容。 A.实地标定界址点位置 B.测定界址点位置 C.测绘地籍图 D.宗地面积量算 E.绘制宗地图 答案:BCDE

解释:A为权属调查的内容。

63. 我国目前主要是根据土地 ( )综合分类

A. 土地用途的差异 B. 利用的方式 C. 经营的特点 D.覆盖的特征 E. 土地的等级 答案:ABCD

解释:E通常不做要求。

64.初始权属调查阶段,现场指界通知可采用( )等通知方式。 A.通告 B.电话通知

C.临时现场通知 D.挂号邮寄地籍调查通知书 E.亲自登门送达地籍调查通知书 答案:ABDE

解释:注意区分通告与公告,后者是土地登记中权属审核阶段的内容。但如果不特别说明,初始权属调查阶段二者相同。 65.界址调查是指调查人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共同到现场对界址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具体是指( ),双方指界人签字盖章等。

A.测量宗地面积 B.现场指认界址位置 C.设置界标 D.勘丈界址边长 E.绘制宗地草图 答案:BCDE

解释:A是界址测量的内容。

66.宗地草图是宗地的原始描述,具有( )等特点。 A.现场绘制 B.图形近似 C.实地丈量注记有关边长 D.界址位置准确 E.不依比例尺 答案:A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