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自然辩证法答案—仅供参考 下载本文

1、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同属科学,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社会科学是相对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评价。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和技术观。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虽然二者同属科学,二者的方法论并不相同。 2、人性论是社会研究的逻辑起点

错误。 “现实的人”而非人性论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逻辑起点,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人”出发。现实的人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一般社会科学是有不同门类和不同学科组成的。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只是“现实的人”的一个方面的属性,或者一个因素,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人性论关于人的诸种假说,只是从一定角度对现实的人的某种逻辑抽象,作为某特定学科的逻辑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与“现实的人”的现实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它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王国。“现实的人”是这些属性和特点的具体集合,而且这些不同的属性和特点在不同的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约束和相互补充的聚集在一起,共同地表现着某个人的综合性特点。“现实的人”的综合性特点中哪一个表现为主要特点,要从他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来研究。另外,对现实的个人的研究,因其现实特点的丰富性必须有多学科参与的综合研究。

3、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实用原则: 错误。

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是:实践是检验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角度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人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知行统一的方法论原则,这样才能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实用原则则是: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立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做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做最高目标。因此实用原则是把行动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意图作为取得“成功”和“效果”的衡量标准。认为只要行动的结果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就是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效果、掌握了真理。这种观点表面上同我们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实用原则的认识论和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根本不同。因为实用原则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

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是看理论和实践是否达成了统一、是否一致,理论是否正确反映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用主义是把行动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意图作为取得成功的衡量标准。

4、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所谓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指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在社会研究中,如何研究社会主体,以及通过研究社会主体去研究社会的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的人。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人”出发。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它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它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本质只能从这些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中得到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也存在于其中。

(三)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内容。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就是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内容。离开了人的存在状态和发展状态就谈不上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如何研究人的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也是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及其社会共同体,以及人的解放与发展等问题的方法论思想。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的社会关系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存在,它表现为社会共同体的形式。 社会共同体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社会共同体性质与人的发展要求的矛盾推动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共同体,但并不是所有社会共同体都能促进个人发展。分为虚假共同体和真实共同体。社会进步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逐步消除、真实性不断实现的过程。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特点:人是社会分工的主人而非奴隶;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条件是消灭阶级和私有制以及强制性分工,物质与精神极大丰富。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研究社会历史必须坚持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杰出人物是代表先进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并在历史发展中起重大进步作用的历史人物,代表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集中了群众的经验和智慧,能够推动或阻碍、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局部改变历史面貌。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就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线索是历史人物的阶级成分、阶级地位、思想行为特征以及阶级命运等。

2、历史分析的方法

历史分析法是依据上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的观点,动态系列的观点,通过对有关研究对象对历史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说明它在历史上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状况的。评价历史人物将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其历史贡献与局限。

3、辩证分析的方法

运用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对象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既看其主流又看其次要方面。复杂全面评价,而非单一肯定或者否定。

5、如何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之一。这一方法要求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对事物内部逻辑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的考察为基础,历史的考察应以逻辑的分析为依据,以达到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目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是构建科学技术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的规定性或原则。科学技术历史实践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确定逻辑思维的任务和方向。科学技术历史实践的发展对于感性经验的增加使逻辑思维逐步深化和发展。

在思维中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要求:①思维的逻辑进程与客观的历史进程相统一。事物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的逻辑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以历史起点为逻辑起点,以历史的进程为逻辑的进程,按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来具体地、历史地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②思维的逻辑进程与思维的历史进程相统一。思维的逻辑进程是对思维的历史进程的概括,而思维的历史进程是思维的逻辑进程的基础。思维的逻辑进程是以概括的形式再现思维的历史发展。

在科学技术研究中,注意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可以使得科学家与工程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既可以从横向也可以从纵向把握科学技术研究的脉络和前景;也可以使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既具有理性的、缜密的思维与科学修养,也具有宏观开阔的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

6、面对社会研究中,现代性价值观以及各种价值观的差异和冲突问题,为什么只能在“社会生产力”与“人民利益”这两个根本点上实现和解与统一。

社会评价及其标准问题是一个时代性的大问题,涉及价值观的多元及其冲突。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社会生产力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力量,而是一个丰富的社会概念,不止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还包括人们的分工与合作,并关联着人性的丰富和文明的不断提升。所以社会生产力标准不等于GDP,具体到各个领域和行业,社会生产力标准还必须具体化。 (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价值不等于利益,价值观不等于利益观,利益是现实的,价值则有理想性。这里的人民利益既包括当下的现实利益,也包括根本的长远利益,表现在政治、道德、法律、审美各个方面,因而及其接近于价值概念。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对性力量。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是我们进行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是人民利益标准在当代中国的体现。从历史角度,人民利益作为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只有到现代社会才能确立,并且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是就是社会认知与评价这两种方法的辩证统一。

7、运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论述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指各种社会矛盾的双方处于相互助益而不是相互折损的状态。它不是以排斥矛盾为前提,相反,恰恰是以承认矛盾为前提,以正确解决矛盾为基础。把和谐与矛盾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和谐状态就是无矛盾状态,这样追求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我们只能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只有积极发现矛盾,主动解决矛盾,才能使社会达到相对和谐。坚持矛盾分析法,我们就不会因为当今社会存在种种矛盾而求 全责备,也不会因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而丧失信心;我们就能够通过改革和发展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 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就能更好地协调各方面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变为现实。

8、运用社会认知与评价的研究方法,试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从事社会研究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进行社会研究工作,必须时刻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现实性、包容性、开放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社会研究具有定性的意义。社会研究工作涉及各个领域的不同方面,我们必须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把握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即在于居于指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社会研究具有整合的意义。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研究所着重的的方面不同,社会研究的范围愈发广阔,其可以构成有序的状态,也可以呈现无序的状态。研究过程中,我们更要从社会角度去考察和评价事物、现象的社会价值,判断事物和现象对社会的作用的性质和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要协调和整合社会研究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一种正确的有序的有意义的研究。正如十八大所指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社会研究具有引领的意义。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调控社会研究的方向,即发展生产力、保障人民利益,从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上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着研究,使之沿着有益于社会的方向迈进。“引领”,包括引导,也包括辨别。对于社会研究过程出现的各种现象,我们要在辨别中引导,在引导中协调,在协调中整合。而辨别、引导、协调、整合并不是要阻碍社会研究、忽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研究应该立足于研究对社会的作用,在诸多社会事象中寻求本源并推之以社会而进行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性作用。

9、“科技”就是科学与技术一体化。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