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定义、驱动因素与方式选择 下载本文

对于一家中小型的公司来说由于自身对于效益要求不算高,所以在选择融资方案时也会承担较小的风险。但是对于那些大型的公司来说,由于对于效益的期望很高所以选择的融资方案成本就会很大,相比起来就会承担更多的风险,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认真的考虑再融资的选择了。 (一)股权性再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1.成长能力

根据静态权衡理论,高成长性公司的资产多为无形资产,会面临更高的风险,财务困境成本高,债务性融资较难,但对资金的需求大,公司会依赖股权性资金来缓解投资不足问题。另外,高成长性的公司向外界传递出高增长、高收益的信息,更容易通过增发向公众募集资金,也可以配股集资从而使老股东获得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 2.营运能力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营运能力和财务状况都好的企业,融资时企业优先考虑内部留存收益,如内部股权收益无法满足需求时,则会优先考虑股权融资,最后考虑债权融资。而且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负债越少。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成长性高、营运能力好的上市公司倾向股权再融资。

(二)债权性再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1.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反映上市公司的资金变现能力。财务理论认为债务融资具有税收挡板作用、财务杠杆效应,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改善公司治理效??,所以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有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举债能力强的公司再融资时会首先考虑发行可转债、银行贷款等债务融资工具。 2.盈利能力

根据债务避税理论,盈利性好的公司应充分利用税收挡板作用,通过债务性融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且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其信贷风险越小。可以推测盈利性好的企业更倾向于债权性融资。 3.控股股东性质

我国国有控股企业比民营企业拥有更多的政治社会资源与政府隐性担保,具有更强的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国企具有较容易获得债券和银行贷款等资金的先天优势,更易获得债权人信任。 4.股权结构

再融资直接影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需要募集大量资金的上市公司来说,在向公众集资的过程中会慎重考虑股权稀释问题。若实施增发再融资,控股股东不管参与不参与增发都会受到影响,要么会增加资金压力要么控制会稀释。而可转债再融资既可向外界筹集大量资金,其转股又有一个过程,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它的稀释效果才会有所体现。

依据上述分析提出偿债能力强、盈利性好又注重控制权收益的上市公司(尤其国有控股公司)倾向半股权半债券融资。

【参考文献】

[1]黄少安、张岗.2001.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11:33-36

[2]管征张世坤.不对称信息下的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4(10):P27-31

[3]徐凌峰.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动因分析[J].金融经济2001 [4]蒋屏.国际财务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28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