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习题集200803 下载本文

3. 糖原累积症Ⅰ型发病原理主要是

A.底物累积 B.中间产物累积 C.代谢产物过多 D.终产物缺乏 E.旁路代谢开放副产物累积

4. 异常血红蛋白病发病的机制主要是:

A.点突变 B.基因缺失 C.mRNA前体加工障碍 D.融合基因 E.染色体缺失

5. α地中海贫血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点突变 B.基因缺失 C.mRNA前体加工障碍 D.融合基因 E.染色体易位

6. β地中海贫血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点突变 B.基因缺失 C.mRNA前体加工障碍 D.融合基因 E.染色体易位

7. 成人血红蛋白以下列哪一种为主:

A.HbA2 B.HbA C.HbF D.Hb-PortLand E.Hb Gower1 8. 成人血红蛋白的分子组成是:

A.α2ε2 B.α2γ2 C.α2β2 D.α2δ2 E.α2Gγ2 9. 胎儿血红蛋白主要是:

A.HbA2 B.HbA C.HbF D.Hb Gower1 E.Hb Gower2 10. 在胚胎发育期最先合成的珠蛋白是:

A.δ链和ε链 B.δ链和γ链 C.ε链和α链 D.β链和α链 E.α链和δ链

11. 白化病的发病机制是:

A.中间产物累积 B.底物累积 C.代谢终产物缺乏 D.反馈抑制减弱 E.代谢终产物过多 12.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HbS与正常的HbA相比:

A.β链的第6位密码子发生了无义突变 B.β链的第6位密码子发生了移码突变 C.β链的第6体密码子发生了单碱基替换 D.α链的第6位密码子发生了单碱基替换 E.α链的第6位密码子发生了点突变 二、名词解释 1.分子病

2.先天性代谢缺陷

三、简答题

1.简述苯丙酮尿症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2.什么是血红蛋白病,有几大类?

25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A 4.A 5.B 6.C 7.B 8.C 9.C 10.A 11.C 12.C

二、名词解释 1.分子病:是指蛋白质分子合成异常引起的疾病。由于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发生改变,引起由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变化,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引起疾病,这种由于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数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分子病。 2.先天性代谢缺陷是一种分子病,编码酶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合成的酶蛋白结构异常,或者由于基因调控系统突变导致酶蛋白合成数量减少,均可引起遗传性酶缺陷,导致代谢紊乱,而称为先天性代谢缺陷。

三、简答题

1.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属AR,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体内苯丙氨酸过高——高苯丙氨酸血症,过多的苯丙氨酸通过开放代谢旁路进行代谢,旁路代谢产物如苯丙酮酸,苯乳酸,苯乙酸等在血中累积,并经尿排出,从而形成苯丙酮尿症。而苯丙酮尿症及旁路代谢产物还可抑制5-羟色胺脱羧酶活性,使5羟色胺生成减少,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2.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引起珠蛋白合成异常所致的疾病称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异常血红蛋白病,这是由于珠蛋白结构基因异常,导致合成的珠蛋白肽链的结构发生异常所致:另一类是地中海贫血综合征,这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降低所致。

第五单元 多基因遗传病

一、单选题

1. 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MF),群体发病率是0.0016,遗传率为80%,计算患者

一级亲属的复发风险是:

A.0.04 B.0.016 C.0.004 D.0.01 E.0.001

2. 先天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多基因病(MF),群体中男性发病率是0.005,女性发病率是

0.001,下列哪种情况的子女复发风险高? A.男患的儿子 B.男患的女儿 C.女患的儿子 D.女患的女儿 E.女患的儿子及女儿

3. 对多基因遗传病,后代发病风险的估计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群体发病率 B.孕妇年龄 C.家庭患病人数 D.病情严重程度 E.遗

26

传率

4.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遗传基础所

起作用的大小称为:

A.易感性 B.遗传度 C.外显率 D.表现度 E.易患性 5. 多基因病中,随着亲属级别降低,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将:

A.不变 B.增高 C.降低 D.迅速增高 E.迅速降低

6. 多基因病中,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近似于群体发病率的平方根时,群体发病率和遗

传率多为:

A.0.1%~1%,70%~80% B.0.1%~1%,40%~50% C.1%~10%,70%~80% D.1%~10%,40%~50% E.<1%,<40% 7. 关于多基因遗传的特点,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两个极端变异的个体杂交后,子一代都是中间类型

B.两个中间类型的子一代杂交后,子二代大部分亦是中间类型 C.在一个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广泛 D.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基础共同作用的结果 E.随机杂交的群体中,不会产生极端个体

8. 当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发病率有性别差异时,群体发病率高的性别其易患性阈

值:

A.极高 B.低 C.高 D.极低 E.不变

9. 多基因遗传病中,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代表患病所必需的、最低的易患基因数量称

为:

A.发病率 B.易感性 C.易患性 D.阈值 E.限定值 10. 多基因遗传病中随着亲属级别降低,发病风险:

A.亲属级别每降一级,发病风险降1/2 B.不变 C.增高 D.显著降低 E.稍有降低

11. 多基因遗传病中,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那么该家庭的复发风险:

A.低 B.无变化 C.增高 D.非常低 E.非常高

12.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多基因病,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两个家庭中,一个家庭

生了一个女患,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男患,这两个家庭再生育时,哪一种家庭的复发风险更高?

A.生男患的 B.生女患的 C.无法预计 D.两个家庭都高 E.两个家庭都不高 二、多选题

13. 对多基因遗传病患者后代发病风险的估计中,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群体发病率 B.孕妇年龄 C.家庭中患病人数 D.病情严重程度 E.遗传率

三、名词解释

27

1.易患性 2.阈值

3.遗传率 4.Carter’s 效应 5.多基因病

四、论述题 1.论述在估计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时除考虑到遗传率和发病率外,还应注意哪些因素?为什么?

2.论述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答案

一、单选题 1.A 2.C 3.B 4.B 5.E 6.A 7.E 8.B 9.D 10.D 11.C 12.A 二、多选题 13.ACDE

三、名词解释

1.在多基因病中,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是否易于患病,称为易患性。

2.在多基因病中,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达一定水平,即达到一个限度时,这个个体即将患病,这个限度称为阈值。在一定的环境下,阈值代表患者所必需的,最低的易患基因数量。

3.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基础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

4.在发病率有性别差异的多基因遗传病中,相对来说,发病率低的性别携带更多的易感基因,后代发病风险高;发病率高的性别携带的易感基因少,后代的发病风险低,这称为Carter’s 效应。

5.一些先天畸形常见病,发病率超过1/1000,这些病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常常表现有家族倾向,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大约只有1%~10%,这些病有多基因遗传基础,称为多基因遗传病。

四、论述题

1.(1)在一个家庭中已有的患者人数愈多时,意味着这对夫妇带有的易患性基因愈多,他们虽未发病,但其易患性更为接近阈值,由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再次发病风险将增高。(2)患者病情严重者,必然带有更多的易患性基因,与病情较轻的患者相比,其父母也会带有较多的易患性基因而易患性更为接近阈值,所以再次生育复发风险也相应地增高。(3)当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发病率有性别差异时,表明不同性别的易患性阈值是不同的。群体发病率高的性别,易患性阈值低,而群体发病率低的性别易患性高。群体发病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