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三3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所涉及到的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B. ④和⑤过程细胞的分裂方式只有有丝分裂;

C. 如果番茄为二倍体,马铃薯为四倍体,f植株为六倍体 D. f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详解】A、该过程所涉及到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的全能性,A错误;

B、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④和⑤过程细胞分裂方式只有有丝分裂,B正确; C. 如果番茄为二倍体,马铃薯为四倍体,则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后获得的f植株为六倍体,C正确;

D、 f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虽然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由花药等配子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具体过程及意义;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及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步骤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就能长时间维持稳定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指的是能量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传递的过程 C. 如果生产者净 初级生产量为零时,它的生物量不一定为零

D. 人工鱼塘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总初级生产量

的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环境的CO2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也能通过细胞呼吸直接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消费者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向无机环境释放CO2但不能直接利用CO2;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物圈中进行的,而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独立进行物质循环。

【详解】A、物质是循环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就能长时间维持稳定,但人工生态系统需要额外补给,A错误;

B、能量流动是指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错误;

C、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即生产者的光合量除去生产者自身的呼吸量,故生产者净初级生产量为零时,它的生物量不一定为零,C正确;

D、人工鱼塘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总初级生产量和人工补偿输入的饲料等的能量,D错误。 故选C。

23.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 第4年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和天敌增多

C. 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年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 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前4年,λ值为定值,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时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性,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8到10年间λ值<1,种群数量减少,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S”型曲线的增长率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少,而图中第8到第16年种群增长率先减少后者增加,C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λ大于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 【点睛】

解题时注意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

24.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甲,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自变量是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

B. 插条制备时一定要需要剪去根系和幼芽,减少内源激素的影响

C. 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生长抑制,对照组不作处理

D. 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A叶数量越多,B叶生长越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植物自身体内的细胞分裂素(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排除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分析图乙: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是“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Ⅱ、Ⅲ和Ⅳ组比较说明对插条进

行的实验处理是“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结果Ⅱ、Ⅲ、Ⅳ三组中,A叶片的数目分别为2、1、0,对应B叶片的面积递减,说明A叶片数量越少B叶片生长越慢。

【详解】A、由图乙可知,四组实验的对照组处理的叶片不完全相同并且保留叶片的数量也不相同,实验自变量是处理的叶片及保留的叶片的数量,A错误;

B、根能产生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幼芽能产生生长素,除去根系和幼芽的目的是减少插条中内源激素的干扰,B正确;

C、由图实验I结果表明,B叶实验组叶片面积小于对照组,因此用细胞分裂素处理A叶会抑制B叶生长,对照组应不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片A,但保留相同的叶片数量,C错误;

D、实验Ⅱ、Ⅲ、Ⅳ三组中,A叶片的数目分别为2、1、0,对应B叶片的面积递减,说明A叶片数量越少,B叶片生长越慢,D错误。 故选B。

25.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干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1 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将F1中的雌、雄果绳杂交得到F2,表现型结果如下:(控制果蝇眼 色的相关基因如果是一对用A/a表示,如果是两对用A/a、B/b 表示) 雌果蝇 野生型2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1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了比例为1:1:1:1的四种配子 B. 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 F2 代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

C. 若F2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它的异常是因为F1 代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 D. 若按F1产生雌配子的比例产生F2的雌蝇,则F2 代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随机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子代雌果蝇中出现朱红眼的概率是7/10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纯合♀朱红眼×♂玉色眼→F1:♀野生眼、♂朱红眼,由此可见,后代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朱红眼250 雄果蝇 朱红眼200 野生型50 玉色眼200 白眼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