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风机课后思考题答案 下载本文

面层分离,出现失速现象,因而升力系数降低,扬程(全压)也随之下降,当流量减小到qVb时,扬程(全压)最低;当qV

9.热力学法测效率是基于什么原理?有什么特点?

答:原理:对于高温高压泵,由于不能忽略流体受到压缩而导致密度和比热的变化,因此热力学原理奠定了热力学测试方法的基础。泵叶轮旋转对流体做功,除了使流体获得有用功率之外,尚有各种损失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同时流体从泵进口到出口的等熵压缩过程,也会使水温升高。形成泵进出口的温差,因此只需测出泵进、出口的温度和压力,即可求得泵效率?。

特点:热力学法测效率,扬程越高,温差越大,其相对测量误差越小,测量精度很高,因而适用于100m以上的高扬程泵。并可在现场运行条件下进行测试,同时,不必测出水泵的流量,即可求得泵效率。 第三章 思考题

1. 两台几何相似的泵与风机,在相似条件下,其性能参数如何按比例关系变化?

答:流量相似定律指出:几何相似的泵与风机,在相似工况下运行时,其流量之比与几何尺寸之比的三次方成正比、与转速比的一次方成正比,与容积效率比的一次方成正比。

扬程相似定律指出:几何相似的泵与风机,在相似工况下运行时,其扬程之比与几何尺寸比的平方成正比,与转速比的平方成正比,与流动效率比的一次方成正比。

功率相似定律指出:几何相似的泵与风机,在相似工况下运行时,其功率之比与几何尺寸比的五次方成正比,与转速比的三次方成正比,与密度比的一次方成正比,与机械效率比的一次方成正比。

2. 当一台泵的转速发生改变时,其扬程、流量、功率将如何变化? 答:根据比例定律可知:流量qVp=qVmnpnm 扬程Hp=Hm(npnm)2 功率Pp=Pm(npnm)3

3. 当某台风机所输送空气的温度变化时其全压、流量、功率将如何变化? 答:温度变化导致密度变化,流量与密度无关,因而流量不变。

全压

Pp?P?P 功率 ??Pm?mpm?mpp4. 为什么说比转数是一个相似特征数?无因次比转数较有因次有何优点?

答:比转数是由相似定律推导而得,因而它是一个相似准则数。

优点:有因次比转数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5. 为什么可以用比转数对泵与风机进行分类?

答:比转数反映了泵与风机性能上及结构上的特点。如当转数不变,对于扬程(全压)高、流量小的泵与风机,其比转数小。反之,在流量增加,扬程(全压)减小时,比转数随之增加,此时,叶轮的外缘直径D2及叶轮进出口直径的比值D2D0随之减小,而叶轮出口宽度b2则

随之增加。当叶轮外径D2和D2D0减小到某一数值时,为了避免引起二次回流,致使能量损失增加,为此,叶轮出口边需作成倾斜的。此时,流动形态从离心式过渡到混流式。当

D2减小到极限D2D0=1时,则从混流式过渡到轴流式。由此可见,叶轮形式引起性能参

数改变,从而导致比转数的改变。所以,可用比转数对泵与风机进行分类。 6.随比转数增加,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变化规律怎样?

答:在低比转数时,扬程随流量的增加,下降较为缓和。当比转数增大时,扬程曲线逐渐变陡,因此轴流泵的扬程随流量减小而变得最陡。

在低比转数时(ns<200),功率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功率曲线呈上升状。但随比转数的增加(ns=400),曲线就变得比较平坦。当比转数再增加(ns=700),则功率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功率曲线呈下降状。所以,离心式泵的功率是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轴流式泵的功率却是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少。

比转数低时,效率曲线平坦,高效率区域较宽,比转数越大,效率曲线越陡,高效率区域变得越窄,这就是轴流式泵和风机的主要缺点。为了克服功率变化急剧和高效率区窄的缺点,轴流式泵和风机应采用可调叶片,使其在工况改变时,仍保持较高的效率。 7.无因次的性能曲线是如何绘制的?与有因次性能曲线相比有何优点?

答:凡几何相似的泵或风机,在相似工况下运行时,其无因次系数相同。用无因次系数,可以绘出无因次性能曲线。

用无因次性能参数qV、p、P,?绘制无因次性能曲线时,首先要通过试验求得某一几何形状叶轮在固定转速下不同工况时的qV、P、p及,?值,然后计算出相应工况时的

qV、P、p、?,并绘制出以流量系数qV为横坐标,以压力系数p、功率系数P及效率

?为纵坐标的一组qV—p、qV—P及qV—?曲线。无因次性能曲线的特点是,由于同

类泵与风机都是相似的,同时没有计量单位,而只有比值关系,所以可代表一系列相似泵或风机的性能。因此,如把各类泵或风机的无因次性能曲线绘在同一张图上,在选型时可进行性能比较。

8.通用性能曲线是如何绘制的?

答:通用性能曲线可以用试验方法得到,也可以用比例定律求得。

用比例定律可以进行性能参数间的换算,如已知转速为n1时的性能曲线,欲求转速为n2时的性能曲线,则可在转速为n1时的qV—H性能曲线上取任意点1、2、3…等的流量与扬程代入比例定律,由

qV2?n2?n?2qV H2???n??H1 n1?1?2可求得转速为n2时与转速为n1时相对应的工况点1?、2?、3?…。将这些点连成光滑的曲线,

则得转速为n2时的qV—H性能曲线。

制造厂所提供的是通过性能试验所得到的通用性能曲线。 第四章 思考题:

1. 何谓汽蚀现象?它对泵的工作有何危害?

答:汽泡的形成、发展和破裂以致材料受到破坏的全部过程,称为汽蚀现象。 危害:(1)材料破坏 (2)噪声和振动(3)性能下降

2. 为什么泵要求有一定的几何安装高度?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倒灌高度? 答:提高吸水性能,使泵在设计工况下工作时不发生汽蚀。

当吸水池液面压力等于该温度下液体所对应的饱和压力Pv时,出现倒灌高度。 3. 电厂的给水泵及凝结水泵为什么都安装在给水容器的下面?

答:给水泵的吸入容器是除氧器,凝结水泵的吸入容器是凝汽器,除氧器和凝汽器里都是饱和状态,即液面压力等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为了避免发生汽蚀,需采用倒灌高度,因此给水泵及凝结水泵都安装在水容器的下面。

4. 何谓有效汽蚀余量?ha和必需汽蚀余量?hr,二者有何关系?

答:有效汽蚀余量?ha:指泵在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饱和蒸汽压力)的富余能量。

必需汽蚀余量:指液体在泵吸入口的能头对压力最低点处静压能头的富余能头。

二者关系:当(?hr>?ha)时,泵内发生汽蚀; 当(?hr<?ha=时,泵内不会发生汽蚀;

当(?hr=?ha=?hc)时,处于临界状态。

5. 产品样品中提供的允许汽蚀余量[?h]是怎样得到的?

答:厂家通过汽蚀实验得到临界汽蚀余量?hc,为保证泵不发生汽蚀,?hc加一安全量,得允许汽蚀余量[?h]。

6. 为什么目前多采用汽蚀余量来表示泵的汽蚀性能,而较少用吸上真空高度来表示? 答:因为使用汽蚀余量时不需要进行换算,特别对电厂的锅炉给水泵和凝结水泵,吸入液面都不是大气压力的情况下,尤为方便。同时汽蚀余量更能说明汽蚀的物理概念,因此,目前已较多使用汽蚀余量。

7. 提高转速后,对泵的汽蚀性能有何影响?

答:对同一台泵来说,当转速变化时,汽蚀余量随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变化,即当泵的转速提高后,必需汽蚀余量成平方增加,泵的抗汽蚀性能大为恶化。

8. 为什么说汽蚀比转数也是一个相似特征数?使用无因次汽蚀比转数有何优点? 答:因为汽蚀比转数是由流量相似定律和汽蚀相似定律推导而来的。因此也是一个相似特征数。

优点:不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9. 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可采用那些措施?基于什么原理? 答:一、提高泵本身的抗汽蚀性能

(1)降低叶轮入口部分流速。一般采用两种方法:①适当增大叶轮入口直径D0;②增大叶片入口边宽度b1。也有同时采用既增大D0又增大b1的方法。这些结构参数的改变,均应有一定的限度,否则将影响泵效率。

(2)采用双吸式叶轮。双吸式叶轮的必需汽蚀余量是单吸式叶轮的63%,因而提高了泵的抗汽蚀性能。

(3)增加叶轮前盖板转弯处的曲率半径。这样可以减小局部阻力损失。 (4)叶片进口边适当加长。即向吸人方向延伸,并作成扭曲形。

(5)首级叶轮采用抗汽蚀性能好的材料。如采用含镍铬的不锈钢、铝青铜、磷青铜等。 二、提高吸入系统装置的有效汽蚀余量?ha

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减小吸入管路的流动损失。即可适当加大吸入管直径,尽量减少管路附件,如弯头、阀门等,并使吸人管长最短。

(2)合理确定两个高度。即几何安装高度及倒灌高度。

(3)采用诱导轮。主叶轮前装诱导轮,使液体通过诱导轮升压后流入主叶轮(多级泵为首级叶轮),因而提高了主叶轮的有效汽蚀余量,改善了泵的汽蚀性能。

(4)采用双重翼叶轮。双重翼叶轮由前置叶轮和后置离心叶轮组成,与诱导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轴向尺寸小,结构简单,且不存在诱导轮与主叶轮配合不好,而导致效率下降的问题。所以,双重翼离心泵不会降低泵的性能,却使泵的抗汽蚀性能大为改善。

(5)采用超汽蚀泵。在主叶轮之前装一个类似轴流式的超汽蚀叶轮,其叶片采用了薄而尖的超汽蚀翼型,使其诱发一种固定型的汽泡,覆盖整个翼型叶片背面,并扩展到后部,与原来叶片的翼型和空穴组成了新的翼型。其优点是汽泡保护了叶片,避免汽蚀并在叶片后部溃灭,因而不损坏叶片。

(6)设置前置泵。采用在给水泵前装置低速前置泵,使给水经前置泵升压后再进入给水泵,从而提高了泵的有效汽蚀余量,改善了给水泵的汽蚀性能;同时除氧器的安装高度也大为降低。这是防止给水泵产生汽蚀、简单而又可靠的一种方法。 第五章 思考题

1. 如何绘制管路特性曲线?

答:由泵的管路特性曲线方程Hc?Hst??qv可知,当流量发生变化时,装置扬程Hc也

随之发生变化。对于风机,因气体密度?很

2Ht形成的气柱压力可以忽略不计,小,即Ht为零,又因引风机是将烟气排入大气,故该风机的管路特性曲线方程可近似认为

pc???qv2

因此可以看出,管路特性曲线是一条二次抛物线,此抛物线起点应在纵坐标静扬程

Hst处;风机为一条过原点的二次抛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