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题库正式版 下载本文

1.从中国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出发,谈谈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

中国地形:(1)地形多种多样;(2)山区面积广大;(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气候:气候复杂多样,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复杂多样的气候,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使中国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

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 人口分布:1.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2.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3. 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

2.你认为是否应该取消黄金周,请用人口迁移来阐述你的观点。(自行选择及补充)

同意,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人口迁移的影响:1、有利于各族人民在文化和经济上交流,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形成统一的世界民族。2、促进地区经济发展。3、有利于人种基因交流,为新的民族形成提供可能4、地区劳动力平衡,例如:可以湘军,川军南下,补充劳动力不足。

或(同意,对迁入地影响: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或(同意,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有利影响: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或(不同意,不利影响: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3.何谓种族,试分析种族主义的错误及其危害。

种族:是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发型、身长、面形、鼻型、血型)的人群。种族的划分是一个纯自然的特征划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相对的意义 。 种族主义: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认为白种人是高等种族,有权统治其它种族。 错误及其危害:要以人类外在的生理特殊性状来说明有的种族比背的种族优越或

高级的论点,或试图以这种纯表现型生理特点差异来作为世界存在着的文化差异的根据和理论都是极端错误的。科学已经证明,在生物学上并没有某种族比其他同时代的种族更优越,在治理上也没有什么差异而种族主义者却忽视这种科学事实,他们以再去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并认为白种人是高等种族,有权利统治其他人中,这是十分荒诞而又极其危险的论调,会对人类的发展与繁荣构成威胁并造成极大的灾害。如:德国纳粹残杀犹太人,美国种族歧视。

4.论述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特征,并举例。

原始农业—迁移农业(刀耕火种)基本特征:最大的特点是对土地进行轮种 例如:①现在只在热带地区保留原始农业②南美洲亚马逊地区(印第安人)③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④亚洲的新几内亚岛、东南亚一些热带雨林区

传统农业,基本特征:①是一种生计农业:自给自足②土地可以连续耕种③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④农业劳动力占就业人口的绝对比重⑤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例如: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由于人口增长较快,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开始由休闲轮种制向连年种植制发展,甚至一年种两次;秦汉时期,铁器、耕牛和灌溉等技术得到推广,北方旱作农业得到很大发展;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已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集约经营是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核心要旨;欧洲中世纪的农业,在中世纪时,欧洲农业在较长时期内都是短期休闲的农业,在生产上实行敞田制。欧洲是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模式 现代农业,基本特征:采用机器进行生产,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现代农业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不同。它的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例如为目的。所以,现代农业亦称为商品农业。 例如:谷物农业,面向市场专业生产谷物;生产的谷物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 大型农业机械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相同农场可共用农业机械和操作人员,从而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国东北也有分布。

牲畜育肥农业,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的谷物为饲料,以饲养的牲畜为最终产品投放市场;牲畜育肥农场种植的主要是玉米与大豆,用以提高畜类的营养价值与产肉率,其中秸秆可作为青饲料满足育肥需要;用来育肥的小牛、小猪多来自专门培育与繁殖优良品种的农场;饲养方法科学,注重饲料配方,以缩短育肥时间;美国五大湖以南的大片地区、欧洲(从西班牙经地中海沿岸与大西洋、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向东延伸的地区)、巴西东南部地区 5.什么是文化景观,举例说明宗教对文化景观的影响。

文化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自然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与文化内涵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反过来宗教一旦形成,又会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主要的宗教建筑物有基督教的教堂、伊斯兰清真寺、佛教寺庙等。基督教的“复活节”和“圣诞节”、佛教的“佛诞日”和“座恣日”、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和“麦加朝觐”。

6.什么是人地关系论,详细阐述人地关系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

人地关系论是有关人类和各种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主要观点有: (1)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可能论:或然论,重视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3)适应论:人群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产生各种适应。 (4)生态论:地理学应当致力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分析人类的活动和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5)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6)文化决定论: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每一种文化特征水平都对应于特定的人地关系。

(7)和谐论:人地关系应当“和谐”发展。

7.空心村是目前社会关注的农村问题之一,请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文化差异来谈谈你的看法。

空心村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村掀起了盖新房热。于是,批少占多、批新不交旧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有些村庄急速向外扩张,村庄内形成了“空心”。 看法: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发展、乡村文化在消失两方面。

8.城中村是目前社会关注的农村问题之一,请从城市化角度出发谈谈你的看法。 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

看法:“城中村”由于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内建设混乱、环境卫生恶劣、社会治安复杂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因而,对“城中村”进行改革已是必不可免。“城中村”改制是农村城市化特别是“城中村”城市化的必经之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事所趋,势在必行。 9.结合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发展、教派及其分布,分析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佛教

起源与发展:起源于古印度,发展约为四个阶段:创教与传承教说、部派佛教、大乘佛教、13世纪在印度消失19世纪复兴。

教派及分布:公元最初两个世纪,佛教出现大乘、小乘两大教派,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小乘佛教坚信释迦牟尼的遗教,注重伦理教诲,不拜偶像,提倡自我超渡(超脱人生苦难),主要流行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大乘佛教发展和修正了释迦牟尼的说教,尊奉如来佛为最高神,同时造出许多偶像加以崇拜;它还认为人们不仅可以自我超渡,而且可以兼渡他人,“普渡众生”。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北部、中亚、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 (2)基督教

起源与发展: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教派逐渐成为教皇制,1054年东正教(正教)与天主教(公教)分裂,16世纪宗教改革分出新教. 教派及分布

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崇拜圣父、圣子、圣灵,也崇拜圣母玛丽娅。严格的等级制度:教皇—红衣主教—区主教—都主教—神父—信徒。教皇由枢机团选举产生任职终身,是使徒之长,是彼得的继承人。是基督世间的代表,是教会最高管理者,“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教皇在梵蒂冈自成一国。神职人员(神父、修女)不准结婚;苦修制度。教会代表基督,沟通神人,有赦罪权。

分布: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波兰、美国、拉丁美洲。中国有爱国天主教会。

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认正统,使 用与天主教不同历法,主教以下神职人员可以结婚。崇拜圣母玛丽娅,注重人的善行,不十分强调赎罪,东罗马帝国国教,16世纪俄罗斯脱离君士坦丁堡,自称第五牧首区,定为俄罗斯国教,18世纪后东欧国家也相继独立。

分布:希腊、塞浦路斯、俄罗斯、东欧(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原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等。) 新教:从天主教分裂出来的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的总称。起源于马丁·路德(1483-1546)的宗教改革。新教否认罗马教皇的地位,认为信徒与上帝之间无需神父中介,不承认“特许状”和“赎罪符”,反对“圣餐变体论”,不崇拜圣母玛丽亚、反对生物迷信,赎罪取决于信仰,主张用本国语言读圣经,不主张苦修,神职人员可以结婚,适应各国行政、宗教独立的潮流。

分布:德国、瑞士、北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 (3)伊斯兰教

起源与发展: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建

教派于分布:主要分为什叶派和逊尼派。逊尼派注重实用性和世俗知识;信奉家庭和社会集体的力量,比较保守,教徒遍布欧亚非大陆。什叶派强调理性主义和超自然的力量,思想较激进和冲动,教徒主要分布在伊朗。

10.分析中国当代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背景以及21世界中国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经济安全战略构想。

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研究一个变化中的国际环境下地理学于国家外交政策之间关系的学科,是一种说明和解释政治现象与地理因素、人类政治行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1世纪中国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经济安全战略构想

1)立足亚太,稳定周边,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建立亚太地区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区域战略平衡中,发挥一个大国作用,以维系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和经济发展。

2)继续大力推进世界格局多极化,构建地缘安全的国际环境。

3)进一步推进沿海地区的开放与开发,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安全的周边环境。

4)构建合理的国内区域经济格局,增强国际地缘安全的国内保障 5)纵深推进科教兴国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11.人类为什么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 (一)对资源的压力 (二)引起的环境问题

(三)引起的社会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

2) 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3) 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4) 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5) 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12.在概述人文地理学学科特性的基础上,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

人文地理学时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科学的特点。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一)现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理论和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人地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

2、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行为革命、遥感技术的应用。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二)现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人文地理衰落,经济地理一枝独秀(1949-1979) 2、人文地理复兴(1980-1990)

3、人文地理进入全面发展、提高阶段(1990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