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庄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山东华玫集团公司。

矿井原设计能力为一水平15万吨/年、二水平21万吨/年。1992年矿井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6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主要贯穿石门、采区上下山开拓。采区为前进式,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采煤方法主要是走向长壁冒落法回采。

矿井分两个生产水平,第一个水平为-20m水平,开采3、4煤层;第二个水平为-100m水平,开采5、6、7、8、9、10煤层。

目前-20m水平已经回采结束,现生产水平为-100m水平,生产采区主要集中在二、三采区,现回采7、8、9、10煤层。 (5)隆源矿开采情况

隆源矿原名“肥城县兴隆煤矿”,于1992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能力15万吨/年。2002年经企业改制更名为山东隆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8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生产水平为-140m,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现开采31 、4煤层 (6)新陶阳矿开采情况

新陶阳矿原名“陶阳煤矿”,由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陶阳煤矿改制成立。矿井由中一、中三两个矿井组成,开拓方式为主斜井、副立井多水平上、下山综合开拓,开采31、7、8、9、102煤层,现有-10m、-350m两个生产水平和-550m一个开拓水平。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

1.2.6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肥城煤田四周环山,中间低洼,是一个完整的盆地地形,在地质上是一个北倾的单斜断陷盆地,在水文地质上则为单斜断陷自流水盆地,是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单元北部和东南部为地表或地下分水岭,西南为阻水断层,面积约1300km2。白庄煤矿北部地表大面积出露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是煤田内最为重要的含水层。白庄煤矿位于盆地的西北部,矿井内地形东北较高,西南偏低,地面标高为+71.0m~+125.0m,最大高差54m。

百年一遇的历史最高洪水位为+82.90m,三百年一遇的历史最高洪水位为

11

+83.16m,各井口标高均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表1-2-4)。煤矿范围内所有与井下相通的排水孔、电缆孔、送料孔及水文观测孔,孔口均实施加盖、封口等措施,不存在地表水向井下倒灌的问题。

(2)地表水系

矿井及附近地表水体主要有季节性小河2条,水库4座,塌陷积水坑2个。 ①河流

矿井内发育有两条季节性小河,即:涧北~白庄河和山阳铺~荣庄河,两河均发源于北部山区的响水河水库、涧北水库及栖幽寺水库,有山区裂隙水及雨水补给,雨季有少量存水,两河均由北向南流入汇河。矿井范围内另有两条南北向冲沟,也发源于北部山区,雨后数天即干涸。

②水库

矿井东北部有四个小型水库。即涧北水库、响水河水库、吕仙水库和小龙潭水库。四个水库均位于现工业广场北部山区的较高位置上,据调查四个水库自建成以来,仅在雨季有少量储水,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威胁工业广场及主、副井乃至全矿井的安全。

③塌陷坑积水

受采动影响,采空区已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表塌陷,利用煤矸石回填,已对部分塌陷区进行了恢复治理。目前矿井范围内有塌陷坑两处,因该区地表水位浅,塌陷坑内有不同程度积水。

矿井生产过程中,因受第四系底部粘土隔水层阻隔,积水区与下部含煤地层各含水层均无水力联系。

(3)气象

本区地处北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据肥城市1953~2012年气象观测资料:

本区年平均气温为12.95℃,最高气温39.6℃(1958年6月27日),最低气温-18.5℃(1953年1月16日)。

历年平均降水量662.46mm,最高年降水量1082.7mm(1964年),最低年降水量336.1mm(1989年),历年雨季多集中于7、8、9三个月份,最大月降水量为474mm(1973年7月),最大日降水量208.1mm(1973年7月)。

12

历年平均蒸发量1830mm。

本区地处季风带,四季风向变化较大,一般冬季多北风,春、秋季多东南风,夏季多南风,年平均风力为2.8级。

降雪、降霜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最大积雪深度为250mm。 本区最大冻土深度48mm。 (4)自然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震发办[1992]160号文“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的通知”,山东泰安地区的地震烈度为Ⅵ度。

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

1.3 以往地质工作

截至2013年12月31日,白庄煤矿采矿权范围内共施工地面钻孔174个,累计钻探工程量64621.83m(钻探工程量不包括资料不全的“注浆站送1”、“B74-2”、“63-209”、“230(废)”4个钻孔),各阶段共计对13个钻孔进行抽水试验23层次。并陆续进行过多次二维地震、三维地震勘查工作以及大量井下水文及物探等地质工作。

1.3.1资源勘查阶段

(1)煤田总体勘查(普查)工作

肥城煤田于1956年发现,其资源勘查大致经历了普查、精查、精查补充三个阶段。包括白庄煤矿在内的普查工作自1957年11月开始,施工单位为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一二二队(下称“122队”),于1958年6月30日提交《肥城煤田普查地质报告》。

为急于建井,1958年提出普查报告后,其勘查工作直接由普查转入精查勘探,全煤田分勘探区陆续提交6件精查报告并相继通过评审,但均未通过山东省矿产储量委员会1962年的复审,所有精查报告全部降级,并分别列为需进行补勘或重新勘探项目。

自1962年11月始,为便于矿区总体设计并重新划分井田,122队又主要在

13

煤田西部进行了适量的钻探和地震施工,并结合全煤田勘查资料和已有矿井资料,于1963年3月编制提交了《肥城煤田地质综合报告》,在此基础上,按照矿区总体重新划分的井田和复审意见,又陆续分井田进行了精查补充勘探。

(2)白庄煤矿资源勘探工作

现白庄煤矿范围主要由原 “西七、八、九井田” 勘探区(《肥城煤田西七、八、九井田精查(最终)补充勘探报告》,1964年)中的F03断层和F3断层以南部分以及于1984年由“荣庄(西十)井田”(《肥城煤田荣庄(西十)井田精查补充地质勘探报告》,1975年)划归的F7断层以东部分组成。

①“西七、八、九井田”勘探区在《肥城煤田普查地质报告》基础上,由122队于1958年6月开始精查勘探,1960年6月提交最终精查报告,同年经山东省矿产储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西七、八井于1960年下半年开始兴建,1961年因构造不清而停建,在建井过程中,曾陆续施工补充钻孔。

1962年对该精查报告进行复审,同年7月13日山东省矿产储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对该精查报告的复审处理意见,指出:“由于勘探类型和煤层稳定性划分不当,原勘探网度严重不足,以致主要地质构造形态尚未弄清,尤其是北部边界未能控制,水文地质研究程度不够,加之勘探质量低,煤质化验资料不足,使储量普遍降低,A2+B级储量只占A2+B+C1的2.9%,实际上未进入精查勘探,应降为详查报告,进行重新勘探,注销原提最终报告储量”。

1963年,在《肥城煤田地质综合报告》基础上,122队对“西七、八、九井田”进行精查补充勘探,1964年6月提交《肥城煤田西七、八、九井田精查(最终)补充勘探报告》,华东煤炭工业局于1968年6月29日以“华煤革字(68)第81号”文批准,该报告获表内储量7791.4万吨,表外储量3614.4万吨。

②“荣庄(西十)井田” 勘探区在经历煤田普查、精查之后,于1966年4月由华东一队对该勘探区进行精查补充勘探,并于1966年11月提交《肥城煤田西十勘探区地质勘探最终报告(精查)》,该报告于1967年4月通过华东煤炭工业管理局审查批准。

1973~1975年,肥城矿务局钻探队又对该区进行精查补充勘探,于1975年10月提交《肥城煤田荣庄井田(西十)精查补充地质勘探报告》,1977年9月由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煤炭工业局以“(77)鲁煤基字第403号文”审查批准该报告。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