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习需求进行分析,获得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能, ③ ,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发展。

21.以“命运共同体”为关键词,另选两组概念,仿照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观点合理,符合逻辑。(6分)

示例:乡村和城市是命运共同体,乡村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打下基础,城市可以为乡村的发展提供动力:城市和乡村之间从来都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银行柜台办理手续时,时常可见“钱款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之类的提示语。近日,秦女士在某银行取款时,银行多给了她1600元。事后,银行向秦女士讨要多给的部分,遭到拒绝。秦女士坚称,银行规定“离柜概不负责”,她也“离柜概不负责”。

有人支持秦女士的做法,主张坚决不退;有人表示,钱还是要退的,只是这“离柜概不负责”的规定着实让人不舒服。

这件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综合材料的内容与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 B。【解析】A项曲解文意,“相当于”应为“对应于”;C项以偏概全,“仁”是“正义的原

则”,而不是“标准”;D项偷换概念,“智”应换成“勇”。

2. C。【解析】C项对论证目的理解不当,应为论证了“义”之于“仁”“智”“勇”的重要性。 3. A。【解析】“勇”是“君子人格的精神内核”在原文中没有依据。(注:D项意在考查在理解文本相关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4. C。【解析】C项“表达的是我们对贫苦生活的喟叹与无奈”理解错误,应该是表达“对既往生活不知珍惜、轻易遗忘的感喟”。

5.(1)树会记住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记住一切值得珍惜的过往。(2)树的记住与人的遗忘形成对照,表达了对遗忘的反思和对往昔的追怀。(3)树的记住其实还是人的记住,隐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解析】从作品的叙述来看,树记住的是一家人的生活,是诸如“走远的那个人”“飘远的一块红头巾”之类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从作者的态度来看,树的记住(不仅有守护,还有托举)和“我们”的遗忘形成对比,表达的是一种反思和追怀。从创作的主旨来看,树的记住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记住,人通过树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永恒的精神家园的追求。 【赋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6.(1)朴素明快。自然娴熟地运用地方口语和俗语,并灵活使用长短句,文风朴素,节奏明快。(2)生动形象。遣词造句新颖独特,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寻常的事物和抽象的情感鲜活可感。(3)含蓄蕴藉。在简洁的话语中,蕴含着对现实生活、对自然生命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理解。(4)幽默诙谐。作者经常用轻松的笔调、风趣的语言表现日常生活,读来饶有兴味。

【解析】大量的口语和短句,塑造了文章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找不到的东西)面目全非躺在墙根,像做了一场梦”运用比拟等修辞手法使表达生动形象。“如果树也忘了那些事,它便早早地变成了一根干木头”,含蓄地写出了记忆之于生命的重要意义,耐人寻味。“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极为传神地写出了树春荣秋衰的过程,迥异常规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树从不胡乱走动”等语句,妙趣横生,充满幽默感。

【赋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回答“凝炼精粹”“有诗意”“富有哲理”也可酌情赋分。 7.D。【解析】 曲解文意,原文是“在理想条件下,这些包装能形成绿色闭环和可循环闭环”。 8.DE。【解析】A项归因不当,“快递和外卖等领域成为监管的盲区”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兴起”;B项“超市成为唯一受益方”于文无据;C项判断有误,表1中的数据并非呈下降趋势。【赋分】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5分

9.示例:(1)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要根据新情况适时调整政策。(2)从监管者的角度,要

主动作为、密切协同,形成合力。(3)从企业的角度,要推广合适的替代品,提升包装的“绿色含量”。(4)从公众的角度,要树立环保意识,改变消费习惯。

【解析】注意概括的角度及有效信息的筛选整合。(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B。【解析】注意主语的省略及动词的支配对象,结合语境,整体把握句意。 11.A。【解析】乡试的第一名称解元,会元是会试的第一名。 12.C。【解析】“黄佐因材施教”于文无据。

13.(1)奏章送到朝廷,触怒了权贵,(黄佐)将要受到处罚,依靠吏部尚书王翱和户部侍郎薛远而获救,从此名声日益彰显。(关键词:“上”、“得罪”、“繇是”、“章”。每个关键词1分,整体表达1分。)

(2)不久改派他督察广西学校,他听说母亲生病了,就以养病为由请求辞职,没等到朝廷答复就离开了。(朝廷)把这件事交给巡抚林富让他逮捕审问(黄佐)。(关键词:“旋”、“引疾”、“报”、“下”。每个关键词1分,整体表达1分。)

14.AD。【解析】A项语言“清丽”不当;D项“候”表示时间而非“等候”,最后三句是说黄昏时候、夕阳残照中,作者登上船顶的舵楼,借用“斜阳”和灯火渐暮的氛围衬托,以及登高远望的怆然之举,来显示自己苍茫的心绪。【赋分】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5分 15.(1)情感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要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不受重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而本曲则主要抒发了作者对沧桑兴替、物是人非的感伤之情。(4分)

(2)抒情手法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要是借典抒情,而本曲主要是借景抒情。(2分)

【解析】注意对诗词的整体把握和比较的角度。

16.(1)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解析】要贴合语境,书写正确。

17.B。【解析】 ①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②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怀疑的地方。用于此处望文生义。③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④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夜以继日地工作。使用对象错误。⑤半壁江山:指保存下来的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不合语境。⑥著作等身:著作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

18.B。【解析】A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恰当,“一种”应移到“万能”之前。C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创作”。D结构混乱。“无人驾驶已成为一个新的技术热点备受关注”句式杂糅。

19.D。【解析】A“斡旋”,大词小用。B要求“奉还”,措辞不当。C“笑纳”,谦敬不当。 20.示例:

①需求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或需求促进发展) ②学生的需求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 ③使学生的发展与需求相一致

【解析】注意对语段的整体把握和上下文的关联。(答对一处1分,答对两处3分,全对5分) 21.示例:

(1)自然和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自然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人类可以为保护自然贡献智慧:自然和人类之间从来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

(2)家与国是命运共同体,家是构成国的最基本元素,国是支撑家的强有力后盾:家和国之间从来都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

【解析】试题中所给的示例围绕关键词,分别从判断、阐释、总结三方面展开表述。仿写要扣住关键词,认真分析所给示例的内部逻辑关系,做到观点合理、符合逻辑、句式一致。 (本题两段话共6分。每段话,观点合理,1分;符合逻辑,1分;句式一致,1分。) 22.参考立意:

(1)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应该既要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又要考虑人性的诉求。 (2)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规则必须共同遵守,才能行之久远。

(3)银行有其行业规则,我们要有做人的原则,冰冷的规则之上,还应有温暖的良知。 【解析】此则材料可从银行、顾客等不同角度入手,联系现实,阐发关于规则与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