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备课笔记 new! 下载本文

离状态,先在胚囊的四周分布,等到胚囊被这些游离核分布满了以后,再进行胞质分裂,产生细胞壁,在细胞核之间形成胚乳细胞。

*多数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胚乳发育属此类型。 2 细胞型胚乳的发育:

受精极核的每一次分裂都有细胞壁的形成,不形成游离核,合瓣花类植物多属于此类型。 3 沼生目型胚乳的发育:

这类胚乳存在于沼生目型植物中,是介于核型胚乳与细胞型胚乳之间的中间类型。

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形成2个室:合点室和珠孔室。珠孔室较大,进行多次游离核分裂,在发育的后期形成细胞壁。合点室的这一个细胞核,或不分裂,或进行很少次数的分裂,这些核一直保持游离的状态。 三、种皮的形成 珠被→种皮 珠孔→种孔

倒生胚珠的珠柄与外珠被的愈合处→种脊

第六节 果实

一、果实的形成与结构: 1 果实:

果皮( ←子房壁):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种子:

*有些植物不经过受精就形成果实,称单性结实。如香蕉、菠萝为自发的单性结实。 二、果实的类型:

1 根据是否有子房以外的结构参与果实的形成分:真果、假果 *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每一雌蕊形成一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上,称聚合果,如莲、草莓、悬钩子等。

*聚花果:整个花序一同发育为果实,如桑、无花果、菠萝。 2 根据果实成熟时果皮的性质分: 肉果:浆果、核果、梨果

干果:裂果:荚果、蓇葖果、蒴果、角果 闭果:瘦果、翅果、坚果、颖果 三、果实对传播的适应:

1 以果实自身的机械力量散布种子 2 适应人及动物的传播 3 适应风力的传播 4 适应水力的传播

第七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参见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图

思考:简述被子植物的有性世代。

第六章 植物界主要类群

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地衣 高等植物:苔藓、蕨类、种子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界(king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 林奈的双名法(binomial system):

37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第七章 藻类植物

*真核藻类(Eukaryotic Algae)主要特征:

真核藻类是一群无根、茎、叶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自养真核植物。 1 藻体形态结构

大小不等,结构简单,仅海带等少数属种有明显的组织分化。 * 原植体(thallus):真核藻类的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体内也无维管组织的分化,所以其植物体通常称为~。 2 细胞结构 1)细胞壁

绝大多数具细胞壁,但细胞壁成分不同。 2)细胞核与细胞器

真核藻类均具真核,具核膜、核仁、细胞器(为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 3)光合器和光合色素

真核藻类均具光合器,在藻类中通常统称为载色体(chromatophore) 光合色素:叶绿素类、类胡萝卜素类、藻胆素类。 3 生殖结构

生殖结构简单,绝大多数的无性或有性生殖结构均为单细胞。 4 鞭毛和眼点 鞭毛结构:9+2型

鞭毛类型:尾鞭型(表面光滑,无附属物)、茸鞭型(表面有纤细茸毛) 4 鞭毛和眼点

除红藻门外,其它真核藻类大多具鞭毛。 鞭毛结构:9+2型

鞭毛类型:尾鞭型(表面光滑,无附属物)、茸鞭型(表面有纤细茸毛) 5 繁殖 1)营养生殖 2)无性生殖

游动孢子、不动孢子、似亲孢子、四分孢子、单孢子、果孢子等。 3)有性生殖

同配、异配、卵式

*同配生殖:形状、结构、大小、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的结合。 6 真核藻类的生活史 生活史(life history),也称生活周期(life cycle):指藻类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产生新一代个体的全过程。

根据减数分裂在生活史中发生的不同时期,真核藻类的生活史可分为3种类型: 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孢子减数分裂

1)合子减数分裂(zygotic meiosis):合子萌发时进行减数分裂,如衣藻属、团藻属、水绵属等。 * 仅具核相交替,无世代交替!

2)配子减数分裂(gamytic meiosis ):形成配子时进行减数分裂,如硅藻门、鹿角菜属等。 思考:配子减数分裂有无核相交替?有无世代交替?

3)孢子减数分裂(sporic meiosis):形成孢子时进行减数分裂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在生活史中有2或3种植物体,具有孢子体(单倍体)世代和配子体(单倍体)世代,并且有规律地交替。 思考:请给出核相交替的定义。

核相交替(alternation of nuclear phases)生活史中只有一种植物体,可能是单倍体,也可能是二

38

倍体。如为单倍体,合子是生活史中唯一的二倍体;如为二倍体,则配子是生活史中唯一的单倍体。

补充:藻类植物的演化特征 一、藻类细胞的演化

根据藻类细胞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光合类型的不同,一般认为藻类有3条进化支系:(1)从原核蓝藻进化到真核红藻。两者都含有藻胆素,并以藻胆素为光系统II的主要集光色素;(2)以叶绿素c为光系统II的主要集光色素,如硅藻门、褐藻门;(3)以叶绿素b为光系统II的主要集光色素,如绿藻门、轮藻门。

二、藻类植物体的演化

(1)单细胞→ 群体及多细胞;(2)简单→ 复杂;(3)自由游动→ 固着生活 三、繁殖及生活史的演化

(1)沿着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的路线演化;(2)有性生殖沿着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和卵式生殖的方向演化;由于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不同,基本上分为3种类型:a)合子减数分裂;b)配子减数分裂;c)孢子减数分裂

第八章 菌类植物的特征 第九章 苔藓植物的特征 第十章 蕨类植物的特征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特征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的特征

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s)或雌蕊植物(gynoetiatae),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现在已知约23.5万种,300~400个科,10000余属。我国约有3万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巴西(5.5万种)、马来西亚(4.5万种)。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 孢子体高度发达

形态、结构、生活型多种多样 以合轴分枝为主

木质部中有导管;韧皮部具有筛管和伴胞 二、 具有雌蕊,形成果实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胚珠包于子房内。 三、 有真正的花

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 四、配子体进一步退化

小孢子发育为雄配子体,即成熟的花粉粒(←单核花粉粒) 大孢子发育为成熟的雌配子体,即胚囊

胚囊只有7个细胞:3个反足细胞、1个中央细胞(包括2个极核)、1个卵细胞 配子体寄生于孢子体上 * 无颈卵器

五、具双受精现象

精子: 卵 →胚 (2n) 精子: 极核 →胚乳(3n)

39

第一节 花程式、花图式

一、花程式(flower formula)

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花的各部分特征,即花各部分的组成、数目、子房的位置和构成。 K:Kalyx花萼 C:Corolla 花冠 P:Perianth花被 A:Androecium雄蕊 G:Gynoecium雌蕊 G :子房上位 ():联合 +:用于某一部分的不同轮之间 例如:

大豆:♀♂↑K(5)C5A(9)+1G1:1:∞ 心皮:室:胚珠 表示的意义:P418

二、花图式(flower diagram)

用图解的方式表示花的横剖面图,借以说明花各部分数目、排列位置、离合情况、排列情况合胎座类型。

作业:写出百合的花程式。 百合:♀♂*P3+3A3+3G3:3:∞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分为两个纲: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两个纲的主要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1 胚具两片子叶 胚内仅含1片子叶 2 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主根不发达,常形成须 根系

3 茎内维管束常呈环状排列,有形成层 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 成层

4 叶常具网状脉 叶常具平行脉 5 花部常5和4基数,极少3基数 花部常3基数,极少4基数, 绝无5基数

6 花粉常具3个萌发孔 花粉常具单个萌发孔 木兰科(Magnoliaceae)

* P6-15A∞G∞:1:1~∞

属于木兰亚纲(Magnoliidae),木兰目(Magnoliales)。 木本。单叶互生,羽狀脉;

托叶早落,在节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两性整齐;花被分化不明显。

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花托上。 雄蕊的花丝短,花药长,花粉粒单沟型。 聚合蓇葖果或稀为翅果。染色体: X=19

木兰科有15属,约25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 我国有11属,130余种,集中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和南部。 代表植物:

木兰属(Magnolia)花顶生,聚合蓇葖果。 玉兰(M. denudata):落叶小乔木,花大,白色或带紫色,先叶开放。 荷花玉兰(广玉兰、洋玉兰)(M. grandiflora):常绿乔木,叶革质,单花顶生,白色。原产北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含笑(Michelia figo):常绿灌木,花腋生,芳香,供观赏。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叶中部每边有一宽裂片。花被片黄色。 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叶片每边有1-2个,或3-4个短而渐尖的裂片。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