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试题分课汇编:陋室铭·爱莲说 下载本文

13.托物言志(象征) 议论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参考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2017年湖南省益阳市】二(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

1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D.及花之既谢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

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

【答案】11.(2分)D解析: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2.(2分)C解析:长高。

13.(2分)D解析:ABC项,结构助词,的;D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4.(2分)我单单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经过淸澈的水波的洗涤却不妖艳。(准确译出“独”“染”“溜”“妖 ”,语句通顺)

15.(4分,每空1分)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托物寓意)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胸怀磊落,行为端正)说明 可目

【参考译文】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2017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三(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委:抛弃、丢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悦、巴结。

11.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敦颐独与之辩 B.有狱久不决 小大之狱 (《曹刿论战》) ....C.濯清涟而不妖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D.可爱者甚番 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12.翻译下列语句。(2分)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13.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

1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3分)

1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11.B(2分)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C项,表转折/表修饰;D项,的事物/的人。

12.? (莲花)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杀人取悦别人,(这样的事情)我不做。

13.敦颐至/一讯立辨

14.作者从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来描写莲花的形象。

15.示例:周敦颐确实如“莲”一样,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过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另一方面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不阿谀权贵。

【2017年湖南省郴州市】二(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可爱者甚蕃( ) ?余忆年少时(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13.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2分)

14.甲乙两文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写法上加以分析。(4分)

【答案】11.多;我

1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 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13.写出了莲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品质。14.内容上,甲文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乙文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荷花的形态,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相同点:都对荷花进行了细致描写

◎课外阅读(共3分)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B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本固 固:牢固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求:探求 .C.不终日而毕 毕:完成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