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册精品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 下载本文

解析:选D 由表格数据知,细胞甲线粒体内膜多于乙,可以推断其呼吸强度大;细胞乙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多于细胞甲,可以推断其分泌蛋白质活动旺盛,细胞乙为胰腺外分泌细胞;细胞中各种膜含量的差异取决于所含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0.研究发现某些致癌物质可能造成溶酶体膜的伤害,使其内部的酶游离出来,造成DNA分子的损伤,引起细胞癌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释放的酶损伤DNA,使原癌基因等发生突变 B.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溶酶体,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 C.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能合成水解酶执行其功能 D.溶酶体膜的选择透过性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

解析:选C 细胞癌变的实质是基因突变,具体就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但是合成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溶酶体膜的选择透过性能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

11.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图1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最多有20种,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C.图2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没有相互转换 D.图1、图2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解析:选C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分泌蛋白形成要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最后经细胞膜释放出去,因此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合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为氨基酸,最多有20种,肽链只有经过b、c的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才有特定的功能;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减少,高尔基体膜基本不变,细胞膜增加,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有相互转换;膜之间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12.(2018·太原模拟)下图中野生型是分泌正常的酵母菌,甲、乙型突变体是部分细胞器膜结构异常、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酵母菌,另有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图

中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野生型酵母菌的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甲型突变体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具有活性的蛋白质 C.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膜面积异常增大 D.丙型突变体仍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解析:选B 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甲型突变体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蛋白质,但是没有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没有活性;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膜面积异常增大;丙型突变体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仍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二、非选择题

13.我国热带植物研究所在西双版纳发现一个具有分泌功能的植物新种,该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局部图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A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则结构A为________。 (2)将该植物的正常活细胞浸在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中,图中被染成蓝绿色的结构是________。(填字母)

(3)该细胞中磷脂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填中文名称)

(4)经检验该植物细胞的分泌物含有一种多肽,请写出该多肽在细胞中从合成至分泌出细胞的“轨迹”:____________________(用“→”和字母表示)。

(5)该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F进行信息交流,则F代表________。

解析:(1)结构A为核孔,其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结构E为线粒体,其能被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3)磷脂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内质网。(4)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肽链)→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

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该多肽在细胞中从合成至分泌出细胞的“轨迹”为:B(核糖体)→C(内质网)→M(囊泡)→G(高尔基体)→N(囊泡)。(5)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1)核孔 (2)E (3)内质网 (4)B→C→M→G→N (5)胞间连丝

14.囊泡在细胞内主要是指由磷脂分子(两层分子)有序组成的密闭双分子层的球形或椭球形结构。细胞质不同部位间的物质转移主要通过囊泡进行,如图1中的各种小球形结构。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模式图,A、B、C、D表示细胞内的四种细胞器,a、b表示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两种特殊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标注的细胞器名称: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______,这种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1所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所示细胞中属于囊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

(5)糖尿病的产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环节)有问题或者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外,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图可知,A是高尔基体,B是核糖体,C是内质网,D是溶酶体。(2)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分泌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协助,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消耗能量。(3)图2所示细胞中属于囊泡的是转运小泡、穿梭小泡、分泌小泡、内吞泡。(4)“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膜表面的蛋白质(糖蛋白)。(5)糖尿病的产

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环节)有问题或者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外,还可能是胰岛素合成后囊泡运输出现障碍或者不能准确释放到目的位置。

答案:(1)核糖体 内质网 溶酶体

(2)胞吐 不需要载体,主要运输对象是大分子物质

(3)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转运小泡、穿梭小泡、分泌小泡、内吞泡 (4)蛋白质(糖蛋白) (5)胰岛素合成后囊泡运输出现障碍或者不能准确释放到目的位置

15.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细胞面临代谢压力时,可降解自身大分子或细胞器为生存提供能量。下图1、图2为酵母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AKT和mTor是抑制酵母菌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

(1)酵母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据图1所示,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激活________来抑制凋亡,激活的该酶一方面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____(中间产物)进入线粒体产生大量ATP。在ATP充足时激活的mTor抑制自噬的发生。

(3)据图2所示,当环境中营养物质或胰岛素缺乏时,mTor失活,酵母细胞通过启动______过程为细胞提供ATP;如果上述过程无法满足代谢需要,酵母细胞则启动________程序。

(4)酵母菌在饥饿状态下,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会产生膜泡包围细胞内容物形成自噬体。酵母菌液泡内富含水解酶,科学家在研究液泡与自噬的关系时,以野生型酵母菌为对照组,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突变体为实验组,在饥饿状态下,得到图3所示结果。此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噬发生过程中,液泡在酵母细胞中的地位和人体细胞中______的地位类似。

解析:(1)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2)据图1所示,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激活AKT来抑制凋亡,激活的该酶一方面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