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 下载本文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未点明表现手法的。如:“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技巧/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点明了手法的。如: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等。

【基本格式】 说出表达技巧类型+结合内容分析说明+表达作用 【格式运用例析】 例1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解答: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要点一:指出是何种表现手法)。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

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要点二:作者如何运用这种手法)。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要点三:这种手法如何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例2 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效果)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

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效果) 例3 2010安徽卷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 借代1,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2;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3。用典1,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2,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3。

五、语言文字推敲类

角度1:炼字题、词眼(句中眼)。这一题型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炼字(词)”艺术的鉴赏。一般要求找出诗歌中用

得最好的一个字(词),说明其妙处;或直接要求说出某个字(词)的妙处;或提供两个字(词),要求说出哪个更好。主要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赏析。

答题规范:字(词)含义+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拟物)+字(词)的表达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指明哪个字用得好;比较鉴赏型则指出哪个字用得更好。(“指定鉴赏字词类”可省略该步骤)

2、采用了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的字(词),须指出采用的是哪一种表现手法,然后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加以描述。

3、说明在全诗中起到的特别的表达作用。如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角度2:诗眼(篇中眼) 、题眼

答题规范:往往统摄全篇,可紧扣主旨逐句分析(或分景、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