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1).(DOC) 下载本文

3、蓄电池组的布置

3.1 地面平整干燥,门窗安装齐全, 墙壁粉刷完毕。

3.2 立放蓄电池组之间走道净宽不应小于电池宽度的1.5倍,最小于不应小于8m; 3.3 立放双层布置的蓄电池组,其上下两层之间的净空距离一般为电池总高度的1.2~1.5倍。

3.4 立放双层布置的蓄电池组,一组电池的两列之间净宽应满足电抗震架的结构要求。

3.5 立放蓄电池组侧面与墙之间的次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0.8m;如为主要走时道时,其净宽一般不小于电池宽度的1.5倍,最小不应小于1 m;立放单层列布置的蓄电池组可沿墙设置,其侧面与墙之间的净宽一般为0.1m;

3.6 立放蓄电池组一端靠墙设置时,列端电池与墙之间的净宽一般不小于0.2m; 3.7 立放蓄电池组一端靠近机房出入口时,应留有主要走道,其净宽一般为1.2~1.5m,最小于应1m。

3.8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0.2m;

3.9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正面之间,或正面与侧面或背面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电池总高度的1.5倍,最小不应小于1.2m。

3.10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正面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电池总高度的1.5 倍,最小不应小于1m;

3.11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可靠墙设置,其背面与墙之间的净宽一般为0.1m; 3.12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与墙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0.2m。

3.13 阀控式蓄电池组可与通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同机房安装,采用电池柜时还要以与设备同列;

3.14 立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或列端电池与通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之间的主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m;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与通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侧面或背面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于0.8m;

3.15 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正面与通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的正面之间的主要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m;卧放阀控式蓄电池组的侧面或背面与通信设备、配电屏及各种换流设备之间的维护走道净宽不应小于0.8 m,同列安装时可以靠紧。

4、柴油发电机组

4.1 施工前的检查及开箱检查:

1) 油机房的土建已竣工,地面平整干燥,门窗安装齐全,墙壁粉刷完毕,上下水道已交付使用,通风良好,照明充足,并有施工用电、消防设施;

2) 基础位置、尺寸、预留洞空、地槽、盖板等应符合设计规定; 3) 油机基础应水平、光洁、牢固;

4) 用油标号及种类等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规定;

5) 设备开箱应由厂家、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作详细记录并符合下列要求:

(1) 设备无损伤;

(2) 设备附件及技术资料齐全。

4.2 管材的型号、通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规定,管材表面平整光洁, 无变形、裂缝。 4.3 管路系统的安装位置及装配方法应符合设计规定,装配平直牢靠,连接 处螺丝应拧紧、无漏水、漏气、漏油的现象。

第 9 页 共 17页

4.4 埋于地下的钢管,不宜穿过其它设备及建筑物的基础,并应在钢管外面 涂沥青或防腐油漆。

4.5 管路刷漆应符合设计规定。无规定时,刷漆颜色如下: 气 管:天蓝色;

油 管:燃油管棕红色; 排气管:银粉色。

5、馈电母线:

5.1 施工前的检查:

1) 按直流配电屏及预留空洞的位置,检查母线的走线路由是否合理; 2) 母线材料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3) 母线材料的表面应光洁,不得有裂纹、麻面和气孔;

4) 钢材、穿墙隔板、支持绝缘子的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5.2 母线的加工:

1) 母线的表面看不出明显的锤痕、切口平齐无毛刺;

2) 母线转弯处不得有裂纹及明显的皱折,转弯处弯曲半径一致; 3) 条形母线的加工不得在加温的情况下进行; 5.3 母线装配连接:

1) 母线与母线及母线与设备端子的连接,其接触面应平整,接触紧密, 接线端子应不受外加应力。

2) 母线安装位置及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牢靠,保持垂直与水平; 但母线平放时,贯穿螺丝应由下向上穿,杂其余情况下螺母应装在便于维护侧; 3) 母线螺丝两侧均应装平垫圈,在螺母侧应装有弹簧垫圈;

4) 垫圈外表应光滑,有多个螺丝时各垫圈间应有3 毫米以上的间隙; 5) 螺丝拧紧后,丝扣露出不少于2丝扣;

6) 电池室的铜母线所用的加固螺丝应涂一薄层中性凡土林后在贯穿紧固; 7) 过墙洞内不得有接头;

8) 所有应刷漆的母线均应刷两道,油漆均匀,不起皱,无流痕;连接 部分和接头两侧个5毫米内的一段不刷漆;

9) 直流系统的正极刷红色,负极刷蓝色漆; 10) 交流系统的各相母线刷漆颜色如下:

第一相(A):黄色; 第二相(B):绿色; 第三相(C):红色; 中性线(N):紫色; 地 线(E):黑色;

11) 母线安装完毕,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时,用500伏兆欧表测试线 间及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1欧。

12) 在满负荷下,电压降应符合设计规定。

6、敷设电源线

6.1 电源线的规格、程式、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6.2 铜鼻子、螺丝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6.3 电源线的敷设路由及截面应符合设计规定。直流电源线与交流线宜分开敷设,避

第 10 页 共 17页

免捆在同一线束内。

6.4 沿地敷设的电缆不宜直接和水泥地面接触。

6.5 敷设电源线应平直靠拢、整齐、不得有急剧弯曲和凹凸不平现象;在走线架上敷设电源线的绑扎间隔应符合设计规定,绑扎线扣整齐、松紧合适、结扣在两条电缆的中心线上,麻线在横铁下不交叉,麻线结头蕴藏而不露于外侧。

6.6 电源线转弯时,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规定,电缆不得小于其半径的6倍。 6.7 电源线穿钢管应符合设计规定

1)钢管管口应光滑,管内清洁、干燥,接头紧密,不得使用螺丝接头; 2)钢管管径及钢管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3)穿入管内的电源线不得有接头,穿线管在穿线后应按设计规定将管口密封; 4)非同一级电压的电力电缆不得穿在同一管内。

5)室外直埋电缆应按隐蔽工程处理。遇有障碍物或穿过马路时应敷设穿线钢管,在中间接头或终端处应留有2-3米的余长。 6.8 电源线与设备连接

1)电源线剖头部分均缠塑料带缠扎厚度与绝缘外批一致,各电源线缠扎长度应一致;

2)截面10平方毫米及以下的单芯电源线打接头圈连接时,线头弯曲的方向应与紧固螺丝方向一致,并在导线与螺母间装垫圈,每处接线端最多允许两根芯线,且在两根芯线间加装垫圈,所有接线螺丝均应拧紧;

3)截面10平方毫米及以上的多股电源线应加装铜鼻子,其尺寸应与导线相配合; 4)线鼻子与设备的接触部分应平整洁净;接触处涂一薄层中性凡土林,安装平直端正;螺丝紧固;

5)电源线与设备接线端子连接时,不应使端子受到机械应力。 6.9 通电检查

1)电源线布放完毕,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时,用500伏兆欧表测试线间及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1兆欧。

2)测试电源线的电压降应符合设计规定。

3)通电1小时后检查电源线鼻子处、电源线连接处、电源线与设备连接处的温度均应不得大于65度。

7、接地装置

7.1 施工前的检查

1) 根据设计核对地线的位置有无与地下障碍物重叠、交叉等情况; 2) 各种主要材料的规格、质量、数量应能满足施工的需要。 7.2 敷设接地装置

1)接地装置的位置、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及接地体和接地线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

扁钢接头搭接长度应大于宽度的两倍;扁钢与扁钢或扁钢与地体连接处至少有三面满焊,焊接牢固,焊缝处涂沥青。

2)引入扁钢涂沥青,并用麻布条缠扎,然后在麻布条外面涂沥青保护。 3)地线路引出线处如有人孔装置,则引出线应在人孔内留有余长。

4)接地装置汇接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端正牢固并有明显的标志。 5)接地装置应按隐蔽工程处理,在回土前应按会同建设单位的代表共同测试接地电

阻并双方签字,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回土。 7.3 回土

第 11 页 共 17页

1) 回土时,不得将石块、乱砖、垃圾等杂物填入沟内。 2) 回土时应分层夯实,如土质干燥夯实时应浇水。 7.4 新建局(站)应采用联合接地。

7.5 各类通信局(站)联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暂定) :

接地电阻值参照表

接地电阻值 (欧) <1 <3 适 用 范 围 综合楼、国际电信局、汇接局、万门以上程控交换局、2000路以上长话局。 2000门以上1万门以下程控交换局、2000路以下长话局。 2000门以下程控交换局、光缆端站、载波增音站、地球站、微波枢纽站、移动通信基站。 有线用户接入网 YDJ20-88《程 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设计暂行技术规定》 依 据 <5 <5 <10 <20 <10 用户接入网和技术规定汇编 微波中继站、光缆中继站、小型地球站。 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 接地设计规范》 微波无源中继站。 适用于大地电阻率小于100W.m,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接口处防雷接地。 适用于大地电阻率为101~500W.m ,电GBJ64-83《工业与民用 电力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接口处防雷接装置过 压保护设计规范》 地 。 适用于大地电阻率为501~500W.m ,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接口处防雷接地。

<15 <20

第 12 页 共 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