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第二版戴起勋课后题答案 下载本文

Cr、Si、Ni等。Cr、Ni、Mo都能提高淬透性,40Cr、40CrNi、40CrNiMo单一加入到复合加入,淬透性从小到大。较多的Cr和Ni的适当配合可大大提高钢的淬透性,而Mo提高淬透性的作用非常显著。

18.钢的强化机制有哪些?为什么一般钢的强化工艺都采用淬火-回火? 答:四种强化机制:固溶强化、位错强化、细晶强化和第二相弥散强化。 因为淬火+回火工艺充分利用了细晶强化,固溶强化、位错强化、第二相强化这四种强化机制。 (1)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是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碳原子起到了间隙固溶强化效应。

(2)马氏体形成后,奥氏体被分割成许多较小的取向不同的区域,产生了细晶强化作用。

(3)淬火形成马氏体时,马氏体中的位错密度增高,从而产生位错强化效应。 (4)淬火后回火时析出的碳化物造成强烈的第二相强化,同时也使钢的韧性得到了改善。

综上所述:无论是碳钢还是合金钢,在淬火-回火时充分利用了强化材料的四种机制,从而使钢的机械性能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获得马氏体并进行相应的回火是钢的最经济最有效的综合强化手段。

19.试解释40Cr13已属于过共析钢,而Cr12钢中已经出现共晶组织,属于莱氏体钢。

答:①因为Cr属于封闭y相区的元素,使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量减小,所以钢中含有Cr12%时,共析碳量小于0.4%,所以含0.4%C、13%Cr的40Cr13不锈钢就属于过共析钢。

②Cr使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小。在Fe-C相图中,E点是钢

和铁的分界线,在碳钢中是不存在莱氏体组织的。但是如果加入了12%的Cr,尽管含碳量只有2%左右,钢中却已经出现了莱氏体组织。

20.试解释含Mn稍高的钢易过热;而含Si的钢淬火加热温度应稍高,且冷作硬化率较高,不利于冷变形加工。

答:Mn是奥氏体形成元素,降低钢的A1温度,促进晶粒长大,增大钢的过热敏感性;

Si是铁素体形成元素,提高了钢的A1温度,所以含Si钢往往要相应地提高淬火温度。

冷作硬化率高,材料的冷成型性差。合金元素溶入基体,点阵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使冷作硬化率提高,钢的延展性下降。

21.什么叫钢的内吸附现象?其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合金元素溶入基体后,与晶体缺陷产生交互作用,使这些合金元素发生偏聚或内吸附,使偏聚元素在缺陷处的浓度大于基体中的平均浓度,这种现象称为内吸附现象。

机理:从晶体结构上来说,缺陷处原子排列疏松、不规则,溶质原子容易存在;从体系能量角度上分析,溶质原子在缺陷处的偏聚,使系统自由能降低,符合自然界最小自由能原理。从热力学上说,该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其驱动力是溶质原子在缺陷和晶内处的畸变能之差。

影响因素:①温度:随着温度的下降,内吸附强烈; ②时间:通过控制时间因素来控制内吸附;

③缺陷类型:缺陷越混乱,畸变能之差越大,吸附也越强烈; ④其他元素:不同元素的吸附作用是不同的,也有优先吸附的问题;

⑤点阵类型:基体的点阵类型对间隙原子有影响。 22.试述钢中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形成的规律

答:置换固溶体的形成的规律: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度因素是点阵结构、原子半径和电子因素,无限固溶必须使这些因素相同或相似.

①Ni、Mn、Co与y-Fe的点阵结构、原子半径和电子结构相似,即无限固溶; ②Cr、V与α-Fe的点阵结构、原子半径和电子结构相似,形成无限固溶体; ③Cu和γ-Fe点阵结构、原子半径相近,但电子结构差别大——有限固溶; ④原子半径对溶解度影响:ΔR≤±8%,可以形成无限固溶;≤±15%,形成有限固溶;>±15%,溶解度极小。 间隙固溶体形成的规律:

①间隙固溶体总是有限固溶体,其溶解度取决于溶剂金属的晶体结构和间隙元素的原子尺寸;

②间隙原子在固溶体中总是优先占据有利的位置; ③间隙原子的溶解度随溶质原子的尺寸的减小而增大;

④同一溶剂金属不同的点阵结构,溶解度是不同的,C、N原子在y-Fe中的溶解度高于a-Fe。

23.在相同成分的粗晶粒和细晶粒钢中,偏聚元素的偏聚程度有什么不同? 24.试述金属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的思路

答:金属材料的使用,不仅要考虑产品的性能要求,更应考虑材料在生命周期内与环境的协调性。将LCA方法应用到材料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新概念,它要求在设计时要充分兼顾性能、质量、成本和环境协调性,从环境协调性的角度对材料设计提出指标及建议。

尽量不使用环境协调性不好的元素,即将枯竭性元素和对生态环境及人体有害作用的元素。

25.什么叫简单合金、通用合金?试述其合金化设计思想及其意义。 答:简单合金:组元组成简单的合金系。

设计化思想:通过选择适当的元素,不含有害元素、不含枯竭元素和控制热加工工艺来改变材料的性能。简单合金在成分设计上有几个特点:合金组元简单,再生循环过程中容易分选;原则上不加入目前还不能精炼方法除去的元素;尽量不适用环境协调性不好的合金元素。

意义:不含对人体及生态环境有害的元素,不含枯竭性元素,并且主要元素在地球上的储量相当大,并且容易提取。所生产的材料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又有好的再生循环性。

通用合金:是指通过调整元素含量能在大范围内改变材料性能,且元素数最少的合金系。

设计思想:合金的种类越多,再生循环就越困难。最理想的情况是所有金属制品用一种合金系来制造,通过改变成分配比改变材料性能。

意义:这种通用合金能满足对材料要求的通用性能,如耐热性、耐腐蚀性和高强度等。合金在具体用途中的性能要求则可以通过不同的热处理等方法来实现。通过调整成分配比开发出性能更加优异、附加值更高的再生材料。 26.与碳素钢相比,一般情况下合金钢有哪些主要优缺点? 答:优点:晶粒细化、淬透性高、回火稳定性好;

缺点:合金元素的加入使钢的冶炼以及加工工艺性能比碳素钢差,价格也较为昂贵。而且回火脆性倾向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