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试题 小学卷 下载本文

A.课外辅导 B.成绩评定 C.学业考试 D.教研活动

二、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1、制度化的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它指向形成系统的_______________

22、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的_______________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23、20世纪以后,世界范围内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他们是_________、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4、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__的教育。 25、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中基本的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____________________ 26、认定身心发展规律包括: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_________、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和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____

27、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学生的主要权利包括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学生的______________ 28、教师与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29、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___________;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普及性、基础性和________________ 31、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___________、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___________________

3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因与外部环境在______中产生作用的结果 33、小学阶段的课程应该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___________

34、制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技术文化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________________

35、近代兴办学校以来,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以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________________

3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人们的____________。

37、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______、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8、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有哪些? 39、简述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40.简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41、简述小学德育的内容。

42、教学过程作为认识过程,其特殊性的表现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10分)

43、结合实际,论述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一、选择题

1、B 2、D 3、A 4、C 5、C 6、A 7、A 8、B 9、D 10、A 11、C 12、D 13、B 14、C 15、C 16、A 17、A 18、C 19、B 20、A 二、填空题

1、各级各类学校 2、非学校代观念 3、教育的终身化 4、其他学科教学 5、阶段性 6、差异性 7、人身权 8、相互促进 9、学校课程;研究型课程 10、强制性 11、示范者角色;研究者角色 12、个体活动 13、发展性 14、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15、学科 16、教育理想 17、地方负责 三、简单答

1、P35-36 2、P50 3、P68-71 4、P126-129 5、P95-96 四、论述题 1、P145-155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学类)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 ) A.发展基础教育 B.发展中等教育 C.发展普通教育 D.发展农村教育

2、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 A.国家统一管理 B.各省统一管理 C.各县、乡自行管理 D.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 A.为升入中学打基础 B.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C.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 D.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4、“精神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洛克 D.亚里士多德

5、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有三个层次:第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 ) A.受教育者

B.具有主体性的受教育者 C.社会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使他们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这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直观性原则

8、教师不向学生讲课,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学习一个阶段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察。考察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程序教学

9、科尔伯格揭示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反映了个体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稳定性 D.可塑性

10.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1、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日期是( ) A.1981年 B.1986年

C.1991年 D.1996年

1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成为乞丐、盗贼”。这个说法强调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实践

13、集中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政治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理想国》

1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 A.普及性、科学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C.科学性、基础性、强制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15、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因为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隐私权

16、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然,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说明孔子十分讲究德育中(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

17、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常常要进行摸底测验,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内容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摸底测验属于( )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18、“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 A.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