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的调查报告 下载本文

(五)你的手机通常放在哪里?

选项 小计 比例 拿在手里 放在口袋 放在包包 4 30 10 9.09% 68.18% 22.73% (六)你无聊的时候会不会第一时间找手机?

选项 小计 比例 会 偶尔 不会 30 12 2 68.18% 27.27% 4.55% (七)你一天玩手机的时长?

选项 小计 比例 1—3小时 3—5小时 5小时以上 26 15 3 59.09% 34.09% 6.82% (八)长时间玩手机你会觉得?

选项

小计

比例

头晕 无聊 兴奋 其他

9 30 1 4

20.45% 68.18% 2.27% 9.09%

(九)你认为手机在你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选项 小计 比例 完全可以不用 可有可无 必需品 不用就会不舒服 其他

0 9 24 10 1 0% 20.45% 54.55% 22.73% 2.27% 在这几个问题中可以分析得到:手机在同学们的心中地位是重要的,大多数认为它是必需品,并且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虽然长时间玩手机会觉得无聊并且会

4

感到头晕等不适的情况,但是同学们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却不少,每天玩三到五小 时的人都占到34.09%。一大半人都将手机放在轻易拿到的地方,在感觉无聊时都会第一时间拿出手机。

(十)如果忘记带手机你会?

选项

非常不安,如果时间允许一定回去拿 感觉很不方便,但凭感觉回不回去拿 有点担心,但问题不大 无所谓

小计 12 17 10 5

比例

27.27% 38.64% 22.73% 11.36%

(十一) 你会在没有任何原因(即无来电,又无信息,也不再上网)的情况下翻看手机吗?

选项 经常 偶尔 很少 从不 小计 12 25 6 1 比例 27.27% 56.82% 13.64% 2.27% (十二)你平时有没有以下情况?

选项 只要不碰手机就不习惯 一空闲就看手机 睡觉前或起床第一时间就看手机 只要有手机铃声响就觉得是自己的 以上情况都没有 小计 10 28 30 2 3 比例 22.73% 63.64% 68.18% 4.55% 6.82%

这几个问题反映了同学们是通常在使用手机时的常见心理,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觉得没有手机带在身上会很不自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感到无聊或空闲的时候就会翻看手机,睡前,睡后,都第一时间拿起手机查看的人都超过一半。偶尔会

5

有人存在手机幻听症。这些都是对手机依赖的症状。

四、成因。 (一)内因

①大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

要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 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而动机则会促使人采取一定的行为去实现目标。人若是没有动机,就 相当于没有目标,进而也不会产生相对应的行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骤然减轻, 而未来的目标不明确,就会产生无所事事、茫然的状态。进而感到生活空虚,将注意力转移 到别的事物上,沉迷于手机。 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低。大学期间,课余时间较多,学生自由度比较大,有些学 生不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玩乐上,对手机诱惑无法抵挡。

(二)外因

①大学氛围的影响。大学课余时间充足,虽然这不能确定大学生依赖手机,但也为大 学生对手机依赖提供了客观条件。因为大学课程少,许多大学生下课后无事可做,便把注意 力转移到手机上来。②手机本身对大学生具有一定诱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手机涌入市场, 而且价格也越来越便宜。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大学生易接受 新事物, 是智能手机主要的消费群体。 手机各项娱乐功能的拓展对于易于大学生本身具有极 大诱惑。

五、对策与建议。 (一)对学校:

(1)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控制手机过度使用。

(2)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宣传、教 育,让学生知晓“手机依赖”的危害,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3)鼓励学生与朋 友联系多采用其他方式,如书信往来,直接见面等,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

(4)适当参加有益的身心活动,加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6

(5)提 供相应的心理咨询途径,并引入相关检测量表,为一些症状明显学生 提供心理援 助,当依赖症比较严重时,应当寻求心理医生的指导,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情况 恶化;

(6)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发现自身或者同学有相关依赖现象时,应及时 求助于心理教师;

(7)对于已经形成手机依赖的人,则应通过监督、 治疗,逐步减少 非必要的使用时间,尽量使自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而达到减少症状,摆脱依赖 的目的。

(8)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这个学校学生

的学习态度。 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可以通过祖师各 种集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

(二)对个人:

(1)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好大学的学习计划,有目标有目的的完成学业。 (2)多与人沟通,与人友善。 (3)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