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建筑环境学》考试复习总结 下载本文

大气层对各波段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① 超短波: X射线和其它一些超短波射线在通过电离层时,被O2、 N2及其它大气成分强烈吸收。

② 短波: 受天空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小水珠等质点的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蓝色; 紫外线被大气中的臭氧所吸收。

③ 长波:被CO2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所吸收。 ④ 剩下的: 可见光+近红外线。 室外气温

1、定义: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影响地面附近空气温度的因素

(1)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起着决定作用。 ——空气对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热。

——地表面以导热、对流和长波辐射形式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或冷却??以对流为主。 (2)地面的覆盖面,不同地形 (3)大气对流(例:西伯利亚寒流) 有效天空温度

1、大气逆辐射:大气层对地面的投入辐射。大气层吸收10%以上的太阳辐射和来自地面的反射辐射,并向地面进行长波辐射(5~8μm及13μm以上)

2、有效天空温度:计算大气逆辐射Qsky = σ Tsky 3、地表有效辐射:地面与大气层之间的辐射换热QR

4

QR=Qg-Qsky =σ (ε Tg4 -Tsky4 ) ε波尔兹曼常数 Tg地表温度 σ地面长波发射率(地面与大气层之间的辐射换热量QR 地面向大气层的辐射能量Qg与大气层向地面的你辐射Qsky之差额)

5、影响因素:① 云量。云量多,Tsky高② 水蒸汽量。水蒸汽量多高,Tsky高③ 海拔。海拔高 ,Tsky低④ 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等

7、相关现象① 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② 结露、结霜现象的原因

城市风场① 形成原因:大量建筑物对来流风的阻挡② 影响:城市污染情况,城市规划时考虑 小区风场(建筑群内风场)

形成原因1. 建筑物对来流风的阻碍和聚 集作用。2. 小区内太阳辐 射导致各表面 存在温差而形成的自然对流。 不当风场的危害

a. 冬季造成热负荷增加b. 夏季自然通风不良c. 污染物和室外热量不易散发d. 出现旋风,导致垃圾积聚e. 室外高风速影响人员行动、热舒适

风洞效应:高层建筑群内产生的局部高速流动

热岛现象: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绘制出的等温曲线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 称为城市热岛现象。 城市热岛的成因

① 自然条件a. 下垫面的的影响:对短波反射率和长波发射率小、蓄热大、储水能力低、蒸发量小。b. 风速:城市风速小,不利于散热c. 云量:市区云量大,大气透明度低,

夜间地面长波辐射散热小,夜间市郊温差比白天大② 人为影响:交通、家电、炊事、空调采暖产热

热岛强度① 热岛强度定义:热岛中心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距地1.5 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的差值。单位:℃② 趋势: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热岛强度越强;家用空调的普及和车辆的剧增导致近年热岛强度增加。 城市热岛对逆温层的增强作用

上层的空气层受城市的排热的影响,白天升温较高,进入夜间,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降,形成“逆温层”。加剧了城市的污染程度。

热岛影响所及的高度称为混合高度,与热岛强度有关,在大城市可达500m高,小城市约为50m。高度内的空气易于对流混合,但上部逆温层大气呈稳定状态而不扩散,使各种污染物都被封闭在热岛中。

得热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叫做该时刻的得热。房间的范围:围护结构内表面包络的范围,包括室内空气、室内家具以及围护结构内表面。或者说得热就是在外部气象参数作用下,由室外传到外围护结构内表面以内的热量,或者是室内热源散发在室内的全部热量(包括通过对流进入到室内空气以及通过辐射落到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室内家具的热量。)

标准太阳得热量SSG定义:以某种类型和厚度的玻璃作为标准透光材料,取其无遮挡条件下的太阳辐射得热量.

遮阳系数Cn :设置了遮阳设施后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未设置遮阳设施时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反映遮阳设施对太阳辐射得热的影响.

遮挡系数Cs :太阳辐射通过某种玻璃或透光材料的实际太阳得热量与SSG的比值. 反映玻璃本身对太阳辐射的遮挡作用。

HG wind , sol = ( SSG Di X s + SSG dif )C s C n X wind Fwind

空气渗透定义:由于室内外存在压力差,导致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和围护结构上的小孔进入室内的现象,即无组织进风。

冷负荷:定义: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的范围时,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除去的热量。

组成: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如果把

潜热负荷表示为单位时间内排除的水分,则又可称作湿负荷。

热负荷:定义: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的范围时,在单位时间内向室内加入的热量。

组成: 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如果

只控制

室内温度,则热负荷就只包括显热负荷。 负荷与得热的关系

① 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 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② 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 a. 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b. 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上存在延迟。③ 冷负荷与得热有关,但不一定相等 对流得热

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导热量+本壁面获得的日射得热 = 壁面对流换热Qwall,cond+本壁面向其他壁面的长波辐射+本壁面向热源的辐射

通过透光围护结构的导热量+本壁面吸收的通过玻璃本身的日射得热

= 壁面对流换热+本壁面向其他壁面的长波辐射+本壁面向热源的辐射

室内热源总得热= 室内热源对流得热+向室内表面的长波辐射+向室内表面的短波辐射 空调建筑可采用哪些节能措施?

1. 适当降低或提高室内设定温度2. 改善建筑热工性能,增大围护结构热阻(相变墙体)3. 合理设计建筑形体、朝向、窗墙比和密封性 等4. 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自然通风、太阳房5. 空调系统优化设计、运行管理。 稳态计算法

1. 定义:不考虑建筑物以前时刻传热的影响,只采用室 内外瞬时温差或平均温差,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传热面积的积,求负荷值。 Q=KF(Ta,out –Ta,in) 2. 特点① 简单,可手工计算② 采用瞬时室外温度时,未考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 能,计算结果偏大。

应用条件① 蓄热小的轻型简易围护结构② 室内外温差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度的波动值。

谐波反应法:任何一连续可导曲线均可分解为正(余)弦波之和。把外扰分解为正弦波,分别求出每个正弦波外扰的室内响应,并进行叠加。

反应系数定义:反应系数的大小即反应了某一项 因素对某时刻负荷大小的影响程度。

代谢率:人体新陈代谢反应过程中能量释放的速率. 基础代谢率: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 ̄25℃之间测定的代谢率:46 W/m2

基础代谢率的变化范围:10 ̄15%。超过20%为病态 皮肤湿润度:皮肤实际蒸发散热量与在同一环境中最大皮肤潜热散热量之比 . 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

1. 主要功能:将人的核心温度维持在一个适合于生存的较窄的范围内

2. 组成:体温调节相当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① 温度设定值,② 反馈值(输入值:核心温度和平均皮肤温度),③ 调节系统(神经调 节和体液调节)的调节方式. 3.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前部主要促进散热来降温,后部促进产热抵御寒冷.

散热调节方式:血管扩张,增加血流,提高表皮温度,出汗 御寒调节方式: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降低表皮温度,通过冷颤增加代谢率 热感觉

1. 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感觉与刺激间的关系学科称为心理物理学

2. 定义:人对周围环境“冷”“热”的主观描述。 3. “中性”的定义:不冷不热,人体用于体温调节消耗的能量最小。

4. 特点:尽管人描述环境的冷热,实际上只能感觉到自己皮肤下神经末梢的温度。所以冷、热与感受者的身体状态有关,不是完全客观的。

热感觉的影响因素:① 冷热刺激的存在② 刺激的延续时间③ 人体原有的状态

影响热舒适的因素:① 空气湿度② 垂直温差③ 吹风感④ 辐射不均匀性⑤ 年龄、性别、季节、人种

在“中性-热”环境下,吹风感是一种气流增大引起皮肤及粘膜蒸发量增加以及气流冲力产生的不愉快的感觉。 吹风感的阈值:人头顶上的自然对流速度是 0.2 m/s,所以是人体对风速可以觉察到的阈值,往往用来确定室内风速的设计标准。 当空气流速≤0.5 m/s,麦金太尔(1979)等研究者的实验表明,只要把空气温度调整得合适(提高空气温度),就可以使空气的流动几乎觉察不到。

有效吹风温度(有效吹风感)针对气流引起的吹风感评价,反映了气流速度和空气温度的共同作用。

冷辐射1.辐射吹风感:房间内局部低温辐射导致人体所不希望的局部降温

2.面对冷表面的平均辐射温度比其它部分的平均辐射温度低 8K以上,将使人感到不舒适。

热舒适方程前提条件① 人体处于热平衡② 皮肤平均温度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③ 人体具有最适当的排汗率。 预测平均评价PMV

1. TL:人体热负荷,人体产热量与人体向外界散出的热量的差值。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

2. PMV指标依据:人体处于稳态环境时, TL越 大,人体偏离热舒适越远。

PMV指标适用范围:① 只适用于接近热舒适的状态,因采

用的tsk和Ersw是接近热中性条件下的皮肤温度和出汗量。 ??在偏离热中性的条件下PMV的预测值与人体的真实感受偏差比较大。② 由于PMV取决于人体热负荷(相当于蓄热

率)?? PMV只适用于稳态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③ 适用于室内参数稳定且在人体周围均匀分布的热环境。

有效温度ET:定义: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 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数值。它在数值上等于产生相 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缺点:过高的估计低温条件下湿度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新有效温度ET*定义:通过对身着0.6 clo服装、静坐在流速0.15m/s空气中的人进行热舒适实验,并采用相对湿度50%的空气温度作为与其冷热感相同环境的等效温度而得出的。即同样服装和活动的 人,在某环境中的冷热感与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环境中的冷热感相同,则此环境的 ET*就是后者的空气干球温度。

适用范围:该指标只适用于着装轻薄、活动量小、风速低的环境。

标准有效温度SET*① 特点:综合考虑了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由人体传热的物理过程分析得出,导出指标。 ② 定义: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 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与他在实际环境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 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则该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SET*。Qsk = hcSET ' (Tsk ? SET *) + wheSET ' ( Psk ? 0.5 PSET )

什么是动态热环境:非空调环境;在温度不同的空间之间穿行;使用摇头电风扇;变温变风速的空调方式.

相对热指标 RWI; 热损失率HDR; 热应力指数HIS; 湿黑球温度WBGT; 风冷却指数WCI “环境温度-激发-效能”的关系

机理: 激发的概念,工作本身+物理环境

① 中等激发时效率最高② 低激发导致人不清醒③ 高激发导致不能全神贯注 热环境对脑力劳动的影响

1. 高温会降低劳动的效率在热环境的暴露时间也会影响工作效率

2. 寒冷会略微降低脑力劳动的效率① 冷风有涣散精神作用,分散工作注意力② 体温过低导致人过于激奋,降低需要持续集中注意力的工作的效能 热环境对体力劳动的影响 1. 高温会降低劳动的效率

2. 寒冷会降低劳动的效率.实验发现手的皮肤温度低于15℃时,关节变得僵硬,影响肢体的灵活性;实验发现手的皮肤温度低于6℃时出现麻木感觉 3. 温度偏离最佳值会增加事故发生率 室内空气质量产生的原因

1.节能导致的建筑密闭性增强和新风量减少2. 新型合成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大量应用3. 散发有害气体的电器产品的大量使用4. 传统集中空调系统的固有缺点以及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不合理5. 厨房和卫生间气流组织不合理6. 室外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危害1. 降低生活舒适度2. 危害居住者健康① 病态建筑综合症② 建筑相关疾病3.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3. 降低劳动效率。 室内空气污染途径

室外来源① 燃料的燃烧、交通工具、工业企业、城市垃圾等造成的:NOx、SOx、H2S、悬浮颗粒物、烟雾等② 地层放射性污染③ 被污染的水

室内来源① 生产工艺工程: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生产性粉尘等② 人员活动:房燃烧产物卫生间污染③ 设计或管理不良的空调系统④ 化学品污染:材、装修材料、日用化学产品

人体生物污染① 人体呼吸道排气污染149种:CO2、氨、苯、甲苯、等

病毒、细菌② 人体其他污染物皮肤排泄物:CO2、CO、丙酮、苯、甲醛、甲烷、皮屑、毛发等衣服上的灰尘、细菌;烟气:尼古丁、甲醛、CO等

暴露水平评价: 指人体与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 理、化学或生物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触。(内暴露和外暴露) 健康风险评价:以大量流行病学、毒理学及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和数据为基础,根据统计学准则和合理的评价程序,对某种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的评价过程。② 四步法: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 价、风险表征

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的三种方法

一.源头治理 1. 消除室内污染源—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2. 减小室内污染物散发强度3. 污染源附近局部排风—改进和完善厨房的通风设施

二.通新风量稀释和合理组织气流。1. 保证足够的新风量或通风换气量,稀释和排除室内气态污染物。这也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基本方法2. 新风量的确定方法: ① 以O2为标准的必要通风量② 以室内CO2容许浓度为标准的必

要通风量③ 以消除臭气为标准的必要通风量④ 以满足室内空气品质国家标准的必要换气量

三.空气净化。采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如过滤、吸附、吸收、氧化还原等将空气中的有害物清除或分解掉。(1. 空气过滤2. 吸附方法3. 紫外灯杀菌4. 臭氧消毒灭菌) 空气过滤器原理a. 扩散:由于扩散作用, d<0.2μm的粒子明显偏 离其流线,与滤材相遇,被捕获。b. 中途拦截: d>0.5μm的粒子扩散效应不明显,但可能因为尺寸较大而和过滤器纤维碰上。c. 惯性碰撞:具有比较大惯性的、比较重(d>0.5μm)的粒子通常难于绕过过滤器纤维而和纤维直接接触, 从而被捕获。d. 静电捕获:粒子或者过滤器纤维被有意带上电荷,这样静电力就可在捕获粒子中起重要作用。e. 筛子过滤:直径大的粒子。 过滤器主要性能指标

过滤效率;过滤器阻力;过滤器的容尘量 空气净化器性能及评价

空气净化器净化功能效果主要可用以下指标来描述: 一次通过效率;洁净空气量;净化速率;有效度

室内空气环境:通风空调系统通过送风口(机械通风)或建筑物开口(自然通风)将满足要求的空气送入建筑中,形成合理的气流组织,从而营造出需要的热湿环境和空气 品质。

气流组织的定义① 狭义:机械通风的送回风的具体的送回风形式② 广义:一定的送风口形式和送风参数所带来的室内气流

分布送风参数:风量、风速的大小和方向以及风温、湿度、污染物浓度等

室内空气环境的营造方法是通过创造良好的气流组织实现需要的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

室内空气环境的基本要求① 保证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② 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 ③ 保证室内污染物浓度不超标

通风的定义:指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自然通风

① 定义: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 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② 特点:不消耗动力或消耗很少的动力,节能可以用充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受建筑设计和气候条件限制,难以控制③ 只要建筑开口两侧存在压力差ΔP,就会有空气流过开 口。流过的风速为④ 应用场合:工业厂房,无空调民用建筑,空调建筑的过渡季节,节能建筑(发展前景广阔) 机械通风

① 定义: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② 特点a) 可控制性强。可通过调整风口、风量等控制室内气流分布b) 需要消耗 能源c) 初投资和运行费都比较高

③ 实现方法及相应的通风形式a) 稀释法: 混合通风b) 置换法: 置换通风c) 局部保证法: 个性化送风、局部排风

稀释原理:向对象空间送入某种被控空气物理量含量低的空气与空间中较高含量的空气充分混合,以达到该物理量含量满足生活和工艺要求的目的。 稀释法常见的送回风形式

1、混合通风——将空气以一股或多股的形式从工作 区外以射流形式送入房间,射入过程中卷吸一定数量的室内空气,随着送风气流的扩散,风速和风温会很快衰减。这种

稀释方式主要通过送入空气与室内空气的充分混合来实现。 2. 混合通风常见风口类型:喷口、百叶风 口、条缝风口、散流器

4. 特点。追求均匀的室内环境;大风量高风速送风;混合后的空气可能已被污染

置换通风:借助室内热源的热羽流形成近 似活塞流进行室内空气的置换。特点:出口风速低,送风温差小

活塞通风或单向流通风:借助送风的动量进行置换。特点:送风风速较大,风量较大

局域保障法:采用局部送排风方式保证局部环境达到要求空气参数的方法。包括局部送风和局部 排除两种方式。 1、局部排除:在有害物产生地点直接捕集、处理和 排除。 1. 密闭罩。优点:排风量较小,缺点:不能进罩操作 2. 柜式排风罩

3. 外部吸气罩:设备不能密闭时,需要排气量较大 4. 接受式排风罩:本身有气流运动

5. 吸吹式排风罩:用吹出气流把有害物吹向另一侧的吸风口。

2、局部送风:将送风口和控制手段布置在人员工作 区附近,便于单独灵活控制的一种送风方式。应用场合:对面积较大,人员较少且位置相对固定的场合,对工作人员工作地点进行局部送风。 通风气流组织评价的三类参数

1.描述送风有效性的参数,主要反映送风能否有效到达考察区域以及到达该区域的空气新鲜程度,如:空气龄、换气效率、送风可及性。

2.描述污染物排除有效性的参数,主要反映污染物到达考察区域的程度以及到达该区域所需要的时间,如:污染物含量和排空时间 、排污效率与余热排除效率 、污染物年龄 、污染源可及性

3.与热舒适关系密切的有关参数,如:不均匀系数 、空气扩散性能指标(ADPI)

空气龄是指某点空气进入房间的时间。某点的空气龄越小,说明该点的空气越新鲜,空气品质越好。房间平均空气龄越小,说明去除污染物能力越强。

换气效率ηa的定义:理论上最短的换气时间与实际时间之比

可及性的物理意义

可及性只与流场有关,与送风有无指示剂无关。及性反映在给定时间内,从一个送风口送入空气到达考察点的程度,是一个不大于1的数单一风口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空间各点的可及性均为1。个风口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在空间各点的可及性和为1。

污染物排除有效性的描述参

污染物含量(是衡量室内污染物的直接标志)和排空时间(稳定状态下房间污染物的总量除以房间的污染物产生率。);

排污效率(是稳态通风性能的 Cs指标,反映污染物排除能力)和余热排除效率(余热作为污染物,使用余热排除效率(又称投入能量利用系数)考察气流组织形式的能量利

用有效性。即用得热代替污染物,温度代替污染物浓度); 污染物年龄(指某点污染物进入房间的时间。); 污染源可及性(评价污染源在有限时间对室内环境影响程度的量化指标)

与热舒适相关的部分参数

不均匀系数:反映气流温度场和速度场的不均匀程度。 空气扩散性能指标ADPI:空间内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

室内气流组织的计算方法1. 射流理论分析法2. 区域模型3. 模型实验方法4. 数值求解法 声环境控制的意义

创造良好的满足要求的声环境(保证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艺过程要求) 录音棚、演播室;高保真音乐厅

声波:声源振动引起弹性媒质的压力变化,并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声源:振动的固体、液体、气体

声压:空气压强的变化量,而不是空气压强本身,10-5~10 Pa量级、

频程:声频范围划分成几个频段,称作频程或频带 波阵面:声波从声源出发,在某一时刻,波动所到达的各点组成的包络面,即空间中相位相同的相邻点构成的面称波阵面。

声线:表示声波传播的途径

声功率W定义: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对外辐射的声能,即在全部可听范围所辐射的功率,单位W。 频带声功率指在某个有限频率范围所辐射的功率。 声功率属于声源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掩蔽效应: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灵敏度因为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一种声音存在提高了另一种声音的可闻阈

掩蔽量:因掩蔽效应听阈提高的分贝数 弊:听不清要听的内容,降低工作效率 利:避免一些噪声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 适合的掩蔽背景声的特点

无表达含义;响度不大;连续;无方位感;掩蔽背景声;低响度的空调通风系统噪声往往是很好的掩蔽 背景声(轻微的音乐声隐约的语言声)

方位感(双耳听闻效应):双耳分辨方位的能力 原理: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利用掩蔽效应控制噪声时,应尽可能弱化掩蔽声的方位感。

声音在室外传播过程的衰减。发散衰减;大气吸收衰减;

地面吸收衰减;其它衰减。气象条件的影响(温度、速度) 吸声系数a:吸声特性和声波入射角度有关——垂直入射吸声系数、无规入射

吸声量:吸声构件的实际吸声量与吸声构件的围蔽面积有关,A=aS

多孔吸声材料吸声原理

声波在吸声材料中行进,发生反射、折射,空气质点摩擦,空气与壁面摩擦,损耗声能,转变为热能(吸声材料也容易透声) 共振消声原理

共振结构在声波激发下振动,振动的结构由于本身的内摩擦和与空气间的摩擦把部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而损耗。因此振动的结构消耗声能,产生吸声效果。 噪声控制原则

声源的噪声控制(降低声源噪声辐射)

传播途径降低噪声(吸声、隔声、消声、隔振) 接受点的噪声控制(佩戴护耳器,减少在噪声中暴露的时间)

振动的危害:产生噪声,使人烦恼,妨碍工作,影响人体健康;损坏建筑物和设备 振动的控制方法:隔振;阻尼减振

气体噪声——由于气体被风机高速剪切、在管道中流动形成湍流、在管道出口处高速喷射,以及气流流动是管道产生振动而形成的

消声器种类

阻性消声器:利用吸声材料,中、高频有效

抗性消声器:利用声阻抗的不连续性来产生传输损失,利用声音的共振、反射、叠加、干涉等现象,达到消声的目地。中、低频有效

复合型消声器:由阻性与抗式消声器组合而成 ,宽频带消声

消声器的三个要求:有较好的消声频率特性;空气阻力损失小;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体积小,造价低。 消声量表示方法:(插入损失;传递损失) 照度:是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E)/lx

19 城市气候特点;(1)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24.(简答)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即便是在晴朗天气的夏季夜间,有效天空温度也有可能达到0℃以下。天气越晴朗,夜间有效天空温度就越低。因此,夜间室外物体朝向天空的表面会向天空辐射散热,所以清晨树叶上表面会结霜、结露。

29.什么事热岛现象?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的气温分布现象。

38.得热: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叫做该时刻的得热;包括显热(对流得热,辐射得热)和潜热两部分。

4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tair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公式:tz=tair+aI/αout,夜间没有太阳辐射的作用,而天空的背景温度远远低于空气温度,因此建筑物向天空的辐射放热量是不可以忽略的。(小计算)

51.冷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52.热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53.负荷与得热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冷负荷与得热量有关,但并不等于得热。如果热源只有对流散热,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室内设施表面的温差很小,则冷负荷基本就等于得热量,否则冷负荷与得热是不同的。如果有显著的辐射得热存在,由于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蓄热作用,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就存在着相位差和幅度差,即时间上有延迟,幅度也有衰减。

54.(简答)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辐射部分进入到室内后并不直接进入到空气中,而会通过长波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表面,提高这些表面的温度后,再通过对流换热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56.(简答)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计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计算夏季冷负荷不能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稳态算法,否则可能导致完全错误的结果。这是因为尽管夏季日间瞬时室外温度可能要比室内温度高很多,但夜间却有可能低于室内温度,因此与冬季相比,室内外平均温差并不大,但波动的幅度却相对比较大,如果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稳态算法,则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小。另一方面,如果采用逐时室内外温差,忽略围护结构的衰减延迟作用,则会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大。

58.腋温:平均量36.8℃,变动范围36.0℃~37.4℃。 59.人体的热平衡公式:M-W-C-R-E-S=0,式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决定于人体的活动量大小,W/m2;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W/m2;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W/m2;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W/m2;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W/m2;S—人体蓄热率,W/m2。 60.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包括对流、辐射和蒸发。人体除了对外界有显热交换外,还有潜热交换,主要通过皮肤蒸发和呼吸散失带走身体的热量。

61.在高温环境下,空气湿度偏高会增加人体的热感。但是在低温环境下如果空气湿度过高,就会使衣物变得潮湿,从而降低衣物的热阻,强化了衣物与人体的传热,反而会增加人体的冷感。(小题)

62.平均辐射温度:是一个假想的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66人体体温的调节方法包括有调节皮肤表层的血流量、调节排汗量、提高产热量等。

67热感觉是人体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68热舒适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其影响因素包括:冷热刺激的存在、刺激的延续时间、原有的热状态、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垂直温差、吹风感、辐射不均匀性、其他因素等。 67.热感觉投票TSV:在进行热感觉实验的时候,设置一些投票选择方式来让受试者说出自己的热感觉的这种投票选择的方式。

68.热舒适投票TCV:在进行热感觉实验的时候,设置评价热舒适的程度的这种投票选择的方式,这是一个由0至4的5级分度指标。

69.热舒适投票TCV与热感觉投票TSV的标度。(表P104) 70.引起热不舒适感觉的原因:⑴皮肤温度;⑵核心温度;⑶空气湿度;⑷垂直温差;⑸吹风感;⑹辐射不均匀性;⑺其他因素。

74.置换通风:房间人员头脚温差不应大于3℃。

75.PMV指标:是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人体热负荷TL而得出的,其理论依据是当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 76.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指标:表示人群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

77.PMV-PPD指标的推荐值在-0.5~+0.5之间,相当于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

78有效温度ET是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综合指标。它的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它的缺

陷是过高地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79标准有效温度SET﹡是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与他在实际环境中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时,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这个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SET ﹡。 80.人体由中性环境突变到冷或热的环境时,热感觉的变化有一个滞后。而从冷或热环境突变到中性环境时,人体的热感觉响应较快,而且热感觉出现“超越”的情况,即皮肤温度与热感觉存在分离现象。

81 相对热指标RWI是无量纲指标,如果在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活动情况下,具有相同的RWI,则表明人在这两种情况下的热感觉是近似的,RWI适用于较暖的环境。 82 热损失率HDR综合考虑了温度,湿度,辐射,风速,新陈代谢率,服装等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反映了人体单位皮肤面积上的热损失,单位是W/平方米。适用于冷环境。 83 热应力指数HIS用于定量表示热环境对人体的作用应力。湿黑球温度WBGT适用于室外炎热环境。

84 体力劳动达到最高劳动效率时的温度比脑力劳动时低。一般认为比热中性环境略冷的热环境是脑力劳动效率最高的热环境。

85 .室内空气污染按其污染物特性可分为三类:⑴化学污染:主要为有机挥发性化合物,最主要的为甲醛和甲苯,无机污染物主要为氨气;⑵物理污染:主要指灰尘、重金属和放射性氡、纤维尘和烟尘等的污染;⑶生物污染: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的污染。

86 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87、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88.病态建筑综合症(SBS):是指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只是和某一特定建筑相关的一类症状的总称。其通常症状包括眼睛、鼻子或者咽喉刺激、头痛、疲劳、精力不足、烦躁、皮肤干燥、鼻充血、呼吸困难、鼻子出血和恶心等,这种病症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一旦离开污染的建筑物,病症会明显的减弱或消失。

89 室内新风供给量考虑因素;1 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2 满足人们舒适需求3满足人们健康需求 4满足室内空气安全需求。

90 常见室内空气化学污染及特性;1 有害燃烧产物 2有机挥发物3 甲醛 4 氨 5 二氧化碳

91 常见物理污染及特性;1 颗粒物2 纤维材料 3 氡气 。 92 室内污染途径:1 室外空气污染2 建筑装修装饰材料3 空调系统4 家具和办公用品5 厨房燃烧产物 6 室内人员 7 其他。

93 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1 降低生活舒适度2 危害人体健康 3 影响人的工作效率

94可感阈值是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开来的气味浓度。可识别阈值

(比可感阈值高2~5倍)是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味浓度

95 暴露评价的基本要素包括暴露源的分布,暴露浓度和时间,暴露人群的数量等

96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

97 室内新风量的确定;1 以氧气为标准,2 以室内二氧化碳允许浓度为标准的必要换气量 3 以消除臭气 4以满足室内空气品质国家标准

98.空气净化的方法:⑴过滤器过滤;⑵吸附净化法;⑶紫外灯杀菌;⑷臭氧净化方法;⑸光催化净化法;⑹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法;⑺植物净化。

99.过滤器原理:⑴扩散;⑵中途拦截;⑶惯性碰撞;⑷筛子效果;⑸静电捕获。

100 表征过滤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过滤效率,压力损失和容尘量。单级过滤器效率:η=(n1-n2)/n1=(1-p)×100%,式中n1、n2分别为过滤器前后的粒子浓度,p=n2/n1称为穿透率。

101 狭义的气流组织指的是上(下 侧 中)送上(下 侧 中)回或置换送风,个性化送风等具体的送回风形式,也称气流组织形式;而广义的室内气流组织,是指一定的送风口形式和送风参数所带来的室内气流分布。

94.建筑通风(空调)的方法从实现机理上分为两种: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95.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的手段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自然通风比机械通风经济、如果开口的数量足够、位置合适、空气流量会很大、不需要专门的空调机房、不需要专门的维修人员。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形式有:穿堂风、单面通风、被动风井通风、中庭通风。 96 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机械通风相对于自然通风在于可控制性强 通过调节风口大小,风量等因素,可以调节室内的气流分布,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机械通风从实现方法上可以有,稀释法,置换法,局域保障法(采用局

部送排风方式保证局部环境达到要求空气参数的方法。主要有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除。)

97 局部排风罩有 密闭罩 柜式排风罩 外部吸气罩 接受式排风罩 吹吸式排风罩。

98.如果只有一个窗孔也仍然会形成自然通风,这时窗孔的上部排风,下部进风。

99.余压: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仅有热压作用时,窗孔内外的压差即为窗孔内的余压。

100.风压:静压的升高或降低的统称。Pf=K?vw2/2?ρw,K—空气动力系数;vw—室外空气速度,m/s;ρw—室外空气密度,kg/m3。K值为正,说明该点的风压为正值;K值为负,说明该点的风压为负值。

101.机械通风分为: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个性化送风。 102.三个方面来描述和评价气流组织:⑴描述送风有效性的参数;⑵描述污染物排除有效性的参数;⑶与热舒适关系密切的有关参数。

104.空气龄:是指空气进入房间的时间。

105 空气龄的概率分布;指年龄为τ的空气微团在某点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105.空气龄τp、残留时间τrl和驻留时间τr的关系:τp+τrl=τr。

106.换气效率:用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 ηa≤100%,活塞流ηa=100%,全面孔板送风ηa≈100%,单风口下送上回ηa=50%~100%。 107 污染物排除有效性的描述参数;污染物含量和排空时

间 排污效率与余热排除效率 污染物年龄 污染源可及性。

108.空气扩散性能指标ADPI: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

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在一般情况下,应使ADPI≥80%。 109.示踪气体释放方法:⑴脉冲法;⑵上升法;⑶下降法。 110.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20~20000Hz。

111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有 音量大小 音调高低 音色的不同。 112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单位为W

113声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内的平均声能量 单位为W/m2

114 声压;有声波传播时,压强随声波频率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其变化的部分,即有声波时的压强与静压强之差。 115声源的指向性表示声源辐射声音强度的空间分布。指向性声源在距声源中心等距离的不同方向的空间位置的声压级不相等。人和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具有指向性。。 112.声音叠加计算公式:Lp=Lp1+10lgn。

113.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时,声压级会比原来增加3dB。

114.A计权网络:是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C计权网络具有接近线性的较平坦的特性,在整个可听范围内几乎不衰减,以模拟人耳对85方以上的听觉响应,因此它可以代表总声压级,B计权网络介于两者之间,但很少使用,D计权网络适用于测量航空噪声的。

115.掩蔽效应: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灵敏度因为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掩蔽量;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蔽的程度。频率越接近的声音掩蔽效果越好,

116.噪声:凡是人们不愿意听的各种声音都是噪声。 117.用NR曲线作为噪声允许标准的评价指标。 118.NR数与A声级的关系:LA=NR+5dB。

119. 透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称为透射系数,记作τ 。反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称为反射系数,记作ρ 。隔声材料:τ值小的材料。吸声材料:ρ值小的材料。 120.界面吸声对直达声起不到降低的作用。厚重密实的材料隔声性能好,松散多孔的材料吸声系数较高。 121吸声量是用以表征某个具体吸声构件的实际吸声效果的量,它等于吸声构件的面积乘以吸声系数。

122.隔振器:就是选择其固有频率远远低于振源频率的材料或构件制成的,如金属弹簧、橡胶隔振垫、软木等。 122.消声器种类:根据原理分为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 123.阻性消声器的原理:是利用布置在管内壁上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吸声作用,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迅速随距离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对中、高频噪声的消声效果较好。

124.抗性消声器的原理:不使用吸声材料,主要是利用声阻抗的不连续性来产生传输损失,利用声音的共振、反射、叠加、干涉等原理达到消声目的。

125.抗性消声器适用于中、低频噪声的控制。 126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辐射能。

127.辐射功率(辐射通量)W:辐射体单位时间内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的能量。

128.光通量:光源的辐射通量中可被人眼感觉的可见光能量(波长380~760nm)按照国际约定的人眼视觉特性评价换算为光通量,单位为流明(lumen,lm)。

129 可见光是能被人眼所感到的那一部分辐射能,波长范围为380~780nm,不同波长的光在视觉上形成不同的颜 130 光视效能K( )是描述光能和辐射能之间关系的量,它是与单位辐射通量相当的光通量,最大值Km在 =555nm。

131.照度:是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符号E,E=dΦ/dA,单位是勒克斯(lux,lx)。

132.发光强度:是光源在这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元内发射的光通量,符号I,单位是坎德拉(Candela,cd)。 133 光亮度;其定义是发光体在某一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单位是尼特(nit,nt),1nt=cd/m2

134锥形细胞在亮度高于3nt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称为明视觉。锥形细胞具有辨认细节和颜色的能力,且随着亮度的增加该能力增强。在0.000001- 0.03nt左右的亮度范围内主要是杆状细胞起作用,称为暗视觉。处于两者之间得叫中间视觉。

135观察者正视前方时,头和眼睛都保持不动时,这样所察觉到的空间范围称视野。

136观察者头部不动但眼睛可以转动,这样所看到的空间范围称视场。

137 亮度对比;是视野中目标和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亮度之比,符号为C

138需要分辨的细节尺寸对眼睛形成的张角,称为视角。

139视觉敏锐度(医学上称视力): 人凭借视觉器官感知物体的细节和形状的敏锐程度,它等于刚刚能分辩的视角倒数,它表示视觉系统分辩细小物体的能力。这一能力与个人、视看条件均有关系。视觉明锐度随背景亮度,对比,细节呈现时间,眼睛的适应状况等因素而变化。 140视觉适应是指眼睛由一种光刺激到另一种光刺激的适应过程。分为暗适应,明适应和色适应。

141 任何一种有颜色的表观颜色,都可以按照三个独立的主观属性分类描述;色调(各种颜色彼此区分的特性)明度(颜色相对明暗的特性)和彩度(彩色的纯洁性)。 142 “CIE标准色度系统”的特点是用严格的数学计算和规定颜色。

143 人借助视觉器官完成视觉作业的效能,叫做视觉功效。一般用完成作业的速度和精度来定量评价视觉功效,它既取决于作业固有的特性,也取决于照明。

144.舒适的光环境具有四个要素:⑴适当的照度水平;⑵舒适的亮度比;⑶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避免眩光干扰。 145色温是当一个光源的光谱与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发出的光谱相同或相近时,黑体的热力学温度。

146 晴天 ;云量为0-3,多云天;云量为4-7,全阴天;云量为8-10.

147采光系数是指全阴天条件下,室内测量点直接或间接接受天空扩散光所形成的水平照度En与室外同一时间不受遮挡的该天空半球的扩散光在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Ew比值。 C =En/Em

148 天然采光的形式主要有侧面采光和顶部采光。在不考虑太阳直射条件下,室内天然光来源有三个途径;天空扩

散光,室外反射光,室内反射光。一般取距离内墙1m的计算点作为采光系数的最低值点。

149人工光源分为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大类。人工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与他消耗的电功率之比称作该光源的发光效率,简称光效,单位为1m/W.

150 灯具是光源。灯罩。及其附件的总称,灯具类型主要有直接型,扩散型,和间接性三大类。

151 按照灯具的布置方式可分为四种照明方式,(1)一般照明(2)分区一般照明(3)局部照明(4)混合照明。 通常将空气净化分为;一般净化,中等净化,超净净化。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空气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不仅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周围结构短波辐射,而且反映了周围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2、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长辐射可以忽略? 答:建筑物与环境之间温差很小时,它们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答:不是,虽然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很大一部分被玻璃窗反射回去了,可是,还是会有一部分红外线或紫外线透过玻璃窗

4.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答:冷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渗透空气的得热直接进入室内成为瞬时冷负荷。对流部分的也会直接传递给室内空气成为冷负荷。而辐射部分进入到室内后,并不直接进入到空气中,而会通过对流换热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5.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 不全是。室内照明和散热设备散发的显热包括对流和辐射两种形式,两种散热形式所散发的热量比例与热源的性质有关。

而负荷的大小与去除热量的方式有关,对于送风空调系统,其中以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直接进入空气成为房间的瞬时冷负荷,而以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并不会立刻成为房间的冷负荷,而是先积蓄在维护结构和家具中,当这些结构的表面温度提高后,会以对流的方式将热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而对于辐射板空调系统,如果有辐射热直接落在辐射板上,也会成为部分的瞬时负荷。

得热与负荷在时间和量值上存在差别的根源在于辐射得热的存在和维护结构等的蓄热作用。

6.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答:如果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采用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带来的误差比较小,在工程设计中最是可以接受的,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但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气温却基本恒定,可以采用稳态计算法莱计算,但计算夏天冷负荷不能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稳态算法,否则可能导致完全错误的结果,这是因为尽管夏季日间瞬

时室外温度可能要比室内气温高许多,但夜间却有可能低于室内气温,室内外平均温差不大,波动幅度却相对较大,这就会导致较大偏差,故计算夏季空调负荷不能用稳态计算法

7、围护结构内表面上的长波辐射对负荷有何影响?

8.夜间建筑物可通过玻璃窗以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散出去吗?

可以将部分热量以长波辐射的方式散出去。具体数值与玻璃的厚度和有无镀膜有关。对于普通玻璃,其热量散失包括传导和长波辐射部分。普通玻璃对室内长波辐射的透射率很低,但吸收率较高,在加上室内空气与玻璃的温差传热,会造成玻璃本身温度的升高,从而自身发射长波辐射,散失热量。而对于镀膜low-e玻璃,室内长波辐射的透射率极低,吸收率也极低,只能通过温差传热的作用散失热量,而通过长波辐射的造成的热量散失极低。

第四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 人的代谢率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人体的发热量和出汗率是否随环境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人体的代谢率主要是由肌肉活动强度决定的。当活动强度一定时,人体的代谢率一定,人体的发热量基本保持不变,空气温度的改变只会改变人体通过显热散热和潜热散热的比例。

而人体的出汗率是随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环境温度越高,人体的出汗率越高,显热散热越少,潜热散热越多,以保证人体的核心温度不升高。

2.“冷”“热”是什么概念?单靠环境温度能否确定人体的热感觉?温度在人体热舒适中起什么作用?

答:“冷”“热”是人对于位于自己皮肤表面下的神经末梢的温度的感觉。人对“冷”“热”的主观描述为热感觉,当人体皮肤层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冷热刺激时就会产生冲动,发出脉冲信号,形成“冷”“热”的感觉

单靠环境温度不能确定人体的热感觉,因为热感觉并不仅仅是由于冷热刺激的存在所造成的,而与刺激的延续时间以及人体原有的热状态都有关。皮肤温度和人体的核心温度对热感觉也有影响

空气温度能改变皮肤的温润度,即增加皮肤的“黏着性”。在皮肤没有完全湿润的情况下,空气湿度的增加就不会减少人体的实际散热量而造成热不平衡,人体的核心温度不会上升,所以在代谢率一定的情况下排汗量不会增加,但由于人体单位表面积的蒸发换热量下降会导致蒸发换热面积增大,从而增加皮肤湿润度,导致热不舒适感

3. 某办公室设计标准是干球温度26℃,相对湿度是65%,风速是0.25m/s。最低只能使温度达到27℃,相对湿度仍然为65%,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该空间能达到与设计标准同等的舒适度?

可以通过增加风速的办法,或者穿轻薄一点的服装达到设计标准同等的舒适度。

5. 人体处于非热平衡状态时的过渡状态时是否适用热舒适方程?其热感觉描述是否适用PMV评价指标?PMV在描述偏离热舒适状况时有何局限?

人体处于过渡状态时不适用热舒适方程,应用热舒适方程人体必须处于热平衡状态;其热感觉描述也不适用PMV评价,因为PMV评价的前提是人体处于稳态热环境中;其局限是PMV计算式假定人体保持舒适条件下的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和出汗造成的潜热散热,因此,当人体较多偏离热舒适时,PMV的预测误差较大。

6. 为什么要有TSV和TCV两种人体热反应评价投票? 热感觉与热舒适两者有联系相关,但并不相同。热感觉更多的是人生理上的感受,而热舒适反映了人体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感受。由于热舒适与热感觉有分离的现象存在,因此必须有热感觉和热舒适两种投票评价,两者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7. HSI,WCI与PMV,PPD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PMV和PPD指标主要用于评价稳态热环境下的人体舒适度。而在具有热失调危险的、远偏离热舒适区的状态下,前面所述的热舒适指标是不够的。因此引入了评价高温环境对人体影响健康影响的指标热应力指数HSI和评价低温环境下空气流速和空气温度对人体影响的指标风冷却指数WCI。

8/ 动态环境与稳态环境对人的热感觉影响有何差别,原理是什么?

答:动态热环境中皮肤温度与热感觉存在分离现象。热感觉会出现滞后或超越现象。

人体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皮肤温度和热感觉的变化有一个过渡过程,皮肤温度的变化由于热惯性的存在而滞后。热感觉的变化能马上发生。即皮肤温度的变化率产生了一种附加热感觉,而这种感觉能掩盖皮肤温度本身引起的不舒适感

第六章,通风与气流组织

1. 自然通风的驱动力是什么?有何特点?一般应用于哪些场合?

自然通风的驱动力有两种:热压驱动和风压驱动。其特点是:适用范围广,比机械通风经济,但通风量往往难于控制,在某些恶劣天气和恶劣环境下下无法使用,如果某些特殊场所如地下车库,楼梯间等完全依赖自然通风,会有安全隐患。所以多用在民宅,房间密度较小的建筑,如仓库、轻工业厂房以及简易养殖场等对通风要求不高的场合

5\\ 试分析采用示踪法气体测量空气龄的三种释放方法的优缺点:(1)脉冲法 (2)上升法 (3)下降法 答:脉冲法:在释放点释放少量的示踪气体,记录测量点处示踪气体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过程

上升法:在释放点连续释放固定强度源的示踪气体,记录测量点处示踪气体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过程

下降法:房间中示踪气体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后,停止释放示踪气体,记录测量点处示踪气体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过程

8. 在活塞通风作用下,假设通风断面上的污染物浓度一样,试分析下列三种情况的排空时间:(1)污染源位于入口;(2)污染源位于正中部;(3)污染源位于出口处。 答:排空时间反映了一定气流组织形式排除室内污染物的相对能力,排空的时间和污染源的位置有关,而和污染源的散发强度无关,污源越靠近排风口,排空时间越小,本题所说的是活塞风作用下,3个不同位置污染源所需排空的时间,由上可知t1>t2>t3

三、 名词解释 1、热岛现象

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到岛现象。 1、 换气次数

通风量与通风房间体积的比值 2、 空气年龄:

表面意义上讲是空气在室内被测点上的停留时间。实际意义是指旧空气被新空气所代替的速度。 3、 换气效率

理论上最短的换气时间与实际换气时间之比定义为唤起效率。空气通过房间所需最短时间是房间体积与单位时间换气量之比为理论上最短的换气时间;实际换气时间是指置换室内全部现存空气的时间。 4、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这是未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的室外温度,并非实际的室外空气温度。 7、冷负荷

维持一定室内热湿环境所需要的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去出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11、有效温度ET

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影响的综合数值,该数值等效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11.建筑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大气压力、风、空气温湿度、地温、有效天空温度、降水等。

23.有效天空温度:不仅与气温有关,而且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以及地表温度等因素有关,大致在230K到285K之间。

24.(简答)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即便是在晴朗天气的夏季夜间,有效天空温度也有可能达到0℃以下。天气越晴朗,夜间有效天空温度就越低。因此,夜间室外物体朝向天空的表面会向天空辐射散热,所以清晨树叶上表面会结霜、结露。

29.什么是热岛现象?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

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的气温分布现象。

37.无论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还是室内产热产湿,其作用形式基本为对流换热、导热和辐射三种形式。 38.得热: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叫做该时刻的得热;包括显热和潜热两部分。

39.(简答)为什么玻璃会有温室效应?玻璃对不同波长的辐射有选择性,即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和波长3μm以下的近红外线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但却能够有效的阻隔长波红外线辐射。因此,当太阳直射到普通玻璃窗上时,绝大部分的可见光和短波红外线将会透过玻璃,只有长波红外线会被玻璃反射和吸收,但这部分能量在太阳辐射中所占得比例很少。玻璃能够有效的阻隔室内向室外发射的长波辐射,因此具有温度效应。

40.低辐射玻璃:将具有低红外发射率、高红外反射率的金属采用真空沉积技术,在普通玻璃表面沉积一层极薄的金属涂层制成的,也称作low-e玻璃。

4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tair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公式:tz=tair+aI/αout,夜间没有太阳辐射的作用,而天空的背景温度远远低于空气温度,因此建筑物向天空的辐射放热量是不可以忽略的。(小计算)

43.通过外围护结构的显热得热过程的两种不同类型: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热传导以及通过透光围护结构的日射辐射得热。

50.换气次数法求空气渗透量:La=nV,式中n—换气次数,次/h;V—房间容积,m3。

51.冷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52.热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53.负荷与得热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冷负荷与得热量有关,但并不等于得热。如果热源只有对流散热,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室内设施表面的温差很小,则冷负荷基本就等于得热量,否则冷负荷与得热是不同的。如果有显著的辐射得热存在,由于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蓄热作用,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就存在着相位差和幅度差,即时间上有延迟,幅度也有衰减。

56.(简答)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计算法计算空调负荷?计算夏季冷负荷不能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稳态算法,否则可能导致完全错误的结果。这是因为尽管夏季日间瞬时室外温度可能要比室内温度高很多,但夜间却有可能低于室内温度,因此与冬季相比,室内外平均温差并不大,但波动的幅度却相对比较大,如果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稳态算法,则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小。另一方面,如果采用逐时室内外温差,忽略围护结构的衰减延迟作用,则会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大。

63.服装热阻:服装本身的显热热阻,单位m2?K/W和clo,1clo=0.155m2?K/W。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空气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不仅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周围结构短波辐射,而且反映了周围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2.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答:当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很小时,他们之间的长波辐射可忽略

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答:不是,虽然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很大一部分被玻璃窗反射回去了,可是,还是会有一部分红外线或紫外线透过玻璃窗

4.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答:冷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渗透空气的得热直接进入室内成为瞬时冷负荷。对流部分的也会直接传递给室内空气成为冷负荷。而辐射部分进入到室内后,并不直接进入到空气中,而会通过对流换热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5.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的瞬时冷负荷? 答:不是,因为这些散热部分要与室内各表面产生热交换,从而产生衰减和延迟。

6.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答:如果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采用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带来的误差比较小,在工程设计中最是可以接受的,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但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气温却基本恒定,可以采用稳态计算法来计算,但计算夏天冷负荷不能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稳态算法,否则可能导致完全错误的结果,这是因为尽管夏季日间瞬时室外温度可能要比室内气温高许多,但夜间却有可能低于室内气温,室内外平均温差不大,波动幅度却相对较大,这就会导致较大偏差,故计算夏季空调负荷不能用稳态计算法

8.夜间建筑物可通过玻璃窗以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散出去吗?

可以将部分热量以长波辐射的方式散出去。具体数值与玻璃的厚度和有无镀膜有关。对于普通玻璃,其热量散失包括传导和长波辐射部分。普通玻璃对室内长波辐射的透射率很低,但吸收率较高,在加上室内空气与玻璃的温

差传热,会造成玻璃本身温度的升高,从而自身发射长波辐射,散失热量。而对于镀膜low-e玻璃,室内长波辐射的透射率极低,吸收率也极低,只能通过温差传热的作用散失热量,而通过长波辐射的造成的热量散失极低。 第四章

1.人的代谢率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人的发热量和出汗率是否随环境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答:人体的代谢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肌肉活动强度,环境、温度、性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进食后时间的长短。当活动强度一定时,人体发热量中显热和潜热的比例是随着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环境空气温度越高:热体的显热散热就越小,潜热散热量就越多,所以人体的发热量不随空间的温度改变而改变,但出汗率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冷”“热”是什么概念?单靠环境温度能否确定人体的热感觉?温度在人体热舒适中起什么作用?

答:“冷”“热”是人对于位于自己皮肤表面下的神经末梢的温度的感觉。人对“冷”“热”的主观描述为热感觉,当人体皮肤层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冷热刺激时就会产生冲动,发出脉冲信号,形成“冷”“热”的感觉

单靠环境温度不能确定人体的热感觉,因为热感觉并不仅仅是由于冷热刺激的存在所造成的,而与刺激的延续时间以及人体原有的热状态都有关。皮肤温度和人体的核心温度对热感觉也有影响

空气温度能改变皮肤的温润度,即增加皮肤的“黏着性”。在皮肤没有完全湿润的情况下,空气湿度的增加就不会减少人体的实际散热量而造成热不平衡,人体的核心温度不会上升,所以在代谢率一定的情况下排汗量不会增

加,但由于人体单位表面积的蒸发换热量下降会导致蒸发换热面积增大,从而增加皮肤湿润度,导致热不舒适感 3.某办公室设计标准是干球温度26℃,相对温度65%,风速0.25m/s,如果最低只能使温度达到27℃,相对温度仍然为65%,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该空间能达到与设计标准同等的舒适度?

答:可通过适当提高风速,加快室内空气的流动,从而使空间达到与设计标准同等地舒适度

5.人体处于非热平衡时的过度状态时是否适用热舒适方程?其热感觉描叙是否使用PMV指标?PMV在描叙偏离热舒适状态时有何局限?

答:(1)热舒适指的是人体处于不冷不热的中性状态,即认为中性的热感觉就是热舒适。(2)热舒适方程的前提条件是:①人体必须处于热平衡状态②皮肤平均温度应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③为了舒适人体应具有最适当的排汗率。(3)根据PMV取决于人体热负荷TL,而人体热负荷TL又相当于人体热平衡方程中蓄热率S这一事实,可以看到PMV方程是适用于稳态环境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而不适用于动态热环境(过渡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的。(4)PMV计算式假定人体保持舒适条件下的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tsk和出汗造成的潜热散热Brsw。因此,当人体较多偏离热舒适的情况下,PMV的预测值也是有较大的偏差 6. 为什么要有TSV和TCV两种人体热反应评价投票? 热感觉与热舒适两者有联系相关,但并不相同。热感觉更多的是人生理上的感受,而热舒适反映了人体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感受。由于热舒适与热感觉有分离的现象存在,因此必须有热感觉和热舒适两种投票评价,两者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7.HSI、WCI与PMV、PPD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答:热应力指数HIS的目的在于把环境变量综合成一个单一的指数,用于定量表示热环境对人体的作用应力。风冷却指数WCI是把空气流速和空气温度两个因素合成一个单一的指数。是表示在皮肤温度为33度时的皮肤的冷却速率,用来评价人体的热损失。HSI和WCI是在具有热失调环境下作为生理的应变指标,来对这种环境进行评价。而PMV、PPD是适合用于稳态的热环境中的评价指标,是在热湿环境中用来预测热感觉或主观热舒适度。

8.动态热环境与稳态热环境对人的热感觉影响有何差别,原理是什么?

答:动态热环境中皮肤温度与热感觉存在分离现象。热感觉会出现滞后或超越现象。

人体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皮肤温度和热感觉的变化有一个过渡过程,皮肤温度的变化由于热惯性的存在而滞后。热感觉的变化能马上发生。即皮肤温度的变化率产生了一种附加热感觉,而这种感觉能掩盖皮肤温度本身引起的不舒适感 第五章

1. 谈谈你对TVOC的看法

VOC为有机挥发物,各种有机挥发物测量浓度值进行叠加,即可得到TVOC值。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各种VOC的浓度不应超过某一限制,并且各种VOC的浓度经过叠加后也不应超过某一限制标准值。但是,目前多种VOC共同作用的机理还没有完全弄清,即使单个VOC含量都远低于其限制浓度,但多种VOC的混合存在及其相互作用,危害性可能很大,仍然可能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 3..请说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答:空气品质反映了人们的满足程度。现阶段主要用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和可接受的感知室内空气品质。前者定义

为:空调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浓度。后者定义为: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体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它是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方法和途径:污染物源头的治理;①消除室内污染源②减少室内污染源的散发强度③污染源附近局部排风。通新风稀释和合理组织气流:①以室内CO2允许浓度为标准的必要换气次数量②以氧气为标准的必要换气量③以消除臭气为标准的必要换气量。净化空气:①过滤器过滤②吸附净化法③紫外灯杀菌④臭氧净化法 4. 请说明目前传统空调在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方面的局限和改进方法

传统空调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运行维护不规范的问题。比如送风口、污染源、回风口三者位置不合理;回热混合间气密性差,新风受污染;过滤器长时间不清洗和维护,灰尘大量累积,霉菌滋生等等。

其改进应主要从改进设计,规范运行管理,采用新技术等方面着手

8.请说明家里铺设的地毯对室内空气品质如何影响,地毯的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纯羊毛地毯的细毛绒是一种致敏源,化纤地毯可释放甲醛、丙烯青和丙烯等VOC,另外地毯的吸附能力很强,能吸附很多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纯毛地毯还是尘螨虫的理想滋生和隐蔽的场所。地毯使用应注意:保持干燥,除湿,还要经常清洗

10.请说明用纳米光催化处理室内有机挥发物的优点和缺点,在什么情况下应采用通新风方式,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纳米光催化空气净化方式?

答:优点:① 把有害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②纳米光催化剂具备了更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催化活性大大提高③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大,使粒子具有更强的吸附有机物能力。缺点:①会产生一些有害的中间产物②材料的使用寿命较短③适用范围不够广阔

当室内空气质量不好时,如室内CO2浓度高,O2浓度低或室内有臭氧时,同时室外空气质量比室内空气质量好时,采用通新风方式来改变室内空气质量,当室内空气中有较多有害有机物时,应采用纳米光催化的方式 (第六章)

1.自然通风的驱动力是什么?有何特点?一般应用于那些场合?

答:自然通风主要是依靠室内外风压或者热压的不同来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消耗动力或者机械通风相比消耗很少的动力。因此其首要的优点是节能,并且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其次是可以用充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一般说来,在室外气象条件和噪声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自然通风可以应用一下建筑中:地层建筑、中小尺寸的办公室、学校、住宅、仓库、轻工业厂房以及简易养殖厂等

6稳态通风情况下,在空间均布的单位体积源作用时,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规律与房间空气龄的分布规律一样么? 答:不一样。空气龄是指空气进入房间的时间,在房间内的污染源的分布均匀且送风味全新风时,某点的空气越小,说明该点的空气越新鲜。空气品质就越好,它还反映了房间排除污染物的能力,平均空气龄小的房间,去除污染物的能力强,对于理想活塞流的通风条件,房间的换气效率最高,房间的平均空气龄最小。房间某点污染物年龄是指污染物从产生到需要离开房间的时间。点的污染物年龄越短,说明污染物越容易来到该点,则该点的空气品质比较

差,反之,污染物年龄越大,说明污染物越难到达该点,该点的空气品质较好,所以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规律与房间空气龄的分布规律不一样

气流组织:狭义指的是上(下、侧、中)送上(下、侧、中)回或置换送风、个性化送风等具体的送回风形式,也叫气流组织形式。广义指一定的送风口形式和送风参数所带来是室内气流分布。空气龄是指空气进入房间的时间。ΔPb+(-ΔPa)=ΔPb+丨ΔPa丨=gh(ρw-ρn)式中表明,进风窗孔和排风窗口两侧压差的绝对值之和与两窗孔的高度差h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Δρ=(ρw-ρn)有关,我们把gh(ρw-ρn)称为热压。把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内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该点的余压。由于建筑物的阻拦,建筑物四周室外气流的压力分布将发生变化,迎风面气流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增高,侧面和背风风面由于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和远处未受到干扰的气流相比,这种静压的升高或降低统称为风压

7.在活塞风作用下,假设通风断面上的污染物浓度一样,试分析下列三种情况下的排空时间(1)污染源位于入口(2)污染源位于正中部(3)污染源位于出口处

答:排空时间反映了一定气流组织形式排除室内污染物的相对能力,排空的时间和污染源的位置有关,而和污染源的散发强度无关,污源越靠近排风口,排空时间越小,本题所说的是活塞风作用下,3个不同位置污染源所需排空的时间,由上可知t1>t2>t3

9. 试分析上述三种情况下污染物年龄在空气中的分布,并与空气龄的分布进行对比。

(1)沿活塞气流方向污染物年龄从0增长到 ,空气龄分布污染物年龄分布相同;

(2)沿活塞气流方向,前半段不含污染物,后半段污染物年龄从0增 长到,空气龄分布从0增长到 ; (3)室内无污染物,空气龄分布从0增长到 。 9.试分析上述三种情况下污染物在空间均混合,排空时间又是?换气效率是?排污效率是?

答:房间内某点的污染物年龄是该点排出污染物有效程度的指标,某点的污染物年龄越短,说明污染物越容易来到该点,则该点的空气品质比较差,反之,污染物年龄越大,说明污染物越难达到该点,该点的空气品质较好,①污染源位于入口时,随着离入口距离增加 的各点,污染年龄也增大,②污染源位于中间时,在污染源前污染龄为无穷大,不受污染,空气品质好,在污染源后面,随距离增大,污染年龄增大,空气龄增大③位于出口处,则污染物年龄无穷大,空气年龄小,空气品质好. 第七章

4.多孔吸声材料具有怎样的吸声特性?随着材料密度、厚度的增加其吸声特性有何变化?试以超细玻璃棉为例予以说明

答:多孔材料具有大量内外连通的微小空隙和孔洞,可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被损耗,吸收多,反射少,吸声性能好

多孔材料一般对中高频声波具有良好的吸声,以超细玻璃棉为例,随着其厚度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显著增加,高频变化不大。厚度不变,增加密度,也可以提高中低频吸声

7.等响曲线与NR、NC曲线有什么异同?

答:以连续纯音做实验,取1000HZ的某个声压级作为参考标准,则听起来和它同样响的其他频率纯音的各自声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