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 下载本文

●饕餮tāo tia之徒(比喻贪吃的人)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劳无功——马齿徒长(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白白地,徒然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家徒四壁──徒有其表——徒托空言——行人但云点行平频:仅仅,只是,只

2、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shù君归赵矣----何不按兵束甲,北面(面向北称臣)而事之─束之高阁、束手无策、束发 :捆缚。引申:旌麾南指,刘琮束手(投降)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十恶不赦:赦免,与“宥”“免”等义同。 比较:敕-皇帝的命令,告诫 4、负

?用背驮物背 载

?承担 、靠着、依仗、凭借 ? 败 失败、对不起人 词义推导提示:“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文言成语助记:

负荆请罪——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负弩前驱(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极为尊敬)——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译:曾经跟随皇上出征,船陷在沙中,顾成背负船只前行。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忍辱负重——负屈含冤——久负(享有)盛名:承受 承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负众望——皇天不负有心人:辜负,对不起。与“不孚众望”意义相反。 秦贪,负其强──负隅顽抗 :倚仗。与“恃”“凭”“倚”等同义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忘恩负义:背弃。

5、曾 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同“增” 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似曾相识。副词,曾经)、竟然

词义推导提示: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 文言成语助记:

曾经沧海(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与三人成虎相似)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副词,竟然,甚至】zēng

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副词,岂,怎么】 6、?业有已经(良业为取履)、继承(业其官)、事业职业 学业 产业(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荒于嬉)等意思。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春意阑珊(将近) 比较:姗姗来迟 珊珊可爱 删繁就简 步履蹒跚

7、予出(由京外任)官二年,恬然自安——出为娄县令,谒者仆射。 出还有出入、出现、出产、发出、超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于(其皆出于此乎)等义。比较:而如姬最幸,出入(出入于)王卧内——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进入、偏义副词)与非常也。

8、度

①量长短 量长短的标准(度量liàng衡)计算

2 推测揣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审时度du?势) 考虑(置之度外) 过,度过 度引( 度假村 暗度陈仓 度日如年、普度众生安全度汛)

3尺度,限度(挥霍无度)、法度、制度、风度(风度翩翩) 推导提示:“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

17

“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成语助记:

金针度dù人(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度长絜大(指比量长短大小。絜xi?衡量) 宽宏大度 文言例证: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予赵城──予自度不得脱──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以己度人、审时度势、度德量力: 揣度,估计。

9、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jù──前倨后恭 :傲慢。与“慢”“傲”等近义 箕踞jījù以骂曰──虎踞龙盘:蹲坐。

形近字: 拮据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qi?ng jū 10、内

①名词义:妻妾(惧内)、妻子的亲属(内侄)、内部(多指国内、朝廷内)(内外交攻色厉内荏)、内室卧室、 内心(五内俱焚)

2 动词义,通“纳”:由外进入 放进(内与囊中) 使进入(毋内诸侯、欲止不内)、接纳收容(亡走赵赵不内)、 交纳(百姓内粟千石)

推导提示:“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由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11、赵王畏秦,欲毋行──距(把守)关,毋内(放入)诸侯──宁缺毋滥:不要。 表示不、不要意思的词语还有“无”“勿”“靡”“罔””亡(同无)”“未”“非”“否”“莫”“不”等。 注意:毋宁为不如、宁可义,毋庸为无须义。

1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罪不容诛:杀死。

引申:口诛笔伐(谴责,责罚) ~求无已(一味索取(勒索),没有止境)诛心之论(揭穿) 形近字:株连 珠联璧合 遍插茱萸少一人

13、岁寒虫僵──四支(肢)僵劲不能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僵硬。李代桃僵(枯死):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僵立:直立不动。僵卧:躺着不动或伏卧不出

14、素

①没有染色的丝绢(十三能织素) 2 白的(素湍、素服)、朴素真挚 淳朴(素面朝天、素友、素心) 3素来,一向。白白地,空。 推导提示:“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没有染色”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素”“素来,一向”等义。“真情”当然是“朴素,朴实”的,不需修饰的,所以老子说:信言不美。

文言成语印证:且相如素贱人──吴广素爱人─素善留侯张良——楚王素信庄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素不闻诗书之训──安之若素、我行我素、素不相识、素昧平生、训练有素 :向来,一向,平时,平常。

●尸位素餐:白白地,空 鱼传尺素(指传递书信) 情愫 15、如影历历,逼取便逝──历历在目: 清晰分明。 历有经过、越过、经历等动词义,副词义有逐个(历记)、普遍(历告)义 16、沃野千里,士民殷富(人口众多,生活富裕)──民殷财阜:富足。 殷还有众多(民殷国富)、震动(熊咆龙吟殷岩泉)、深厚,恳切(情意甚~)、染成赤黑色(血流殷yān地、殷红)等义。

17、恶

①罪恶 不良的行为(无恶不作除恶务尽恶贯满盈 疾恶如仇) 2貌丑、不好(粗衣恶食)

3 讨厌、不喜欢。厌恶憎恶。诽谤 中伤(人有恶苏秦于 燕王者,曰:“ 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4 怎么 哪里 推导提示:“恶”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貌丑(人莫知其子之恶);一是罪恶。容貌丑陋当然“不好”,会

18

令人“讨厌,不喜欢”。

文言成语助记:

怙恶不悛(怙hù: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表恶(嫉妒)其能而不能用也──深恶痛绝、好逸恶劳:厌恶,憎恶。 彼恶知之:怎麽、哪里

18、如有离违,宜别图(筹划,设法)之──励精图治、发愤图强:谋求,图谋。还有考虑、料(不图子自归)等义

19、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吊民伐罪:慰问。 还有凭吊、吊唁、提取(吊卷)、伤痛等义。 比较:掉以轻心 尾大不掉(摆动、摇动)、调虎离山、调包计、掉书袋、吊(收回)销、吊胃口 20、矫世——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匡正时俗)干名──矫枉过正:使曲变直、纠正。〇至邺,矫(假托、假传)魏王令代晋鄙

21、肃宣权旨─心照不宣:说明,宣布,传达,说出。 还有宣扬传播(廉颇宣恶言)、发泄(宣泄)、通、公开、普遍等义。 注意渲染、烜赫一时、寒暄、喧宾夺主等词。 22、率

①循着沿着(率土之滨: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遵循、依照(率教)。率领带领(率兽食人)

2 一定的标准

3一概、一律 、轻率(率尔成章)、大概、一般 推导提示:“率”的本义是“循着,沿着”,就是有所“遵循,依照”。有所“遵循”,当然就会有“一定的标准”,有了标准,所有的人“一律”必须遵从。

文言成语助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咸与维新:一概,全都。

率尔成章(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加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注意:心律不齐、心率过快

23、△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不足为训:值得,能够。 △料大王士卒足(足够、能够,不能解释为值得)以当项王乎? △注意足下(敬称),鼎足(脚)之形,充足满足富足,补足等意义。 24、今操芟夷大难(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略已平矣──夷为平地:削平,削除,平定。注意铲平、杀、平坦等义

25、兴

①起来(夙兴夜寐)起身 2出现(有圣人兴),兴起产生(水波不兴) 发出(望洋兴叹) 创立 3发动(兴师动众) 推导提示:“兴”的本义是“起来,起身”。事物“起来”就是“出现”“发动”的形象表达。由“出现”进一步引申出“创立”(门派,学说等)之义。

成语助记:

大兴土木(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含贬义)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出自《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百废俱兴(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形容建设事业恢复与兴旺景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近义词:万象更新、蒸蒸日上、百废俱举。反义词:百废不举、每况愈下)

26、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 正:审理(追究、查办)。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19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放下武器,捆起铠甲,意译为“停战言降”)──按兵不动:压抑,止住。 “按”还有握住(按剑而跽)、压抑止住(按兵不动) 、巡行巡视(按渝西旧塞、按问、巡按)、按照依照(按功行赏)、考察(按之当今之务、编者按)等意义。

形近字▲取案上器击伤夫人──拍案叫绝、拍案而起:桌子。 安装队 27、四支犹温,一目未瞑──死不瞑目:闭上眼。

辨析:冥、暝和瞑 例:青冥浩荡不见底 冥(深沉地)思苦想 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

文言基础强化2

28、举

①举动举行、发动、起兵(轻举妄动、举大计)

2举起、抬起(举所配玉玦、举目、举案齐眉、举手投足、举目无亲、举重若轻) 3提拔、举荐应举(不识抬举、举贤任能、举贤以自佐、以言举人) 4拿、用攻下、占领(函谷举)

5 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举言-发言、举一反三) 6 考中(举乡试)7 全 尽 推导提示:“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文言成语助记:

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举棋不定:拿。

举家 举国 举世——举国上下(形容词全)、杀人如不能举(副词 尽) 29、故兵法忌之──讳疾忌医、百无禁忌:忌讳。

辨析动词义: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顾忌、畏惧)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肆无忌惮 ?项王为人,意忌(嫉妒)信谗

30、必蹶上将军──一蹶不振:本义跌倒,这里为挫败。

注意声旁“厥”的意思:思厥(他们的)先祖父、大放厥(他的)词、永思厥(那 那个)艰、左丘失明,厥(乃、才)有《国语》

形近字:撅嘴 撅折juēsh? 猖獗 蕨菜 尥蹶子liǎojuě

31、强弩nǔ之末势(从情势上)不能穿鲁缟也──剑拔弩张:一种利用机械发箭的弓。 比较弩的形近字:驽(nú劣)马十驾、呶呶(náo唠叨)不休、妻孥(儿女)等 32、?仗(拿着)剑出行 ?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

?兼仗父兄之烈──仗势欺人、狗仗人势:凭借,依靠 ?明火执仗(兵器总称) 遇丈人,以仗(把拐仗)荷蓧──荷枪实弹:扛,

形近字:仪仗队 仗义疏财 擀面杖 热胀冷缩 脸涨得通红 zhàng 33、请为将军筹之──运筹帷幄:谋划。 注意动词义“谋划”与名词义“计谋”(一筹莫展)的用法区分 34、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擒贼擒王、擒龙缚虎:捉拿。 注意字形:五禽戏、手到擒来等

35、此天以君授孤也──公拆袄,出珠授之──临危授命、授人以柄、授受不亲:交给,给予。

注意受与授的区分:受为被动义,接受遭受忍受遵从等(受宠若惊、立功受奖、受命、受璧、受业——传授学业等)、授为主动义,给教给(授奖大会-—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6、船、粮、战具俱办──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声色俱厉——心胆俱裂:全,都。

比较副词义和动词义:欲呼张良与俱-----遂与之俱出──泥沙俱下、声泪俱下、玉石俱焚、与时俱进(一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