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可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 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 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

相对于狭义、广义的特殊儿童的概念,特殊教育的概念也有狭义、广义之分。对狭义特殊儿童的教育就是狭义的特殊教育,对广义的特殊儿童的教育是广义的特殊教育。在有些国家还提出“特殊需要教育”,这种教育正像1994年6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所说:“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对不同种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又可分别成为盲童教育、聋童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超常儿童教育、言语障碍儿童教育、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教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等。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残疾儿童,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适用的,但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它不仅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特

别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例如教盲童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对聋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弱智儿童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教育训练等。特殊教育更重视早期教育,因为儿童年龄愈小,可塑性愈大,也可以及早保护残疾儿童的残余视力和听力,开发儿童的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错过了最佳期,往往事倍功半。如对聋童没有进行早期语训,就会给今后语言的发展带来很大困难。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也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特殊儿童的体力、智力和人格。通过特殊的教育、教学与训练,传授一定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生活信心、健康的自我意识、生活学习和劳动就业的能力。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些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造成适应困难的儿童,这就使得特殊教育在指导思想,教育、教学和训练方法,教育的设施和手段等方面都与普通教育有一定的区别,需要对特殊教育进行专门的深入的探讨,寻求其内在规律。特殊教育学(Special Pedagogy)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特殊教育学应该是特殊教育活动经验的总结和科学规律的探讨,它涉及特殊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不

同类型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特殊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教育和家长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四、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强调新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家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2.多元智力理论

根据加德纳的说法,智力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是多元的,它们都同样的重要。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力,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智力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基础教育

的目的不是甄别和淘汰,二十引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全纳性教学理论

全纳性教学理论认为“教育要接纳所有类型的学生,这就要学校做出具体努力去适合学生个体的需要,而不是要求一部分学生做出牺牲来适应学校的状况;教育过程应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殊要求,而不是将学生套入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设想之中。”它的意思是说,要让所有学生通过符合其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从而最大限度的缩小学生个体间的差距。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对每个学生并不是“一视同仁”的,而是有区别有侧重的。对不同学生,要根据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不同方式教学,而这种差异越大,类型越多,教训形式就越要灵活多样,面面俱到。因此,我们思考的核心是如何通过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文献综述

方俊明《特殊教育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特殊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多学科的角度阐明特殊教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从历史和现实中总结出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出当代特殊教育的理念和主要内容,相邻学科的基础研究,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