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复习题(第5章含答案)word 下载本文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5章含答案)

一、 是非题

5.1 显影使胶片上的 AgBr 被还原成金属银,从而使胶片变黑。 (√ )

5.2 对曝光不足的底片,可采用增加显影时间或提高显影温度的方法来增加底片黑度, 从而获得符合要求的底片。 ( × )

5.3 胶片在显影液中显影时,如果不进行任何搅动,则胶片上每一部位都会影响紧靠在 它们下方部位的显影。 (√ )

5.4 定影液有两个作用,溶解未曝光的 AgBr 和坚膜作用。 (√ )

5.5 所谓“通透时间”就是指胶片从放入定影液到乳剂层变为透明的这段时间。 (√) 5.6 减少底片上水迹的方法是胶片快速干燥。 ( × )

5.7 胶片表面起网状皱纹可能是胶片处理温度变化急剧而引起的。 (√ ) 5.8 冲洗胶片时,只要使用安全灯,胶片上就不会出现灰雾。 ( × )

5.9 显影液中如果过量增加碳酸钠,在底片上会产生反差降低的不良后果。 (√ ) 5.10 使用被划伤的铅箔增感屏照相,底片上会出现与划伤相应的清晰的黑线。 (√) 5.11 胶片上静电花纹的产生是由于射线管两端的电压过高的原因。 ( × ) 5.12 射线底片上产生亮的月牙形痕迹的原因可能是曝光前使胶片弯曲。 (√ ) 5.13 射线底片上产生黑的月牙形痕迹的原因可能是曝光后使胶片弯曲。 (√ )

5.14 如果显影时间过长,有些未曝光的 AgBr 也会被还原,从而增大了底片灰雾。 (√) 5.15 显影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则显影速度减慢,故借助于碱使显影液保持一定 PH 值。(√)

5.16 定影液的氢离子浓度越高,定影能力就越强。 ( × )

5.17 胶片未曝光部分变为透明时,即说明定影过程已经完成。 ( × ) 5.18 因为铁不耐腐蚀且容易生锈,所以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显影液。 ( × ) 5.19 溴化钾除了抑制灰雾的作用外,还有增大反差的作用。 ( × ) 5.20 显影时搅动不仅能够使显影速度加快,还有提高反差的作用。 (√ )

5.21 所谓“超加和性”是指米吐尔和菲尼酮配合使用, 显影速度大大提高的现象。( × ) 二、 选择题

5.1 显影的目的是( B )

A.使曝光的金属银转变为溴化银; B.使曝光的溴化银转变为金属银;

1

C.去除未曝光的溴化银; D.去除已曝光的溴化银。 5.2 显影液的主要成分是( D )

A.显像剂和促进剂; B.保护剂; C.抑制剂; D.以上全是。 5.3 显像剂通常采用( C )

A.亚硫酸钠; B.溴化钾; C.米吐尔和对苯二酚; D.碳酸钠。 5.4 显影液中的促进剂通常采用( D )

A.亚硫酸钠; B.溴化钾; C.菲尼铜; D.碳酸钠。 5.5 显影液中的保护剂通常采用( A )

A.亚硫酸钠; B.溴化钾; C.菲尼铜; D.碳酸钠。 5.6 显影液中的抑制剂通常采用( B )

A.亚硫酸钠; B.溴化钾; C.菲尼铜; D.氢氧化钠。 5.7 显影操作时,不断搅动底片的目的是( B )

A.使未曝光的溴化银粒子脱落; B.驱除附在底片表面的气孔,使显影均匀,加快显影; C.使曝过光的溴化银加速溶解; D.以上全是。

5.8 在显影过程中应翻动胶片或搅动显影液,其目的是( B ) A.保护胶片时,使其免受过大压力; B.使胶片表面的显影液更新; C.使胶片表面上未曝光的银粒子散开; D.防止产生网状皱纹。 5.9 显影时,哪一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影象颗粒粗大?( D )

A.显影液活力降低; B.显影液搅动过度; C.显影时间过短; D.显影温度过高。 5.10 以下关于显影剂性质的叙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C )

A.对苯二酚显影反差小; B.菲尼酮可取代对笨二酚与米吐组成显影剂; C.当温度降低时,对苯二酚显影能力显著降低,米吐尔则不明显; D.当碱度增大时,米吐尔显影能力显著提高,对苯二酚则不明显。 5.11 定影液中的定影剂通常采用 A

A.硫代硫酸钠; B.冰醋酸; C.明矾; D.亚硫酸钠。 5.12 定影液使用一定的时间后失效其原因是( D)

A.主要起作用的成分已挥发; B.主要起作用的成分已沉淀; C.主要起作用的成分已变质; D.定影液里可溶性的银盐浓度太高。 5.13 在定影操作时定影时间一般为( C)

A.20 分钟 B.底片通透即可 C.通透时间的2倍 D.30分钟

2

5.14 定影液是一种 (A)

A.酸性溶液; B.碱性溶液; C.中性溶液; D.二者均不是。 5.15 在定影液中能抑制硫代硫酸钠被分解析出硫的化学药品是( D) A.CH3COOH2 B.H3BO3 C.Na2SO4 D.Na2SO3 5.16 以下关于定影液配制的叙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B ) A.亚硫酸钠应在加酸之前溶解; B.硫代硫酸钠应在加酸之后溶解; C.硫酸铝钾应在加酸之后溶解; D.酸性剂除加入醋酸外还应加入硼酸。 5.17 以下哪一种材料不适宜用作盛放洗片液的容器( D ) A.塑料

B.不锈钢

C.搪瓷

D.铝

5.18 显影速度变慢,反差减小,灰雾增大,引起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D ) A.显影温度过高 B.显影时间过短 C.显影时搅动不足 D.显影液老化 5.19 硼砂在显影液中的作用是( B ) A.还原剂

B.促进剂

C.保护剂

D.酸性剂

5.20 硫酸铝钾在定影液中的作用是( C ) A.定影剂 B.保护剂 C.坚膜剂 D.酸性剂

5.21 配制定影液时,如果在加酸之前就加入硫酸铝钾,则会发生硫酸铝钾被( D ) A.氧化 B.还原 C.抑制 D.水解

5.22 盛放显影液的显影槽不用时应用盖盖好,这主要是为了( A ) A.防止药液氧化 B.防止落进灰尘 C.防止水分蒸发 D.防止温度变化 5.23 显影配方中哪一项改变会导致影象灰雾增大,颗粒变粗( C ) A.米吐尔改为菲尼酮 B.增大亚硫酸钠用量 C.硫酸钠改为氢氧化钠 D.增大溴化钾用量

5.24 以下关于停显液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D ) A.停显液为酸性溶液

B.使用停显液可防止两色性雾鬻产生 C.使用停显影可防止定影液被污染

D.为防止药膜损伤,可在停显液中加入坚膜剂无水亚硫酸钠 三、 问答题

84.叙述胶片处理的药液配置时注意事项?

答:1.配液的容器应使用玻璃、搪瓷或塑料制品,也可使用不锈钢制品,搅拌棒也应用

3

上述材料制作,切忌使用铜、铁、铝制品。

2.配液用水可使用蒸馏水。去离子水,煮沸后冷却水或自来水,对井水或河水应进行再制,以降低硬度、提高纯度;

3.配置显影液的水温一般在30℃-50℃,水温太高会促使某些药品氧化,太低又会使某些药品不易溶解。配制定影液的水温可升至 60℃-70℃,因为硫代硫酸钠溶解时会大量吸热;

4.配液时应按配方中规定的次序进行,待前一种药品溶解后方可下一种药品,切不可随意颠倒次序;

5.配液时应不停的搅拌,以加速溶解,但显影液的搅拌不宜过于激烈,且应朝着一个方向进行,以免反生显影剂氧化现象;

6.配液时宜先取总体积四分之三的水量,待全部药品溶解后再加水至所要求的体积,配好的药液应静置 24h 后再使用。 85.叙述显影液的成分和作用?

答:显影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显影剂-米吐尔对苯二酚或菲尼酮对苯二酚,将感光的卤化银还原成金属银; 保护剂-亚硫酸钠,阻止显影剂与氧发生作用,使其不被氧化; 促进剂-碳酸钠、硼砂、氢氧化钠、增强显影剂的显影能力和速度; 抑制剂-溴化钾,苯并三氮唑,抑制灰雾的产生。 86.影响显影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显影的因素很多,除了配方外,显影时间、温度、搅动情况和显影液老化程度对显影有明显影响。

1.显影时间:对于手工处理,大多规定为 4min—6min.显影时间进一步延长,虽然黑度和反差会增加,但影像颗粒和灰雾也将增大。而显影时间过短,将导致黑度和反差不足。

2.显影温度:手工处理的显影配方推荐的显影温度多在 18℃-20℃.温度高时显影速度快,影像反差大,同时灰雾度也增大。颗粒变粗,此时药膜松软,容易划伤或脱落,温度低时显影速度慢,影像反差降低。

3.搅动情况:在显影过程中进行搅动,可以是乳剂膜表面不断地与新鲜药液接触并发生作用,这样不仅使显影作用均匀;此外也提高底片反差。如果胶片在显影液中静止不动,会使反应的溴化物无法扩散,造成显影不均匀的条纹。

4.显影液老化程度:显影液的活性取决于显影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显影液的 PH 值,显影液在使用过程中,显影剂浓度逐渐减少,显影剂氧化物逐渐增加,PH 值逐渐降低,溶液中卤化物离子逐渐增加,将导致显影作用减弱,活性降低,显影速度变慢,底片反差减小,

4

灰雾增大。

87.叙述定影液的成分及作用。

答:定影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如下:定影剂—硫代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铵。与银离子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络合物,从而把卤化银从胶片的乳剂层中除去。 保护剂—亚硫酸钠。保护定影剂,防止其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分解析出硫而失效。 坚膜剂—硫酸铝钾或硫酸铬钾,减少胶片乳剂层吸水膨胀变软的程度,减少划伤和药膜脱落。 酸性剂—醋酸和硼酸。中和胶片带来的碱性物质并防止坚膜剂水解。 88.影响定影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定影的因素主要有:定影时间,定影温度,定影液老化程度,以及定影时的搅动。

(1)定影时间:定影过程中,胶片乳化膜的乳黄色消失。变为透明的现象称为“通透”,从胶片放人定影液直至通透的这段时间称为“通透时间”。通透现象出现意味着胶片乳剂层中未显影的卤化银已被定影剂溶解,但要使被溶解的银盐从乳剂中渗出进人定影液,还需要附加时间。因此,定影时间应明显多于通透时间。为保险起见,规定整个定影时间为通透时间的 2 倍。

(2)定影温度:温度影响到定影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定影速度将加快。但如果温度过高,胶片乳剂膜过渡膨胀,容易造成划伤或药膜脱落。因此需要对定影温度作适当控制,通常规定为 16℃-24℃.

(3)定影液的老化:定影液在使用过程中定影剂不断消耗,浓度变小,而银的络合物和卤化物不目度增大,使得定影速度越来越慢,同时老化的定影液在定影时会生成一些较难溶的银盐络合物残留在乳剂层中,经过若干时间后,会分解出硫化银,使底片变黄。

(4)搅动情况:搅动可以提高定影速度,并使定影均匀。 89.相对于手工处理胶片而言,自动洗片机处理有哪些优点?

答:自动洗片机采用连续冲洗方式,能自动完成显影、定影、水洗、烘干整个暗室处理过程,与手工处理胶片相比有以下优点:

1.速度快—自动洗片机能在 8min-12min 内提供干燥好的可供评定的射线照底片; 2.效率高-每小时约可处理 360mm×100mm 胶片 100 张-200 张;

3.质量好—只要摄片条件正常,通过自动洗片机处理的底片表面光洁,性能稳定,像质好。 4.劳动强度低—操作真只需将胶片逐张输入自动洗片机即可,对操作者的技术熟练要求不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