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合集)安徽省滁州定远县高中联考2019-2020学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 图文 下载本文

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包裹多了,肯定会产生垃圾。快递只是运输环节,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

尽快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包装过度”与“安全所需”,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消费者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选自2017年3月2日《深圳特区报》)

材料二:

图1

图2

(选自《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

材料三: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买家既想让“宝贝”拥有“金钟罩”,又为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物烦恼;店家担心快递途中物品受损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个严严实实,成本自然就高出许多;快递公司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只好望“包”兴叹,回收与不回收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规范和整治是重点,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

(选自《快递包装的“纠结”与绿色金融》)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除此之外,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

(选自“中国物流产品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于是,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

B.网购包裹的包装材料过多让卖家和快递公司都陷入了很无奈的境地,他们都想节约成本,但又怕商品损坏,造成损失,遭到索赔。

C.我国重点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治,但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对策。

D.德国和美国对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美国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还适当免除回收企业的相关税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国家如果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相比推荐性指标而言,对商家、快递公司、回收企业的约束力会更强,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

B.材料二图2表明,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由快递公司、政府、包装公司、消费者等负责,认为应由快递公司负责的人数最多,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人数居其次。

C.根据材料二图1可知,大家不愿意将快递包装送回收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害怕自己的信息泄漏,二是认为将其送回收站太麻烦。

D.美国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措施,既可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因此比德国的措施更好。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眼金睛 侯发山

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一般杂技演员都有绝招,否则,难以在这个行当里混,一招鲜,吃遍天嘛。可能大家都看过“口中喷火”的杂技,演员嘴里能喷出长长的火龙,或一团一团的火球。大高早就不玩这个了。按他的说法,这个是初级的,他玩的是眼中喷火,两股火苗从眼睛里喷出,像两条火蛇一样,而且,不是直线飞射,带拐弯的,像是舞蹈着的火龙。想想就很精彩,刺激。当初,这个杂技没名字,传得久了,大家就叫它“火眼金睛”。

大高有个徒弟叫阿三。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阿三一直想学习“火眼金晴”,这也是他当初拜大高为师的原因,大高没有答应。问的次数多了,大高就告诉阿三,说眼里喷火是所有火术表演中最危险的,演员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艺,竭尽所能去保证自身和周围观众的安全。因为表演过程需要火焰、易燃物和有毒燃料的参与,一不小心非死即伤。

这话说得语重心长,阿三却不以为然,以为大高自私,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跟老辈子那些师傅一样,都要留一手。

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阿三耳濡目染,加上偷偷观看师傅练习,也学得八九不离十。私下里,阿三瞒着师傅训练。阿三练习的时候,没有使用燃料,他倒不是怕危险,怕被师傅发现,就用水来替代燃料练习,练习的重点是如何控制喷射的方向和连贯性。

这天,阿三的老父亲老树来看望阿三。阿三正在配燃料(这个配方大高倒没有隐瞒,每次表演都安排阿三配制),当晚有一场表演,阿三不敢怠慢。老树看到地上滚落的空酒瓶,顺嘴问道:“用酒代替燃料? 咋不用汽油和酒精呢?”阿三说:“师傅说过,汽油和酒精是最危险的,千万不能使用,一不小心就会烧伤演员。”

老树问阿三:“你还没学会‘火眼金睛’?” 阿三哀怨地说:“师傅不教我。”

老树叹口气,好久,才恨恨地说:“当年我送你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这个独门绝技。” 阿三说:“我偷偷学着呢。” “阿三,阿三。”前台大高在喊。 “来了,师傅!”阿三应答着出去了。

大高说:“阿三,今天晚上你表演‘火眼金睛’。”

“师傅,我,我……”阿三有点不自然,莫非师傅知道自己偷学的事儿?

大高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拍了拍阿三的肩膀,说:“今天不是你老父亲来了吗? 你就好好给他老人家表演一番,我知道你能行的。不慌张,我给你当助手。”

“师傅……”阿三的不自然很快被感动代替。

接下来,大高就给阿三讲解了几个要点,然后鼓励他上台表演。 就这样,阿三几个跟头的热身之后,开始正式表演“火眼金睛”。

没想到,两股火苗刚从阿三的眼里喷出,只听阿三“啊”地惨叫一声倒在地上,不停地在大桌上翻滚———阿三的两只眼睛着火了!

大高明白过来后急忙扑火。后来,阿三被送往医院,性命无忧,两只眼睛给烧毁了。

阿三的父亲老树要到官府告大高。大高求情道:“阿三残废了,今后怎么生活?不如让他跟着我,我保证一辈子照顾他,并教他几个能够养活自己的杂技。”

老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后来,师傅两人无意中说起那次意外。大高说,那次燃料被人更换,添加了汽油。 阿三大吃一惊,气愤地说:“师傅,果真如此?您怎么不报官啊?” “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大高说罢,长叹一声。

其实,大高已经猜测到,那次从中做手脚的是阿三的父亲老树,害怕自己吃官司,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大高知道,一旦猜测被证实,老树的牢狱之灾是免不掉的。阿三呢? 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

所以,大高没有报官。

有一次回家,阿三跟父亲老树说起这事。老树默了半天,才说:“阿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

阿三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这天父亲跟往常不一样,有点怪怪的。

不过,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以至于到了今天,这门杂技也就失传了。

(节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6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叙事巧妙,开篇入题,简单的一句“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B.“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既暗示了阿三没学到“火眼金睛”绝技的原因,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大高认为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所以他虽然怀疑老树在燃料中做了手脚,却只好无奈地做出了不报官,自己一辈子照顾阿三的选择。

D.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巧用俗语,朴实无华而又极富表现力,像文中的“一招鲜,吃遍天”“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读来自然亲切。

8.小说开头描写杂技“火眼金睛”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为什么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和,字鼎臣,濠人。幼有奇志,嬉戏尝习骑射。及长,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从大军伐士诚克太湖水寨下吴江州围平江战于阊门飞炮伤左臂召还应天创愈复往攻克之论功赐金帛。从大将军西征,拔河中。徇东胜、大同、宣府皆有功。还,封中山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