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概述 - 图文 下载本文

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5

第四讲 宏观经济政策和效果

一、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急定器的作用越大?(选择或简答)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经济衰退→收入↓→纳税人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幅度大于收入↓幅度→抑制衰退幅度。反之则反,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无论经济衰退还是繁荣,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时税率不变,只是影响税收高低变化。

二、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或简答)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6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利息率变动→总需求变动→反萧条抑过热 三、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论述)

答题要点: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义,2当前经济形势及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3当前效果评价及对未来的建议展望。

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的干预手段和措施。

短期内国民收入的波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总需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总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以期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四个目标会经常出现矛盾,难以同时实现。

因此,如何确定重点政策目标?如何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既要受制于政策制定者对各项政策目标的重要性的理解,又要考虑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同时还要考虑政治因素。

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动调节总需求,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的运用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 1、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松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从而总需求增大,就业扩大

2、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旺盛,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紧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从而总需求下降,通货膨胀消失

财政政策的斟酌使用与自动稳定机制

1.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2.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衰退→收入↓→纳税人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幅度大于收入↓幅度→抑制衰退幅度

反之则反,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衰退→失业↑→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幅度→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幅度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政策工具包括:再贴现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

传导机制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利息率变动→总需求变动→反萧条抑过热 调整再贴现率:

? 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息率。贴现率政策就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整货币供应量与利息率。

? 贴现率政策也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

? 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通常是相互配合的。

? 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变动是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债券,以调整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

? 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因银行的类型、存款的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等不同而有所差别。 ? 中央银行改变准备金率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

? 由于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变动,所以,政府只在少数场合才使用

7

这种工具。

从近几年历史看,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但也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并带来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局面。同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减产,粮价逐步攀升,带动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的明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

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稳健财政政策,不同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也不同于紧缩性财政政策。而是在总量调控的同时着重进行结构调整其核心是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2008年年底国际金融次贷危机促使我国再次启动扩张性政策: 财政政策——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家电下乡,购车补贴。

货币政策——降息:2008年9月以后到年末,连续4次下调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从7.47%降至4.86%。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增加货币投放。 2009年下半年开始,经济逐渐复苏。 当前宏观调控的隐忧

1、高增长率下,失业率却没有明显下降 2、投资过热而消费平稳,形成强烈反差。

2006年以来,特别是2009年,投资需求增长超过30%,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相应也进一步提高,投资对增长的贡献超过60%,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在40%以下。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过于凶猛的结果就是导致了钢材等生产资料供应紧张,价位高居不下。生产资料一紧张,电力便开始紧张。电力主要是火电,火电靠煤,煤炭一紧张,接下来车皮难要,铁路运力马上绷紧,“煤——电——运”一系列全面告急。

按说投资需求一上来,企业存货就应该大量出仓了。但是,企业现有存货没有明显减少,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加快。

消费市场调查表明,眼下70%的商品供过于求,供求平衡的商品百分之十几,供不应求的商品占不到10%。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2013年1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5%,全年上涨2.6%,远远控制在全年3.5%的物价调控目标以内。专家分析认为,物价调控目标成功完成,但未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