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7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 图文 下载本文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规划说明

5、《安徽省池州市齐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6、《池州平天湖景区南部湿地公园概念性总体规划》 7、《池州平天湖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要地段城市设计》 8、《池州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9、《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4.2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6年 远期:2016—2030年

4.3规划指导思想

保护原山源水,因借人文水脉,善结九华佛缘,适享生态休闲

保护原山源水:保护是所有开发建设活动的首要前置原则,一切对自然山林水体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破坏的建设项目禁止进入湖区。

因借人文水脉:依托池州悠久的历史人文积淀和川泽水系,营造充满文化气息的整体环境景观。

善结九华佛缘:池州因九华山“莲花佛国”之号而闻名天下,平天湖区作为与九华山景区遥相呼应、相辅相成的休闲目的地,应积极吸纳九华山景区带来的大量客源,开辟池州城区新的旅游增长点。

适享生态休闲:平天湖区山水相依,自然风光优美,宜与九华山景区错位经营,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适度开展生态休闲旅游项目。

严格执行有关法规、条例和规范,认真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池州市的城市功能为依托,以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为前提,以积极保护和科学开发为手段,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宗旨,把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城市和景区相映衬、人与自然相协调、保护和利用相平衡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4.4规划原则

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全面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严格保护齐山—平天湖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面向“发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所 22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规划说明

展”这一主题,立足整个风景区,统一、有度、有序、有节律地进行资源的管理、开发、保护与培育,实施滚动发展,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充分发挥齐山—平天湖的资源优势,注重传统文化展示与自然资源开发的有机结合,使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扩大齐山人文景观在国内外文化圈的影响,提高平天湖自然资源的景观效果,面向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品位。

4.4.4执行规范,突出重点的原则

以国家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为标准,结合齐山—平天湖实际,重点研究:发展目标、分区规划、保护培育以及游览设施规划。对规范要求的其他内容作相应的探索。

第五章 风景区规划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5.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区域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其范围北起清溪河故道—清溪大道,东至牧之路,南抵陵阳大道,西邻平天湖路。规划总面积约40.6平方公里,包括核心景区及统筹控制区,清溪大道以北的上小湖地区为统筹控制区。

5.2风景区性质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以诗情画意为表征,以一湖山水为生态载体,具有鲜明的雅文化特征,是开展观光、文化、科研教育和城市居民游憩活动,滨江的山水人文湿地型风景名胜区。

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九华山风景区是国际知名的佛教道场,拥有灵秀的山岳景观,未来将形成特色化的国际康体养生度假中心、养生名山,服务范围以国际国内旅游为主。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则依托池州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服务于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居民,开展休闲、健身、度假、水上运动休闲等活动。两者目标客户各有所侧重,未来宜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展推进。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所 23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规划说明

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作为池州城市中重要的湖泊水系,定位各有所不同。平天湖、齐山湖主要定位为风景游赏湖,天堂湖定位为城市文化景观湖,丰收湖定位为山水新城滨水景观湖。

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杏花村以杜牧清明诗中意境,着力打造“名人、名村、名酒、名诗”,充分展示千古杏花村的历史文化,提升其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功能。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则依托齐山历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自然山水资源打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比而言,杏花村侧重旅游、消费,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侧重自然、健身,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完善池州城区旅游体系。

5.3风景区发展目标

与国内其他湖泊型公园的成功经验为借鉴,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应力争做到

更自然、更生态、更健身、更超然

在本规划期内,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完善风景区游览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统筹池州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成为池州市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龙头,九华山风景区的协同发展区,安徽省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风景事业与旅游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成为区域范围知名的旅游胜地。

4、历史文化保护与弘扬的典范,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环境一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六章 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6.1风景区定位

综合分析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池州市的关系,依据池州市总体规划,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定位为城郊(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其接待服务及主要基础设施依托于池州市,并与池州市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目前《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正在修编之中,城市利用滨水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所 24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规划说明

生活岸线、滨江产业园区形成滨江城市景观,提升滨江环境品质。齐山—平天湖作为城市绿心,以白洋河、秋浦河作为组织城市空间的生态廊道,形成滨江环湖,依山绕水的生态城市格局。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老城区、东部新城区、 站前区、 教育园区共同形成池州城市“一城五区”的空间格局

6.2景区概念结构

旅游空间结构:东西向主轴横贯池州老城、清溪景观带、森林公园、莲花台至望九华,这既是平天湖片区的空间主轴,也是城市的文脉所在。四方节点(莲花台、青天塔、望华楼、太白岛)是湖区的重要支撑,这四个节点一俟成型,则整个湖区的体架构就能得以确立,其余建设便可顺势而为,循序渐进。

风景名胜区结构:根据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整体地形地貌和空间结构,规划将风景区分为三大圈层,即核心水体圈层、近岸活动圈层和山林生态保育圈层。以三大圈层为引导,积极打造符合其特色要求的旅游服务设施。

6.3景区划分

6.3.1划分原则

1、根据景物价值,把景观特点类似的区域并入同一景区,以形成各具特色、一定规模并相对独立的游览系统。

2、便于组织整个风景区的游览路线,向游人展示最丰富的景观内容。 3、应注意保护自然地貌及景物的完整性,尽量以自然山脊、峡谷、溪流、道路为景区边界,提高可识别性。

6.3.2景区划分

根据上述原则,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划分为5个景区,即:齐山景区、碧山景区、平天湖景区、湿地景区、桃源景区。5个景区的总面积为36.6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90%。清溪大道以北的上小湖地区为生态修复区,平天湖路以西的森林公园为湿地森林区。

6.4功能分区

我国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美学、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二、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三、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四、发展旅游业,发挥经济效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所以说风景名胜区的功能是综合性的,但是具体到一个风景区内部而言,由于不同的空间地段表现出来的资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所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