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课时作业5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含答案 精品 下载本文

C.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我国形成了良好的“双创”氛围,国人的创新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持久动能。

D.去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5万亿元,有6亿人参与分享,有预测认为,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不低于40%左右的增速。

解析:A项,搭配不当。“思想的深刻”应为“深刻的思想”;“空间”应为“时空”;B项,用词不当。副词“甚至”不当,此处没有强调突出,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D项,前后矛盾。“不低于”“左右”矛盾。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李明将自己的作文交给文学社王老师说:“奉上大作一篇,我才疏学浅,文中谬误一定不少,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B.我今天作为一个长者跟你们讲,也许有人会说这老家伙是在倚老卖老,但是我见得太多了,我有必要告诉你们一点人生的经验。

C.我令郎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考上了他心仪的大学,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代表全家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D.今天的活动也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文学院李教授也来到这里,并就今天的话题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解析:A项,“大作”,敬辞,称对方的著作,用在此处不得体。C项,“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子,用在此处不得体。D项,“高见”“洗耳恭听”都是敬辞,用在此处不得体。

答案:B

4.下面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 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段的叙述对象是广东盆景,据此可断定③是首句;②⑥构成因果关系,叙述广东盆景的特点;④①⑤叙述其历史。顺序应是:对象—特征—历史。

答案:③②⑥④①⑤

5.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除了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音、颜色两个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答案:(1)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①。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②。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①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岁方出仕,之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从事:从政。②沧洲:水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7.以下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鬓惊秋”即“为鬓生白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

B.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

C.“雅志”句说做官妨碍了谢安隐居志愿的实现,这隐含着词人对贪恋功名者的批判。

D.结句引用“求田问舍”典,自比许汜,言自己已无忧国之心,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

E.本词结构清晰,“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三句承上启下,上

片咏史,下片抒怀。

解析:A项,“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错;D项,“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错。

答案:AD

8.词序末两句说“要以谢安没能早退为戒,要以退隐后兄弟相从的快乐作为安慰”,请结合全词分析这两句话在词中的具体体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词序交代写作原由和目的,末两句概括了此词主旨。上片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 下片述怀,设想兄弟俩早日“退而相从之乐”。解题时要结合上下片词句具体解读“不早退”“戒”“退”“相从之乐”等词。

答案:“以不早退为戒”:上片写谢安本抱有功成身退的心愿,可结果却是“扶病入西州”,从而产生“退隐的雅志”困于“轩冕”的“遗恨”,而谢安的“遗恨”正是苏轼引以为“不早退”的鉴戒;

“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下片设想辞官归隐后的情景——在归家途中,每有“佳处”则可尽情游玩;同时设想兄弟相聚,可尽兴喝酒唱歌,无拘无束,而这些“相从之乐”正是对归隐的最大安慰。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庭芳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