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学 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8、?圈闭的成因分类,如下表

9、构造圈闭:凡是储集层顶面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构造油气藏:在构造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聚集。(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刺穿油气藏、裂缝油气藏)

10、?背斜圈闭:指储集层顶面拱起,沿储层顶面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

背斜圈闭的成因:主要有岩层受侧向挤压而成;或差异性升降运动而造成;或与断层活动有关(如逆牵引背斜)。此外,地下塑性物质的上升活动,亦可形成背斜圈闭。

?背斜圈闭的特征:①满足圈闭三要素的背斜;②组成背斜的地层为渗透性地层和非渗透性地层,且渗透性储层顶面及周边为非渗透地层遮挡;③背斜圈闭的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面积。

11、背斜油气藏: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特点:①在背斜油气藏内,由于重力分异的结果,气占据背斜的顶部,油居中呈环带状分布,水在下面托着油气。在静水条件下,油气和油水界面是水平的,含气和含油边界都平行背斜储集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②油气聚集严格受背斜圈闭的控制,超出圈闭范围即不含油。一般轴部含油气性较翼部好,烃柱高度应小于或等于闭合度。有的油气藏存在明显的油水过渡带。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③背斜油气藏的含油层系在油气藏范围内分布较广,储集物性较好且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多层性。④背斜油气藏大多数构造形态较完整,虽然经常有断层存在,但断距较小,不起分割油气藏的作用。

12、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差异升降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滚动背斜油气藏

(1)挤压背斜油气藏:指在由侧压应力挤压为主的褶皱作用而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特点:①两翼地层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②闭合高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③由于地层变形比较剧烈,与背斜圈闭形成的同时,经常伴生有断裂;④常见于褶皱区的山前坳陷及山间坳陷

等构造单位内,常成排成带出现。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由于基底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构造。 特点:①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高度较小,闭合面积较大(与褶皱区比较);②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常成组成带出现,组成长垣或大隆起。

(3)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在上覆不均衡重力负荷及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塑性层蠕动抬升,使上覆地层变形形成底辟拱升背斜圈闭。

特点:背斜的轴部往往发育堑式或放射状断裂系统,顶部陷落,断层将其复杂化。

(4)披覆背斜油气藏:与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也称为披盖构造或差异压实背斜。 特点:①基底突起可由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组成。②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常较薄,而其周围的沉积物则较厚.。③披背斜覆顶平翼稍陡,幅度下大上小。④披覆背斜常反映下伏潜山的形状,但其闭合度总是比潜山高度小,并向上递减,倾角也是向上减小。 (5)滚动背斜油气藏:是沉积过程中同生断层作用的结果。在断块活动及重力滑动作用下,堆积在同生断层下降盘上的砂泥岩地层沿断层面下滑,使地层产生逆牵引而形成。

特点:①向深部,背斜高点逐渐偏移,其偏移的轨迹大体与断层面平行。②构造幅度中部较大,深浅层较小。③位于向坳陷倾斜的同生断层下降盘,多为小型宽缓不对称的短轴背斜,近断层一翼稍陡,远断层一翼平缓。④常有反向调整断层。

13、?断层圈闭: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 断层油气藏:在断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

?断层圈闭的形成机理:不同的断层、同一条断层的不同部位(纵向、横向)和不同时期,其封闭性可能不同。

取决因素:断层活动性;断层两侧岩性对置关系;断移地层中泥岩厚度;断层面的胶结程度;断层产状、断距与埋深。

实质:断层面排替压力大;断层上盘对接岩性排替压力大。 封闭原因:对接封闭;粘土滑抹封闭;成岩封闭;沥青封闭

14、?断层圈闭的特点:①断层线与构造等高线或与岩性尖灭线必须组成闭合的;②地层的上倾方向为断层所封闭;③断层圈闭的闭合高度及闭合面积,决定于断距的大小及其与盖层、储集层厚度的关系。④若断距使盖层将储集层全部遮挡所示,则所形成圈闭的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也大,圈闭面积等于溢出点等高线和断层线所圈闭的面积;若盖层只封闭住储集层的上部,则储集层上部的封闭部分亦可形成圈闭,但其闭合高度小于储集层的厚度,其圈闭面积也小。 15、?断层油气藏的特点:①油气层上倾方向或各个方向被断层所限;②断层发育使油气藏复杂化,断层油气藏具有多、杂、乱、散的特点。在构造复杂的断裂带,断层油气藏形式、个数较多,油气水关系复杂,各断块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和含油面积都很不一致,含油断块分散,分割性强。③断层附近储集层渗透性变好。沿断裂带的岩石,常被挤压而破裂形成裂隙,增大了储集层的渗透性,使油气富集于断层附近。④断层油气藏的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取决于断距大小,盖层和储集层厚度,同时还与断层位置及性质有关。⑤油气富集带常在断层靠近油源一侧。

16、断层油气藏类型:①弯曲或交错断层与单斜地层结合形成的圈闭和油气藏;②三个或更多断层与单斜或弯曲地层结合形成的断层或断块圈闭和油气藏;③单-断层与褶皱(或背斜一部分)结合形成的断层圈闭和油气藏;④逆和逆掩断层与背斜的一部分结合形成的断层圈闭和油气藏。

17、刺穿圈闭:指地下深处的岩体侵入到上覆沉积岩中,使储集层发生变形、并直接与刺穿岩体结合而形成的圈闭。在刺穿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刺穿油气藏。

形成机理:造成刺穿的可塑性岩体包括盐、膏、软泥和岩浆岩等,它们形成的刺穿圈闭相应地称为盐、膏、软泥及岩浆岩刺穿圈闭。

刺穿油气藏特点:①油气在上倾方向一侧被刺穿岩体所限,其下倾方向油气水边界仍与构造等高线保持平行或基本平行;②油气藏大多数呈层状展布,具有较好的孔渗性,连通性较好。 刺穿油气藏类型:盐刺穿构造是一种生长构造,在形成刺穿圈闭同时,常伴有断裂、岩性尖灭、不整合圈闭和断层圈闭等,这些圈闭内同样可以形成相应的油气藏。

直接与刺穿岩体有关的圈闭和油气藏:①盐栓(核)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②盐帽沿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③盐帽内的透镜体圈闭和油气藏。

与刺穿岩体有成因联系的伴生圈闭和油气藏:①盐背斜圈闭和油气藏;②断层圈闭和油气藏;③盐栓周围的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④岩性尖灭圈闭和油气藏。 按刺穿岩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盐体刺穿、泥火山刺穿和岩浆岩刺穿等

18、裂缝性圈闭:在致密、性脆的非渗透性岩层中,由于构造作用或其它改造作用,裂缝可以特别发育,从而导致出现孔隙和渗透性变好的局部地区,当其周围被非渗透性围岩所限,形成的圈闭称裂缝性圈闭

形成机理:储集层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分为背斜构造控制和岩性控制两类。

裂缝性油气藏特点:①裂缝性油气藏储集层的原始孔隙率高低不一,渗透率均极低,但在裂缝发育带的渗透率很高,其储渗空间发育分布极不均一,同一储集层的不同部位,储集性能相差悬殊。②裂缝的发育分布情况与区域构造背景、褶皱强度、储层岩性、厚度和层序组合等有密切关系。③裂缝性油气藏在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和井喷现象,且放空和漏失的井段和层位,往往是产层所在的井段和层位。④由于裂缝发育带可垂直切穿多层岩层,把原来互相隔绝的储集空间沟通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储集空间。⑤油气井产量高,但差别大,油气分布极不均一。

裂缝性油气藏类型:按其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及重要性,可分为碳酸盐岩和其它岩类裂缝性油气藏两大类。

19、?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礁型油气藏、沥青封闭气藏

20、岩性油气藏:凡是储集层的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其四周或上倾方向和顶、底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圈闭,称为岩性圈闭。在岩性圈闭中聚集油气后称岩性油气藏。 形成机理:在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岩性变化所造成的岩性圈闭称为沉积圈闭。在成岩、后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岩性圈闭,称为成岩圈闭。

沉积圈闭:①透镜型(储集层四周均被非渗透岩层封闭);②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储集层上

倾方向和顶、底被非渗透岩层封闭)。

成岩圈闭:储集层的一部分变为非渗透性遮挡而形成圈闭;非储集层的一部分变为渗透性储集体,其四周或上倾方向被封闭。以溶蚀和次生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岩性圈闭最为重要。 21、岩性油气藏特点

①种类很多,主要受沉积条件控制,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点;②储集层的连续性较差,难以形成大型油气藏,但不同层位储集体可叠合连片;③储集层多为碎屑岩储层,且大多与生油层属同一层位,常为自生自储式油气藏;④四周被不渗透地层封闭,受水动力及水化学作用影响小,原油性质较好;⑤由于非渗透性边界所限,各含油气砂体零星分布,油源及能量补给慢,故油气产量递减快,但单井生产时间较长。

22、岩性油气藏类型:透镜型岩性油气藏、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

23、不整合油气藏: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并被封闭所形成的圈闭。在该类圈闭中聚集油气后称不整合油气藏。

形成机理:储集层可以位于不整合面之上或之下。不整合面的封闭对圈闭的形成起主导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有其它因素(如构造因素或岩性因素)配合才能形成圈闭。

不整合圈闭的闭合面积,同样是由不整合遮挡线与储集层顶面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联合构成的闭合区加以确定。 24、不整合油气藏特点

①不整合油气藏上倾方向为不整合遮挡所限,下倾方向油(气)水界面与油(气)层顶面构造等高线相平行或基本平行。②不整合油气藏的储集层岩性和产状多样。有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其它岩类;层状、块状等。③不整合油气藏多发育在地壳升降运动较频繁,沉积岩系之间沉积间断较多的地区。如沉积盆地的隆起和斜坡区。④不整合油气藏伴随的圈闭类型较多,包括大、中、小型油气田。

25、不整合油气藏类型:根据油气藏所处的位置、产状和遮挡条件,可分为三个亚类: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不整合之下的古潜山油气藏。

26、礁型油气藏:具有良好孔、渗性的生物礁储集体被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和下伏水体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在此类圈闭中具集工业性的油气后称礁型油气藏。

形成机理:礁型圈闭形态与生物礁储集体形态有关,其闭合面积既可用礁体顶面的构造等高线按背斜圈闭的原则确定,也可用礁体等高线(即礁体厚度)按岩性圈闭的原则确定。海退时,合适的造礁条件向海盆中心转移,生物礁向海盆中心方向发展;海进时,合适的造礁条件向海岸方向转移,生物礁块向着海岸方向发展。

27、礁型油气藏特点:①礁型油气藏中的油气分布情况主要取决于礁型储集体的均一性。②礁型油气藏储集空间类型多,储集物性好,含油气丰富,一般都具有高产的特征。③礁型油气藏常在一定的古地理环境背景(地台边缘或凹陷边缘)上,成群成带分布,构成一个巨大的含油气带。

28、礁型油气藏类型: 根据礁体的形态及其与陆地的关系可分为:①岸礁(裾礁、边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