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学案) 下载本文

导学案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

理环境的影响 学案

[学习目标] 1.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掌握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了解我国区域地理学研究的成就,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①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②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3.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③粮食、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4.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较少,生产规模④较小,商品率较低,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⑤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二、区域地理研究是中国地理学的伟大传统

1.区域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核心,它完美地反映了地理学⑥地域性特征和⑦综合性特征的结合。

2.我国关于区域分异的叙述最早出现在《⑧禹贡》一类的书籍中。

3.时至今日,区域地理学以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和⑨发展趋向为中心,引入了⑩数量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和系统论等研究方法,以谋求解决在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

我的疑惑

1. 。

2. 。

探究点一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材料】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人教版必修三

导学案

1.假若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阶段Ⅰ时期,该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2.该地区从Ⅱ到Ⅲ阶段,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该阶段哪些因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图示地区从Ⅲ到Ⅳ阶段,农业结构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阶段社会经济部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探究归纳】

1.在图示地区Ⅰ阶段,森林广布,耕地面积小,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此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沼泽广布,地势平坦,土质黏重,水热充足。由于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耕作业发展缓慢。

2.在图示地区Ⅱ到Ⅲ阶段,森林面积越来越少,耕地面积显著增长,该地区进入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该阶段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克服自身的限制条件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3.图示该地区从Ⅲ阶段到Ⅳ阶段农业结构由种植粮食向种植花卉和绿化树转变,这明显是农业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在阶段Ⅳ,长江中下游平原进入工商业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均耕地少(原因是人口、城市密集)、耕地破碎(原因是河湖众多、水网稠密)、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推广,使“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棉仓”地位也让位于南疆和华北平原。其原因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必修三

导学案

【考例探究1】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

工业结构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向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 交通、科技、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经济活动和读图分析能力。阶段一主要开发煤炭资源,阶段二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较快。对照阶段二和阶段三可分析整治表现。

探究点二 区域地理研究是中国地理学的伟大传统 【探究材料】 教材P5阅读材料。

1.区域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及研究对象各是什么?

2.我国对区域地理学的贡献和研究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归纳】

人教版必修三

导学案

1.区域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及研究对象可用下图表示:

2.我国区域地理学研究的成就和贡献如下表所示:

时间 公元前5世纪 13世纪后 20世纪30年代起 内容 《禹贡》 地方志 区域地理考察 贡献 区域分异 区域地理研究之大成 研究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区域地理调查、区划和区域规20世纪50年代始 综合考察 划 20世纪80年代 区域发展与国家建设 推动不同类型地区的开发 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关键目前 内容、方法变革 性问题 【考例探究2】 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

(1)填表说明黄河、恒河的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人教版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