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缓解期:(1)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2)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加减(3)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加减 鹅口疮:口腔、舌上布满白屑,状如鹅口。又名“雪口”

若体虚邪盛者,可蔓延至鼻咽部、气管,影响呼吸和哺乳,甚至危及生命。 西医:白色念珠菌感染

好发:新生儿、早产儿、久病体虚婴幼儿、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者、先天性免疫缺陷。

口腔白屑,点状或块状,周围可见红晕,状如凝乳,不易擦去,擦去后见粘膜潮红,粗糙。不痛,不流涎,一般全身症状轻。 【诊断要点】

症状:舌上、颊内、牙龈、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重者可向咽喉处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偶可累及食管、肠道、气管等。 好发:初生儿、久病体弱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者。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白屑涂片镜检,可见白色念珠菌芽胞及菌丝。 【鉴别诊断】

残留乳块: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可除去。

鹅口疮:不易拭去,若拭去可见口腔粘膜潮红、粗糙。 辨证要点

实证:病程短,白屑堆积较多,周围掀红明显。 虚证:病程长,口腔白屑散在,周围不红。 治疗原则:清火

实证: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生石膏、黄连、黄芩、栀子、生地、竹叶、灯心、甘草)

虚证:滋肾养阴降火——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山萸肉、丹皮、山药、泽泻)

便秘:加火麻仁

小儿口疮临床特征:口腔内舌体、两颊、上颚、唇内、齿龈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

口糜—溃疡面大,上复糜腐(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重症 燕口疮—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 心经:舌为心之苗

脾经:沿食道两旁上行,挟咽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胃经:进入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 肾经:肾脉连舌本 辨证要点 辨脏腑 舌上、舌边—心

口颊、上颚、齿龈、口角—脾胃

治疗原则:实证:清热解毒,泻心脾积热。 虚证: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1)

风热乘脾——银翘散;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散;3)虚火上浮——六

味地黄丸加肉桂

小儿泄泻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重症泄泻:可见小便短小、高热烦渴、神疲萎软、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1) 2) 3)

伤食泻——保和丸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指纹滞 风寒泻——藿香正气散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指纹淡红 湿热泻——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大便水样,或如蛋花

汤样,指纹紫 4)

脾虚泻——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

砂仁、桔梗、甘草)大便稀溏,色淡不臭,色淡不臭;指纹淡 5)

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久泄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

完谷不化,或见脱肛,精神萎靡,指纹色淡 6)

变证: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萎软,目眶及

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7)

变证: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脱水患儿要采用液体疗法。第一天补液总量为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厌食:常见的脾胃病证。以长时期的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甚则拒食为特点。 疰夏:少见,虽以食欲不振为主症但发病有季节性,有“春夏剧,秋冬瘥”的临床特点,常伴全身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苔厚腻等。 治疗原则:运脾开胃

1)脾运失健——不换金正气散加减症状:厌恶进食,多食则脘腹饱胀 2)脾胃气虚——异功散加味症状:不思饮食,食而不化+气虚表现 3)脾胃阴虚——养胃增液汤加减症状:食少饮多,大便偏干+阴虚表现 积滞: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肠胃疾病。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嗳气酸腐,脘腹胀满,大便酸臭为特征。 厌食: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一般无脘腹胀满、大便酸臭等症。 治疗原则: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积与疳的关系

“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 “有积不治,乃成疳证”

症候特点 不思乳食,腹胀痛拒按,嗳腐乳食内积治法 消乳化食 方药 消乳丸 保和丸 呕恶,烦躁低热,大便秽臭,苔和中导白腻 滞 健脾助不思乳食,腹虚胀,喜伏卧,大食积 脾虚挟便溏夹残渣,面色萎黄,神疲积 乏力,形体消瘦,苔白腻 运 消食化滞 厌恶进食,被迫多食则腹胀,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健脾丸 不换金正气散 厌脾失健消瘦,精神好,面色少华,苔薄食 运 白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