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修改) - 图文 下载本文

生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课前准备]

1.蒲公英盛开时的录像片 2.生字词的卡片 3.教学课件。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 ,草地就 ;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教学过程(课堂预设) 二次调整

培养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与审美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写好 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完成作业: 1、 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早上 绿色

中午 金色 乐趣

傍晚 绿色 【教后反思】 一.

主要收获:《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

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平凡的植物。 二.

不足之处:低段的孩子生性好动,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玩的时机,给孩子一次玩的机会,当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分寸,要让孩子玩得其所,玩得有价值。

3 爬天都峰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 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内容特点

1.课文主题紧扣单元主题,反映了小学生多彩的生活。

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1. 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这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 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通过“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描写,向我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表达特点

1.围绕中心,通过对话的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感。

课文采用顺叙的方法讲述了一老一小在无意中互相鼓励最终爬上天都峰的故事。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以文章结尾的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为中心,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这一老一小怎样在无意中互相鼓励直至爬上天都峰的。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向学生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 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爬天都峰》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

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2. 以重点句为突破口,揭示深刻的道理。

本课有两个重点,即: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以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结尾的一句话,是爸爸的理解,也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对然看起来简单,却能体会出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是全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还有一处很特别,就是他们的对话,虽然没有揭示主题,但细心去读,就能感受到爸爸体会出的深刻含义。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选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选我应该谢谢您! 学情分析

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信息,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我个人认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与创造空间,未必要花很多时间来精心制作网页,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可以直接把现成的资料做成连接。让后运用到课堂上,例如……我都采用了这个方法。

2.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在古诗的教学中,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这样的方法,为学生学习古诗提供了一把钥匙。因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位先哲也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它也是十分重要的。

3.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利用互联网学习可以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于理解的抽象内容,学生可根据媒体上提供的内容,一一找到答案,例如在“背景资料”中,学生会得到许多与长征相关的信息,然后与他人交流。其实,学生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 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5.能搜集处理有关于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