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附答案) 下载本文

www.ewt360.com 升学助考一网通

29.下图为基因工程操作的某一过程,则下列各项中,a、b、c、d代表的结构正确的是

A.a—质粒RNA B.b—DNA连接酶 C.c—限制性内切酶 D.d—目的基因 30.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

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时,药液会进入③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的分泌物会进入④,然后经血液循环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起作用 C.④中的渗透压只与蛋白质含量有关,而与激素、代谢废物无关 D.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②中

32.下图为某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甲可判断A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

B.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刺激A点,发现D点没有兴奋产生,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C.图乙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某种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牢固结合,若一位山民被该蛇咬伤,则中毒症状表现为肌肉松弛

33.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① ② 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①

第 - 5 - 页 版权所有 升学e网通

www.ewt360.com 升学助考一网通

34.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破坏的对象是

A. T淋巴细胞 B. 巨噬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骨髓造血干细胞 35.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5 细菌外毒素 ① 细胞1 ② 细胞2 ③ 细胞3 细胞4 ④ 分泌

物质a

A.细胞2、细胞3均在骨髓中成熟 B.图示细胞都能识别细菌外毒素

C.细胞5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细菌外毒素的记忆

D.与物质a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和线粒体 36.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NA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右图

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A.NAA绝不会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 B.NAA促进生根效果与其浓度成正比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浓度系列取值需改进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

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A. 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实验 B. 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实验 C. 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实验 D. 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38.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C.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39.根据下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该图能表示碳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

B. 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C.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D. 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4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第 - 6 - 页 版权所有 升学e网通

www.ewt360.com 升学助考一网通

C.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41.森林面积锐减可导致的后果有

A.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B.干旱加剧,洪涝减少 C.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D.耕地增多,粮食丰产

42.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

小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对于新物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不同小岛上的种群都出现了各种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对不同小岛上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 C.不同小岛上的种群由于基因库改变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D.不同小岛在地理上的隔离直接导致了新物种的产生

43.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

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一④一①一③

B.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 的总量会增多

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 ④营养级的粪便中

44.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 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 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5.右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

双向的

46.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用CO2培养箱 B.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都需用液体培养基 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47.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后,要用特定的培养基筛选出杂交

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增殖的细胞是

①B淋巴细胞 ②小鼠骨髓瘤细胞 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⑤杂交瘤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 4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B.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D.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第 - 7 - 页 版权所有 升学e网通

www.ewt360.com 升学助考一网通

49.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 菠菜叶肉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 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色脂肪粒

C.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50.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①磷脂 ②RNA ③DNA ④酶 ⑤肝糖元 ⑥胰岛素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⑥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⑤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51. (11分)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所做的实验。

容器 1

2 3 4 5 植物 天竺葵 天竺葵 天竺葵 紫罗兰 紫罗兰 部位 叶 叶 根 叶 叶 光质 红 黄 红 红 黄 温度(℃) 22 22 22 22 22 O2增加量(mL/8小时) 120 15 -10 80 10

据图表可知,探究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比较不同的植物部位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的容器标号是________。

(2)将某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如右图所示的结果:

①A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A点的大小主要受__________的影响。

②当光强度大于8时,25 ℃与15℃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M1 、M2,结果应为M1 M2(填“>”、“<”或“=”)。

③在35 ℃条件下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期为1时,植物能否正常生长? 。原因是 __ 。

(3)土壤中镁含量减少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原因是 ,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 52.(8分)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关(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组别 甲 乙 亲本组合 表现型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乔化蟠桃 41 30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他株数 乔化圆桃 0 13 矮化蟠桃 0 0 矮化圆桃 42 14 (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 第 - 8 - 页 版权所有 升学e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