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公安三袁年谱简编 下载本文

万历四十八年庚申(泰昌元年)(1620) 中道五十一岁。国子监博士任上。 本年,神宗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是为光宗。光宗继位不及一月而卒,其子朱由校继位,是为熹宗,改元天启。 因追录光宗讲官,赠宗道为礼部右侍郎。(《明史袁宏道传》)

本年中道改官南京礼部仪制司主事。八月,还楚。(中道《答谢青莲》) 按:中道改官年月史无明载。《明史袁宏道传》只说中道“由徽州教授,历国子博士、南京礼部主事。天启四年,进南京吏部郎中。”与中道相知甚深的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也说得十分含混:“授徽州府教授,选国子博士,乞南,得礼部仪制,历官郎中,旋复乞休,以疾卒。”然中道《珂雪斋集选序》云:“予诗文若干卷,外集若干卷,刻于新安。后官太学博士,携之而北。及改南仪曹,遂留京师。已付友人汪惟修南归舟中,不意行至河西务,偶有火变,板遂毁。又一年,汪惟修与友人刻余所选诗若干卷,且成,问序于予。??天启二年重九日,凫隐袁中道撰。”从序中可知,中道改南仪曹时付板于汪惟修,已是前一年的事,故系中道改官事于本年。 又,邹漪《启桢野乘》云:“庚申,迁南京礼部主事”。可从。

熹宗天启元年辛酉(1621) 中道五十二岁。 南京礼部任上。 中道于去年八月还楚,今年正月二十一日,还至南京。 三月初九,生一子不育,子母偕亡。以一子出继宗道,即祈年也,本房尚无承祧。(中道《答谢青莲》、《寄顾开雍》)

天启二年壬戌(1622) 中道五十三岁。 南京礼部任上。 友人汪惟修刻其所选诗若干卷,且成,问序于中道。(中道《珂雪斋集选序》)

天启三年癸亥(1623) 中道五十四岁。 南京礼部任上。

天启四年甲子(1624) 中道五十五岁。 本年中道升任南京吏部郎中。(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明史袁宏道传》、邹漪《启桢野乘》) 八月,长子祈年与侄彭年应顺天乡试,中举。(《袁氏族谱》、《公安县志袁中道传》)

天启五年乙丑(1625) 中道五十六岁。 本年中道辞吏部郎中,寓居南京芝麻营。(《袁氏族谱》)

天启六年丙寅(1626) 中道五十七岁。

17

中道寓居南京芝麻营。 二月,作《重修玉泉佛殿记》。(《当阳玉泉寺志》) 中道居南京,悟释典,建石头庵,为终老计,岁丙寅,端坐而逝,年五十七。(孙锡蕃《公安县志袁中道传》) 按:中道卒年,各家所记不一。《明史袁宏道传》云:“天启四年,进南京吏部郎中,卒于官。”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云:“乞南,得礼部仪制,历官郎中,旋复乞休,以疾卒,年五十四。”邹漪《启桢野乘袁文选传》云:“甲子,调吏部郎,卒。”以上三种说法,均谓中道卒于天启甲子。钱氏与中道交厚,其说应有一定信度。《小传》成于顺治六年,当为《明史》所本。 然另外两说则似更有信度。孙锡蕃《康熙公安县志袁中道传》云:熹宗甲子,公子祈年、侄彭年同举乡闱,公曰:可以隐矣!遂请告,侨寓南京,悟释典,建石头庵,为终老计。岁丙寅,端坐而逝。”《袁氏族谱》云:“五世祖中道,士瑜公三子,??生隆庆庚午五月初七寅时,终南京芝麻营,于天启丙寅八月三十日午时,附葬伯修公墓右。”孙《志》修于康熙元年,时间仅比钱氏《小传》晚数年。且《志》修于公安,其说当有所本。而《袁氏族谱》为三袁之侄袁嵩年(异母弟安道子)于康熙十二年主修。其所记当不致误。佐以《当阳玉泉寺志》所载中道丙寅之文,则以中道卒于本年,当为有据。故本谱采信此说,系中道于本年卒。惟唐长泰先生《三袁文选》所附《袁中道生卒年小考》云中道卒于天启丙寅八月三十日一说,尚难断定,似为句读之误。《谱》所云云,亦可解为中道“终南京芝麻营”,而以“于天启丙寅八月三十日午时”属下,为中道下葬之期。从文意推测,亦较唐说通贯。因存此疑问,故本谱虽系中道卒年于丙寅,却不取卒日为八月三十日之说。 又,袁书所附《三袁年表》天启六年丙寅云:农历八月三十日午时,中道病逝于南京芝麻营,终年五十七岁。次年春,长子祈年运灵柩回公安。清明节安葬于故里荷叶山,与长兄宗道同冢。此谱言明护柩之人与下葬之期,但未注明材料来源,故仍不敢采信。 中道有三男二女。长曰祈年,字未央,后字田祖。生万历十九年辛卯,卒崇祯十二年己卯,年四十九。中天启甲子举人,未仕。次子曰“海”,生万历二十五年丁酉,四岁而殇。官新安时复得一子,不育,子母皆亡。故中道一脉无嗣。(《袁氏族谱祈年公传》、中道《袁氏三生传》、《答谢青莲》)女一,适马姓;女一,适鲁姓。(中道《游记杮录》、《上林苑鲁公印山墓石铭》) 中道所著诗文及杂著多种,皆为其生前手定,中若干种曾单行,后始汇刻,名《珂雪斋集》。今存《珂雪斋近集》十卷本,《珂雪斋前集》二十四卷本,《珂雪斋集选》二十四卷本和《珂雪斋外集游记杮录》十三卷本。(钱伯城《珂雪斋集版本及校点说明》)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