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复习试题精选 下载本文

尘棒结构如下图:

顶面(abef)——托持面,托持纤维作用。 工作面(acdf)——撞击棉块与杂质,反射作用。 底面(bcde)——与工作面构成排杂通道。 清除角α——与开松除杂及顶面托持作用有关。 安装角θ——影响开松除杂。 隔距——与开清作用密切相关。

5、以豪猪式开棉机为例画出打手周围的气流规律并说明其主要作用。 答:如图所示: 打手室内气流:

1-6根:在棉块进口靠近给棉罗拉处有棉层喂入形成封闭状态打手高速回转带动气流,形成负压,气流从尘棒间补入,并不影响大杂质落下(冲力大)。

6-39根:当打手撕扯棉层后,棉块投向尘棒,不再封闭。打手高速回转带动气流,气压逐渐增加到最大值,为正压。气流主要由打手室溢出,补入气流很少,杂质多在此落下,为主要落杂区。随后,由于前方风扇吸引气流的影响逐渐增大,压力下降,并呈现部分正负压不稳定段。

39-51根:近出口处,前方风扇作用,气流大量补入,形成负压,小杂质和纤维下落后,又会被气流带回打手室,为主要回收区。

6、打手与尘棒间的排杂原理。

答:(1)打击排杂:杂质直接受到刀片的打击抛向工作面反射而排除。 (2)

(1) 冲击排杂:棉块与杂质一起受打击不分离抛向尘棒,受到尘棒冲击,棉块速度变为0,而杂质在较大冲击力作用下冲破棉块从尘棒间排出。

(3)

(1) 撕扯分离排杂:棉块受到打手与尘棒的撕扯开松,使杂质与纤维分离而靠自重由尘棒间落下。

7、什么叫横铺直取?简述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

答:横铺直取:棉层通过摆斗往复平铺后,由角钉帘同一时间内多层垂直抓取各配棉成分,能在较大重量范围内混合,达到混合均匀。

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采用时间差和路程差混合(同时进仓,不同时出仓,同时出仓的是不同时进仓的) ,以及平铺叠合的方法。

7、已知机台型号、落棉重量、落棉中杂质重量,求:落棉率、落棉含杂率、落杂率、除杂效率?(加工原料300kg,原棉含杂率3%)

机台 落棉重(g) 落棉杂质重(g) A006B 920 730 A034 3500 2700 A036 2400 2000 A076 360 200 计算结果:

机台 落棉率(%) 落棉含杂率(%) 落杂率(%) 除杂效率(%) A006B 0.306 79.3 0.243 8.1 A034 1.16 77.1 0.9 30

A036 0.8 83.3 0.667 22.2 A076 1.2 55.6 0.067 2.22

8、根据刺辊除杂要求不同,应如何正确调节除尘刀工艺?

答:除尘刀的高低位置对落棉影响显著。(1)在隔距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低刀工艺即使除尘刀附面层形成点远,可使除尘刀切割附面层厚,落棉多,除杂作用强,但纤维损失也多。除尘刀安装角小,刀背成为气流迎面阻力加大,气流沿刀背下滑速度小,对刀背正压力大,纤维易积于刀背成为落棉;安装角大,刀背对气流阻力小,气流沿刀背下滑速度大,可增加在刀后对纤维的回收作用。故采用低刀大安装角,可使落棉增加,且回收作用增强。(2)收小除尘刀与刺辊的隔距,可使除尘刀切割附面层的厚度加厚,落棉增加,但因除尘刀切割的附面层厚度远较除尘刀与刺辊隔距大,因此隔距在一定范围内再减小,对分布在附面层内层的纤维切割量加大,使落纤增加,而杂质落下量增加不显著。

9、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根据什么选定?如选择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指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以上的一段给棉板工作面长度与给棉板鼻尖宽度之和。其选定要兼顾分梳效果与纤维损伤这一矛盾。可按纤维主体长度选用。当加工不同长度的纤维时,为保证一定的分梳工艺长度,应采用不同工作面长度的给棉板,也可采用抬高或刨低的方法来抬高或降低给棉板。

若选择不当:(1)当分梳工艺长度大于纤维主体长度时,纤维损伤少,但未经分梳开的棉束多,对分梳开松与除杂不利;(2)当分梳工艺长度小于纤维主体长度时,对纤维损伤较多,但分梳开松与除杂效果较好。

10、影响刺辊落棉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刺辊落棉因素大致有四点:

(1)刺辊速度 提高刺辊速度有利于分解束和暴露杂质,落棉增加,除杂作用增强,

但刺辊速度受到刺辊分梳度的限制,不能过快,否则会使纤维损伤多,还因抛落作用加强,易产生后车肚落白花。

(2)除尘刀工艺与落杂区的长度 除尘刀工艺包括除尘刀高低、安装角度和与刺辊的隔距。采用低刀、大角度、隔距适当有利于第一落杂区除杂作用。但除尘刀的高低位置改变后,会同时使第一第二除杂区长度发生变化,对其落棉均有影响。放低除尘刀,第一除杂区长度增加,缩短第二除杂区长度,第一除杂区落棉增加,小漏底切割第二除杂区附面层厚度减小,第二除杂区落棉减少。第一除杂区落棉增加量比第二除杂区落棉减少量多,后车肚落棉率仍增加。抬高除尘刀位置,情况相反。

(3)小漏底与刺辊间的隔距 小漏底与刺辊间隔距自入口至出口逐渐收小。入口隔距大,进入小漏底的气流量增加,小漏底排出的气流量和落物有所增加,进入车肚的落物较少,使总的落棉率减少,反之,入口隔距小,在入口处被切割掉的附面层变厚,进入车肚落物较多。出口隔距增大,带出漏底的气流量增多,漏底出口处和锡林刺辊三角区的静压高,小漏底网眼排出的短绒及细小杂疵增加。但隔距过大,小漏底内部静压增大,造成排出气流过急,出现网眼糊塞现象。

(4)小漏底弦长 是影响后车肚落棉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弦长直接影响第二除杂区的长度。弦长短时,第二除杂区长度增加,切割附面层厚度加厚,除杂作用加强。

11、各种纺纱系统的开松与除杂有什么异同? 12、开松工序中的均匀混合是如何完成的?

13、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纤率和落物含杂率? 第五章 梳理

1、梳理工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梳理机有哪些种类? 答:目的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