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案例:运营管理Dore Dore案例分析 下载本文

Dore-Dore决策案例分析

一、写作目的

决策Dore-Dore制袜厂是否需要向单元模式转变。 二、立场陈述

Dore-Dore制袜厂需要向单元模式转变。 在单品实际生产时间不变、人工效率与传统流水线相当的情况下,总的生产提前期降至一个星期,有望使成品袜子库存降低30%-40%。 三、决策选项

方案1:沿用制袜厂的传统流水线生产,不做改动。 方案2:制袜厂采用单元模式生产。 四、决策标准

1. 人工效率和生产效率:在人工效率和生产效率,单元模式和传统生产线相当。 2. 每批产品生产提前期:每批产品生产提前期小于7天。

3. 成品袜子库存降低30%-40%:“编织”后所有工序提前期为1天。 五、证明建议使用选项

1. 人工效率和生产效率

从针织厂单元模式实验结果可知:因生产工人承担了原来监工的职责,使得每个工人的产出与原生产线的产出大致相等。并且,在实施单元模式六个月之后,很多衣服的缝纫工时和传统生产线的制作工时一样。据此,我们认为在人工效率和生产效率上,单元模式和传统生产线相当。

2. 每批产品生产提前期

制袜厂采用批次生产模式,每批次包括120双颜色和款式相同,但尺寸多样的袜子。一般情况下,每种颜色和款式的袜子有8个尺寸规格,即每批次需要生产120*8=960双袜子。

以二人操作二台“熨烫”设备生的产节拍为基础,对应配备“缝合”和“质量检测和包装”工序

的生产节拍。从资料11 熨烫设备照片可以看出,熨烫设备是连续生产线。因此,熨烫产能的约束,主要是人工操作时间。因人工操作时间为15秒,则熨烫工序1分钟产能为4*2=8双,其每批生产周期为960/8=120分钟(2小时)。则每批次从“缝合”(2h)→“熨烫”(2h)→“质量检测和包装”(2h),共计6小时。

“编织”工序,织袜厂在自己场内的生产量为总量的1/4,其余在附近的11个工厂生产,且这些工厂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安排生产。因此,我们认为960双袜子的编织完全可以在传统生产线1周的基础上缩短为6天。

则,从“编织”→“缝合”→“熨烫”→“质量检测和包装”的每批生产时间小于7天。 3. 成品袜子库存降低30%-40%

根据每批生产周期为6小时,在考虑各个工序周转可能需要的时间,以及在“洗衣房”需要的清洗时间,每批实际生产周期会长于6小时,但会仍然小于24小时。在制袜厂7*24小时的工作模式下,满足“编织”后所有工序提前期为1天的生产提前期要求,有望使成品袜子库存降低30%-40%。

综上所述,方案2:制袜厂采用单元模式生产,同时符合上述三个决策标准。 六、对选项的批评

1. 人工效率和生产效率。从针织厂单元模式实验结果可知,在人工效率和生产效率上,单元模式和传统生产线相当。

2. 每批产品生产提前期:制袜厂的传统生产线的生产提前期为5周。

3. 成品袜子库存降低30%-40%:制袜厂的传统生产线存在大量成品库存,未能减少成品库存。 综上所述,方案1:沿用制袜厂的传统流水线生产,不做改动,不能同时符合上述三个决策标准。 七、建议的主要缺点

1. 单元模式生产是以满足关键设备“熨烫机”的产能为基础,配备均衡生产线。一旦单元模式内的任何一台机器出现故障,都将造成其他工序产能的浪费。

2. 熨烫设备工作时,整个车间噪音大、温度高、并且充满水蒸气,属于高危工序。与其他工序近距离组成单元生产模式,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工作舒适度。该设备大量的分散布局,影响工厂的布局,并可能引发安排全事故。

八、行动计划

行动目标:降低制袜厂的库存水平。 短期行动计划:

1. 以每批产品的生产提前期1周为目标,优化单元模式生产的工艺线路和生产节拍。 2. 坚持核心工序的专人、专岗,增强工人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3. 制定单元模式生产的设备维护机制,预防为主,保障生产线的正常运营。 长期行动计划:

1. 优化上游供应链,缩短供应周期,或是将库存建立到供应商处,实现库存风险转移 2. 建立经销商销售共享系统,及时预测市场需求和调配产品供应

3. 优化单元模式生产规模,保障内部员工工作机会的同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平衡生产均衡

性和市场需求

九、主要风险及应对

主要风险:

生产模式的调整,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运营调整。需要得到外部供应链的配合、内部管理层和相关利益方的支持、相关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支撑等方方面面。一步到位的调整,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应对建议:

建议在制袜厂内部先做试点,并对该试点做持续的跟踪和优化。待单元模式生产得到验证、且能带来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在逐步推行,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