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一章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海拔高度1000~1500米,属国家规划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区域。东接铜仁、黔东南,东南与黔南相邻,南靠贵阳,西南抵毕节,西、北与四川、重庆接壤。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平坝及河谷盆地占6.57%,丘陵占28.35%,山地占65.08%。低山丘陵盆地区主要分布黄壤、石灰土、水稻土、潮土,土地利用率较高;低中山地区主要分布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水土流失严重;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区,主要分布黄棕壤,多为林牧用地。地貌类型包括溶蚀地貌区、溶蚀构造地貌区和侵蚀地貌区三大类,其中以溶蚀和溶蚀构造地貌分布最广,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5%。气候类型多样,属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6~16.6℃,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多云寡照。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1300毫米,风向随地形而变,年平均风速0.9~2.2米/秒。

全市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以大娄山山脉为南北分水岭,分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全市河网密度0.3公里/平方公里,河长大于10公里或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16条。乌江、赤水河均有航行之利,内河航程441公里,直通长江。地表河川多属雨源性河流,地表径流量172.4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42.19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606.82万千瓦。

市内已探明的矿产有60多种。煤、铝土矿、钛、锰、镁、钼、钡、烧碱等在国内、省内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煤炭资源总储存量在全省仅次于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已探明储量50.4亿吨。全市森林覆盖率48.56%,市内有野生和常见的高等植物2009种,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典型,具有植物区系南北过渡性和起源古老性的特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占全省稀有动植物资源总数的93.3%。其中银杉、桫椤、珙桐、金花茶、黑叶猴、白冠长尾雉、大灵猫等83种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

—5—

全市辖2区、2市、10县和新蒲新区,2010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45‰,年末总人口760万人。有仡佬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彝族、侗族、回族、满族等3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2%。

全市“普九”覆盖率100%,“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数3185所,专任教师64406人,在校学生144.4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6%、89.8%。全市共有医院58个,卫生院228个,医院病床位13996张,职业(助理)医生6311人,护士4546人。艺术表演团体7个,博物馆5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1.4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88.02%。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76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41.30亿元和57.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1.8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2元。

—6—

第二章 “十一·五”环境保护回顾和“十二·五”环境保护展望

第一节 “十一·五”环境保护回顾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1.城镇饮用水源保护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市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设立界碑、界桩、公告牌和防护牌。编制实施《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十二个县(市)饮用水源应急预案,关停危及中心城区饮水安全的遵义磷肥厂。实施中心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工程,营造水源涵养林1800余亩、建设沼气池和庭院整治2600户、拆迁金鼎镇吊脚楼26户,建成金鼎、海龙、巷口3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遵义市中心城区大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逐年下降,2009年大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三级标准。酸雨污染明显减轻,2009年中心城区降水pH值首次超过酸雨判断值(5.6)。其余12个县市城区大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河流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保持恒定,乌江库区总磷污染状况有所减轻。2009年以来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市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3.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扎实推进

通过工程治理、结构调整、加强监管三大措施,总量减排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完成总量减排攻坚任务、百分之百县城建成并投运污水处理厂、百分之百将主要污染物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计划目标内)。圆满完成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连续三年实现总量减排指标“双下降”,并提前一年完成了省下达的“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

—7—

4.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投资10.63亿元,全市建成投运16个污水处理厂,6个垃圾处理场和两个医疗废物处臵中心,日处理能力污水22.6万吨,生活垃圾1130吨,医疗废物10吨。改造湘江河干流截污沟及新建支流截污沟共计66.25公里。通过燃煤锅炉改燃,中心城区年减排二氧化硫6680吨,烟尘3549吨。积极推广管道燃气、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建成两座日供气规模1.5万立方米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敷设天然气主干管网52公里,燃气用户达到20余万户,中心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81.5%,全市民用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5.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

坚持建设项目管理“三个不批”,即饮用水源保护区,国酒基地核心区等敏感区域所有涉污项目一律不批,乌江、赤水河两大流域干流和一级支流内重污染项目一律不批。集中整治红花岗区土法烧矿窑群、汇川区粘土砖瓦群、绥阳县土法烧瓦群和务川县土法炼汞群。关停取缔“十五小”、“新五小”设备2513台(套),淘汰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24.092万吨。成功关停华一纸厂制浆生产线、遵义发电厂,关闭仁怀五马河流域小造纸作坊,提出41条生产线产业升级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限期治理项目59个。遵义碱厂、遵义钛厂、贵州钢绳厂、遵义双源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启动异地搬迁工作。老城等区域实施道路柔化工程,有效减轻交通噪声、扬尘污染强度。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绩突出

2010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7.35平方公里。累计创建各级自然保护区25个、风景名胜区7个、森林公园17个,总面积55.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9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56%。共有4县1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3乡(街)镇、1村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生态村创建验收。五年来,全市农村共建设沼气池20余万口,实施无公害蔬菜项目22万亩,建设优质水稻基地5万亩,国家、省、市认定无公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