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下载本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3.小华在学习了“声现象”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路旁的树木 B. 迎面走来的行人

C. 小芳骑的自行车 D. 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答案】C 【解析】

解: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小芳相对于小芳骑的自行车位置不变,相对于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是以小芳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 故选C.

【点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依据. 2.小阳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的物理量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体温约为45 ℃ B. 身高约为1.60 cm

C. 步行的速度约为1 m/s D. 眨眼一次时间约为5 s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故A错误; B. 身高约为1.60 m,故B错误;

C. 步行的速度约为1 m/s,故C符合实际; D. 眨眼一次时间约为0.2 s,故E错误; 故选C。

C. 声具有能量 D.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声音由振动产生,即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故B正确;

C. 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和精密零件等,所以声具有能量,故C正确; D.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故D错误; 故选D。

4.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大 B. 音量高 C. 音色优美 D. 传播速度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声音洪亮,这里“洪亮”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大,故BC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考点定位】响度

5.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 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故选D。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6.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考点定位】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7.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吃冰棒解热

B. 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 烧开水时冒“白气” D. 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将装置放在通风处,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故A不合题意;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液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B符合题意;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A. 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答案】C 【解析】

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静止,故B正确;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

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故选:ABD。

,故D正确。

10.我国地震台探测到朝鲜境内发生了一次强度约为5级的地震,证实朝鲜进行了核试验,核爆炸产生的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这种波的频率比可听声波_____(填“高”或“低”),这种波对人体有杀伤力,这说明它具有_____。 【答案】 (1). 次声波 (2). 低 (3). 能量 【解析】

【详解】核爆、地震等剧烈事件会伴有次声波的发生;

所以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涌上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这种波的频率比可听声波频率低; 次声波与人体的内脏器官频率相近,对人体有杀伤力,这说明它具有能量。

【点睛】要知道在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等剧烈事件中常伴随次声波的发生,所以可以用用仪器监听次声波来监测海啸。

11.现在城市中有一种“电子礼炮车”,它是通过电子装置发出炮声,不会产生硝烟和炮屑,但是其“隆 隆”的炮声也扰民不小。很多老年人对此颇有意见, 认为礼炮车发出的巨响明显属于_____(填“乐音” 或“噪声”),你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如何改进 (请写出一条):______;有人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

8.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小丽同学骑共享单车上学,以单车为参照物,小丽是______的,以路面为参照物,小丽是_______的,她以5 m/s的速度,匀速直线骑行1000 m耗时______s。 【答案】 (1). 静止 (2). 运动 (3). 200 【解析】

【详解】小丽同学骑共享单车上学,以单车为参照物,小丽与车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以路面为参照物,小丽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她以5 m/s的速度,匀速直线骑行1000 m耗时:

这种礼炮车应禁止使用,小明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礼炮车也有优点:________。

9.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 s内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从第2 s到第4 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5 s时的速度为_____m/s;汽车从第4 s到第6 s这两秒时间里共前进了_____m。

【答案】 (1). 噪声 (2). 控制炮声的响度 (3). 不会产生硝烟和炮屑 【解析】

【详解】电子礼炮车通过电子装置发出炮声,不会产生硝烟和炮屑,但是其“隆 隆”的炮声也扰民不小。很多老年人对此颇有意见,干扰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所以

认为礼炮车发出的巨响明显属于噪声; 要减小对居民的干扰,可以控制炮声的响度;

【答案】 (1). 增大 (2). 30 (3). 60 【解析】

【详解】根据如图的v-t关系图像可知,从第2 s到第4 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大慈大悲; 汽车在第4s到第6s时间内,速度不变,速度为30m/s,所以第5 s时的速度为30m/s; 汽车从第4 s到第6 s这两秒时间里共前进的距离为:

有人说这种礼炮车应禁止使用,小明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礼炮车也有优点: 电子礼炮车不会产生硝烟和炮屑,所以环境污染小。

12.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_,反映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答案】 (1). 凝固 (2). 熔化 (3). 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包含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反映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晶体最明显的特征。

【答案】

13.大型液化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时,可在泄露处喷水补救,因为液化天然气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热,使管道温度_______,水在泄露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堵塞孔隙。 【答案】 (1). 汽化 (2). 降低 (3). 凝固 【解析】

【详解】根据汽化吸热的知识解答。

液化天然气在常温下是气体,液化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时,可在泄露处喷水补救,因为液化天然气迅速汽化时吸热,使管道温度降低,所以水在泄露处降温放热凝固堵塞孔隙,故可以用喷水补救。

【点睛】重点是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除了要记清楚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一些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4.每年 3 月至 4 月时,广东出现“回南天”,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这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______(填“打开”或“关闭”)窗户。

【答案】 (1). 液化 (2). 放热 (3). 打开 【解析】

【详解】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液化放热,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放热;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打开窗户,促进空气流通,屋内的水蒸气含量降低,不易液化。

16.如图所示是A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的坐标图,请在坐标图中画出熔化过程的完整图象。已知A是初温为20 ℃的晶体,在加热至5 min时温度达到80 ℃并开始熔化,在第8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到第10 min后,此物质处于液态。

……

据此描点,连线得,路程—时间图象如下: 【解析】

【详解】由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为5m/s; 计算出0s、1s、2s、3s…6s时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 ; ; ;

三、作图题

15.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