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下载本文

四、解答题 13.(1)

;(2)d=3m

14.(1)10m/s (2)0.9s (3)180cm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某人站在一辆平板车的右端,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人用铁锤连续敲击车的右端。下列对平板车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锤子抡起的过程中,车向右运动 B.锤子下落的过程中,车向左运动 C.锤子抡至最高点时,车速度为0 D.锤子敲击车瞬间,车向左运动

2.点电荷固定在O点,E表示该点电荷产生电场的电场强度,r表示距点电荷的距离,场强E与数关系如图中a所示,长时间放置后点电荷漏电,场强E与是

的函

函数关系如图中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点电荷b状态的电量为a状态电量的B.图象的斜率为点电荷的电荷量

C.同一位置,a状态的电场与b状态电场方向相反 D.同一位置,a状态的场强为b状态场强的9倍

3.如图所示,长度相同的两根轻绳,一端共同系住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等高的A、B两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与绳长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以AB为轴做圆周运动,若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v时,两根绳的拉力恰好均为零,则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3v时,每根绳的拉力大小为

A.C.

B. D.

4.甲、乙两质点同时从某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v-t)图象分别如图中直线I和II所示,则两质点

A.运动方向相反 B.加速度相同

C.前2s内位移相同 D.前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5.如图,通过绝缘线将质量均为m的三个小球A、B、C连接在一起并悬于O点,其中A、B球带电,且带电量均为+q,C球不带电。整个空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线剪断的瞬间

。当把OA段细

A.A球的加速度小于2g B.B球的加速度大于2g

C.A球和B球之间的绳子拉力为0 D.B球和C球之间的绳子拉力为0

6.假设有一载人宇宙飞船在距地面高度为4200km的赤道上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36000km,宇宙飞船和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同向运动,每当二者相距最近时,宇宙飞船就向同步卫星发射信号,然后再由同步卫星将信号发送到地面接收站,某时刻二者相距最远,从此刻开始,在一昼夜的时间内,接收站共接收到信号的次数为 A.4次 B.6次 C.7次 D.8次 二、多项选择题

7.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 0.2 kg的小球从弹簧上端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其速度v和弹簧压缩量?x的函数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小球和弹簧接触瞬间的机械能损失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 N/m

B.当?x = 0.3 m时,小球处于超重状态

C.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

8.空间存在一方向与直面垂直、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匀强磁场,其边界如图(a)中虚线MN所示,一硬质细导线的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将该导线做成半径为r的圆环固定在纸面内,圆心O在MN上。t=0时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如图(a)所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在t=0到t=t1的时间间隔内

A.圆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始终不变 B.圆环中的感应电流始终沿顺时针方向 C.圆环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为

D.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9.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以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让它们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若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a,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对于这个过程,某同

学用了以下4个式子来表达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下述表达式一定正确的是

A.F-Ma B.ma C.μmg D.Ma

10.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明

B.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C.压缩气体时,体积越小,压强越大,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