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利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利用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价值 (一)研究背景:

校本课程是继中央、地方规划课程之后的结合学校创办特色或地域特点而实施建设的补充性课程。《美术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不同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意味着,基层学校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来开发或设计自己的课程。其目的也是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美术课程,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和不足,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地方性,更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也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教师创设了展现自己才干和特长的舞台,增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文性和灵活性。

新的美术教材与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教材的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情境与学生的实际文化背景差距过大。2、教材内容所要求的教师综合素质与实际教师的综合素质差距较大,有的教材内容教师也不好掌握。3、教师和学生的美术用品达不到教材内容的要求。

现在的美术教材是循环使用的,美术教材的循环使用,也就决定了其内容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而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国家、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矛盾,因此教材内容也应相应做些调整,以便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农村学生的美术基础也相对城市孩子的美术基础大大落后,站在城市孩子的美术基础上去编写,去使用这套教材,会给农村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使他们对这一学科失去信心,进而放弃,最终达不到“美育”的目的。基于以现状,我们认为美术教材必须补充新的内容,农村学生所熟知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并且也可以补充新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开发学生智力,达到美育的目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学校美术主要以教材为主,教师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活动比较单一,局限于课堂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农村的资源优势没有好好利用起来。 (二)研究价值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课外课程资源作为课堂美术课程资源的补充、拓展和延伸,虽然必须服从学校课堂美术教育的需要,但具有相对独立性,甚至有些完全独立,只有经过认真整合,才具备教育资源的功能。同时,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飞速变化,对林甸地方美术资源的抢救、保护、开发、利用和再生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在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内容空间,丰富了创作途径,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美术学习的价值。以实现《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课题组认为有必要就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特别着重于课外课程资源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希望通过这一实践研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地方的、情境化的和可持续的人文与物质资源;加强城乡校际之间合作,加强新课程教学研究,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在参与实践、研究中有效共同提高本地区美术教育水平。

二、理论依据

本课程的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

1、学校美术课程实施的课程内容并不完全适合农村学校。教材安排不够合理,存在重复现象,缺少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对美术喜欢但无法完成,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无法体现。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拓展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弊端,提高了教师对美术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2、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美术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提高美术教师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赋于美术教师参与开发的权利和责任。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的参与,因此能激励他们从教育实践、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内容。这样更能激发美术教师的创造欲和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性,并有助于美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3、由于美术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因此,课程内容不受应试需要的限制,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受特定教材的限制,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为进行美术课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

空间。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 研究目标:

1、美术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生具体情况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研究过程。因地制宜的把农村乡土美术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创造性地开展农村这片自然资源和贴进学生生活的素材,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让学生以美的渴望去了解生活,以美的眼光去欣赏生活,激发学生的活力。

2、让学生了解我们附近具有丰富的地方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知道种子粘贴画的历史,并了解种子粘贴画的创作知识;方法和过程方面,让学生在收集材料、制作作品的活动中认识到方法的多样性,不同的表现手法会产生不同的作品表现效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激发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建立一支具有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使用机制和评价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4 、发挥校本课程促成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作用,努力形成地方特色的研究经验与成果,树立本校办学特色,努力营造团结、和谐、乐观、奋进的内部环境和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

研究内容:

1、种子粘贴画的选材、制作过程;

2、美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根据语文学科课文,让学生利用种子粘贴画体现课文内容,进行文配画,开发校本课程;

3、利用校本课程种子粘贴画的体现大庆特有自然人文景观(例如:用种子粘贴画体现铁人、油田等);

4、种子粘贴画与废旧材料相整合,宣传环保、节能思想,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实施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4月-5月)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2014年6月) 分年级研究种子粘贴画的开发和利用,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收集有关资料;我们选择七年级学生,通过对种子粘贴画的了解,种子、胶等工具的了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动身边常见的各种种子简单的粘出一幅作品。 第三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0月)分年级利用种子粘贴画与各学科、地方特色、废旧材料等的开发研究。完成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并收集有关资料。 第四阶段:(2014年11——12月)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调查,学生能够收集到不同颜色、形状的种子,并对此废旧材料的利用创作兴趣较高。并通过对网络等资源的调查,更有利于对本课题的研究。

2、实验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来实践种子粘贴画的制作,废旧材料的利用,采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方法来展开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研究。 3、研究法:研究教师根据本人的教学为案例,在本学科教学中怎样与种子粘贴画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在上课时能有效地渗透各学科文化方面的知识。 4、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筛选、探索中学美术校本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有益经验并形成相关的研究成果。

5、综合研究法:充分利用网络和学校图书室的图书、报刊杂志等,了解最新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打下基础。组织教师不断挖掘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得失。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校内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美术教师在认识教材的功能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资源,并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学生学习情况、学校环境等几方面进行开发与利用,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

(2)开发当地的生态经济资源的形式 总之,建议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挖掘身边资源,经过美术课堂教学创作,美化生活,唤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欲望,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

(3)用地域特点开发美术教学资源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