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东部地区山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下载本文

云南东部地区山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以曲靖市山区农村小学为例

云南省富源县第二中学 唐老五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已经近八年,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若干问题。本文选择云南东部地区这个具有代表性的西部地区之一,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并认真分析,发现此地区山区小学在英语教学中教学基础设施、师资、课程安排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与情况的分析,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和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和改革思路。

关键词:云南山区小学; 英语教学; 现状分析

一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提高全体国民的外语水平势在必行。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和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也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的外语教育尤其是外语基础教育也必须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为此,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把小学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应的目标: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基于这一决定,全国大多数地区陆续开设了小学英语课程。几年来,小学英语教学初见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主观方面,(1)小学生自身方面:首先,学英语的初始阶段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但一旦英语学习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兴趣和信心,从而导致英语成绩下降。其次,学习方法欠佳。有些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正确,如死记单词,生搬硬套句型,不注意英语使用环境,造句不遵循英语习惯用法,逐词句英汉对译等。再次,学生不了解英汉学习的关键和要点。不少学生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说、读、写的技能的养成上,而是边学边忘,学得越多,忘得越多,越学越困难,恐慌、焦虑和失望心理逐渐加重,最终对自己能否学好英语失去信心。(2)教师方面的原因。某些教学不得法,没有遵循小学英语教学规律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没有领会语言教学的精髓,只一味追求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等方面没有遵循有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学习规律,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和个人经验去组织英语教学活动。客观原因:(1)遗忘使许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并逐渐对英语学科产生厌倦、害怕心理,进而放弃学习。小学生初学英语时,因为对英语好奇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但由于英语学习不得法,需记忆

[1]

的单词和句型较多,遗忘现象严重,致使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失望,继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2)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容易使其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生爱玩,好动,注意不易持久,兴趣容易转移。许多小学生学习英语一段时期后,对英语学习的好奇感、新鲜感、成就感和愉悦感随着学习时间的拉长逐渐减弱。(3)学习环境的原因:语言的负迁移现象;大班额的影响;许多小学生的家庭缺乏英语学习的氛围,得不到家长的有效监督。(4)心理方面的原因,许多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由于得不到教师学校和家长的有效帮助,而产生焦虑、担心,烦躁不安等负面心理,进而失去英语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惧学、放弃学习的心理。”[2]这一结论是在对全国大城市小学英语教学状况分析后得出的。那么,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状况又怎样呢?

浏览有关文献,对于小学英语教育的研究大多针对城市小学英语教学,如《在

[3][4]

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等。对于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很少。因此作者选择了云南东部尤其是曲靖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该山区小学英语教学状况从教学设备、师资建设、大纲及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富源、师宗、会泽、罗平、陆良、马龙、宣威等地农村100多所小学和800多名师生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找出影响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本质原因,为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小学英语教育的水平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

就教学大纲而言,基本上所有小学都是使用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教师对大纲都比较了解,但大纲要求过高,大纲执行情况却不是很好。因为50%的教师认为大纲重要,40%的认为非常重要,5%的认为不重要或不怎么重要。70%的教师认为教学大纲目标过高,不太切合当地的实际,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在对大纲是否重要这一点上绝大多数教师的看法是一致的,即大纲是必要的,但通过访谈发现存在的问题是国家的统一大纲对农村小学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针对性不强。

关于大纲方面,60%以上的教师对教学大纲的认同和了解是相对比较全面的,但执行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新大纲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农村山区的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又比较晚。

(二). 课程设置及教材

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60%的教师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20%的认为比较合理,另有10%的认为不合理或不太合理。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30%的教师认为小学生在毕业时词汇应达到300-400左右,50%的教师认为应达到400-500左右。80%的教师认为课时每周应在4-6课时为宜。而结果显示90%的小学每周仅为1-2课时。而80%的教师每周的课时为14学时以上。30%的教师英语课每班以30人以下为宜,60%的教师

认为每班以30-40人为宜,而目前90%的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上。有50%的教师认为中国学生学英语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到好工作,30%的人认为是完成课程要求和出国。只有20%的认为是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能力。90%的人认为目前学校的英语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而且除了课堂没有任何方式营造英语氛围,比如英语角、英语社团、英语晚会、校办英语刊物及英语电视节目等。目前这部分地区所有小学使用的教材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且这套书还有一个特点是词汇没有注音标,不利于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40%的教师认为该教材不适合山区小学生,原因是太难;30%的认为比较适合,另有20%和10%的认为适合或不太适合;70%的人认为该书有利于小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及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只有30%的人谈到有助于培养其他几方面的能力。80%以上的人认为该教材的语言素材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90%以上的人认为该教材的难易梯度较大。

课程设置方面,英语课时严重不足。这必然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教师无法按时完成规定教学内容,即使赶完了内容教学质量就没有办法保证。另一种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表演、锻炼及希望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不知道的东西,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因为小学生课外自觉性较差)。教师的压力过于严重。在被调查的所有教师中,80%的同时担任至少8-11个班左右的英语教学,也就是每周至少三十节课以上,最多的是有时每天从早上第一节课就要给不同的班级上到下午最后一节。其次是超多的作业,70%的教师每周改一次,一次有不同班级年级的400-500本不等。这严重威胁着教师的健康,如嗓子,喉咙等方面的职业病。英语氛围的奇缺。90%以上的小学从不举办任何以英语有关的活动,而老师在课堂上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这个不足进行补充。这就必然导致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差和趣味性严重下降,久而久之就形成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大班额教学给教学和实践带来客观的困难,导致教学效果差。90%的学校的英语课被挤占,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从三年级起,语文课减少一课时,要保证每周至少四次教学活动。而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校就是每周两次教学活动。另外突出的是大班额现象普遍存,而且每班50-60人的占多数,90%的学校不同年级的十几或二十个班级就两三名教师。这种情况一方面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造成教师的超负荷。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山区小学基础设施差,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已经不能满足增加的学生。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加大投入,合理调配教师资源,尽量避免应届师范类毕业生的浪费和多数地区的师资不足。而且80%的教师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基本上没有相应的教学设施。从这一点直接反映出相关部门或学校对小学英语教学不够重视。以至于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受到限制。

(三). 英语教学方法、手段与效果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小学没有任何英语方面的教学设备,比如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及语言实验室。所以这些方面的训练就没法实施。70%以上的教师通过提问、学生演练和学生对练、组练来弥补这些不足。在教学中35%的教师直接讲解课文,40%的通过启发式导入课文,20%的根据语境解释词汇。80%的教师认为学生参与课堂的

程度比较积极,同时他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关系比较密切。而要营造轻松活拨的课堂氛围80%的教师认为是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和课本内容的限制。对学生口头发言的错误60%的教师发言完毕后全部纠正,30%的待学生发言完毕后有选择地纠正,10%的根本就不纠正。80%的教师都认为课堂中的表扬对学生学习外语有密切或较密切的关系,而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则80%以上的赞成给以考虑或有所考虑,尽量因材施教。50%的认为目前学校英语教学最突出的两大优势是学生本人重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习氛围浓厚。30%的人认为是家长的支持。80%的认为当前学校两大突出问题是:教学硬件投入不足和师资奇缺。20%的认为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而且40%的教师对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较强,而60%以上教师的则对社交和情感策略最强。在教学中40%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语法讲解---学生操练,50%以上的是以情景、交际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40%的每堂课讲解使用的时间为25-30分钟,而50%的则为30-40分钟。而70%的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的时间占总课时的少于30%。此外8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课堂最有利于学生听力和口语的培养,而不利于学生的阅读、翻译和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营造课堂英语气氛则70%的教师尽可能多地用英语讲课和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用英语交流,80%的采用两人对话或小组讨论。90%的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80%的采用学生的课堂回答或课后作业来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30%的是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9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关系比较密切。

从以上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课堂绝大部分时间基本用于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因为课时少,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讲解课文。又由于相关教学设备的限制,教师无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致使课堂气氛不浓、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枯燥无味,教学内容失去其应有的趣味性和更多的可操作性。

(四). 英语教学师资建设

调查显示,英语教学师资的管理与建设方面,90%的学校对英语学科建设不加重视,完全没有考虑到英语教师的压力和待遇。虽然英语在学期末进行考试,但60%的教师并不是英语专业,这就必然导致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有效进行教学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太了解英语这门学科,结果的直接受害者就是小学生。另外不对教师进行适时适量的培训就使教师无法跟上迅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新的思路和方法,知识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和加强。再次是科学的评价制度的缺乏使英语学科得不到重视,同时也会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英语不以为然的习惯而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90%以上的学校根本没有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设备,这就限制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工具的形象性与适用性,缺乏必要的语境和英语氛围。由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活拨好动和易于接受形象性的东西,感性认识比较活跃,所以这就加大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困难。其次是课堂学习氛围的缺乏和单一不利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和注意力的集中。一个原因是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较多和学生应用和锻炼的机会较少。另外是教学方法的单一,比如童话、歌谣或游戏等更能吸引小学生兴趣的方法却没有得到应用。再次是由于设备、教材的局限和教师方法的陈旧使学生无法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一原因的产生就是因为政府或学校对小学英语缺乏正确和充分认识,对小学英语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由此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