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 图文 下载本文

量与价格同向变动。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向变动 (20)总产量( TP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可变投入L与固定投入K相结合所生产的最产量。 TP=Q=f(L) (21)平均产量( AP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平均每个单位某种可变生产要素所能生产出的产量。 APL= TP/L; APK = TP/K (22)边际产量( MP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总产量。 MPL=ΔTP/ΔL=dTP/dL ; MPK=ΔTP/ΔK=dTP/dk。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一阶导数。 (2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先递增后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24)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1、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大2、等产量曲线图中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3、在有效的生产范围内,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值。4、在有效生产范围内,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5、在同一坐标平面的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25)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概念: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减少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与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

量之比。实际上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L与K组合原则的经济意义:C=wL+rK等成本线是在既定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或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厂商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1)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2)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26)规模报酬递增: 当所有投入要素增加一倍时,产出增长超过一倍。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 可能的原因: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要素,企业内部分工更合理和专业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

2) 规模报酬不变: 产出与投入按相同的比例增长。规模不影响生产效率。

3) 规模报酬递减: 投入要素增加一倍,产出增加低于一倍。规模过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可能的原因:

企业家能力下降内部合理分工遭到破坏生产有效运行出现障碍信息不畅 若?+?>1,则规模报酬递增 =1报酬不变,〈1报酬递减 厂商何时利润最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MR=MC (27)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①概念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资源用于某一用途而放弃的其他用途所获得的收入。 机会成本的两个条件:

(1)所使用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2)把可能获得的最大收入视为机会成本。 (3)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销售收入-Σ机会成本 外显成本:厂商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各种费用。外显成本实际上就是财务上的会计成本。 内含成本:应支付给厂商自有生产资源(或要素),但实际上并没有支付的报酬,是会计帐面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内含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28)(1)短期总成本(STC)指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总和,包括固定成本(FC)和可变成本(VC)。(2)固定成本(FC)厂商购买固定生产要素的费用,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3)可变成本(VC)厂商购买可变生产要素的费用,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是产量的函数。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 TC = TFC + TVC

(4)短期平均成本(SAC)指短期内生产每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5)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固定成本。 AFC=FC/Q (6)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可变成本。 AVC=VC/Q

(7)短期边际成本(SMC)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总量 SMC=⊿STC/⊿Q MC=dSTC/dQ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STC=FC+VC

平均成本 = 平均固定成本 + 平均变动成本 AC=AFC+AVC

任何一条SAC曲线都只能在LAC曲线的上方。切不可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看作是每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得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