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基础知识 下载本文

新员工培训通用教材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148 149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61 162 163 164 190 201 202 205 211 215 217 221 223 交易性金融资产 待处理抵债资产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清理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 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待处理财产损失 递延所得税资产 买入返售资产 二、负债类 活期存款 通知存款 单位定期存款 活期储蓄存款 定期储蓄存款 信用卡存款 财政性存款 待结算财政款项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312 501 502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21 522 523 527 529 531 533 534 535 536 550 560 利润分配 四、损益类 利息收入 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 手续费收入 汇兑收益 其他营业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利息支出 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 发行债券利息支出 手续费支出 营业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营业支出 汇兑损失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四、科目代号与账号

(一)科目代号

科目代号是指在制定银行会计科目时,为了便于账务处理而设置的代号。会计科目应严格按照规定的代号和核算内容进行使用。总行专用科目及账户,未经授权,分支行不得使用;已停用的会计科目,不得再有发生额;已撤销的会计科目,在下一个会计年度的开始删除该科目。

会计科目分为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其中一级科目代号一般由三位数字组成,二级科目

19

新员工培训通用教材

代号一般由四位数字组成。科目代号的编排具有一定的规律。

一级科目代号的编排规则是:第一位数字代表科目的资金性质,即:1代表资产类科目;2代表负债类科目;3代表所有者权益类科目;4代表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5代表损益类科目;6-9代表表外科目及补充资料。第二、三位数字表示该科目的顺序号。

二级科目代号的编排规则是:前三位数字表示其所属的一级科目,第四位数字表示其在该一级科目下的顺序号。

会计科目通过编号,便于识别和使用,它为编制会计分录、汇总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查阅会计资料等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及对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柜台的应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账户与账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科目所包括的经济内容进行详细分类核算,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增减变化情况和结果的专门方法。银行的账户,按其开户的对象,可划分为对内账户和对外账户两大类。对内账户,是根据银行本身业务经营管理上的需要而设置的银行内部专用账户。对外账户,是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对经营客户或往来行设立的账户。

银行开立的各种对外账户,均应由经办行为开户单位编列账号。账号一般是由行号、科目代号、顺序号、计算机识别号四部分组合而成。一般来说,行号由五位数字组成,科目代号由三位数字组成,顺序号至少由四位数字组成,计算机识别号由一位数字组成,所以银行账号一般由十位以上数字组成。银行账号是开户单位和银行办理业务、签发凭证和记账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二节 记账方法

一、记账方法概述

记账方法是在核算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理,采用特定的记账符号,将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门别类地记录,登记账簿的一系列专门技术方法的总称。记账方法分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种。记账方法是银行会计进行正确记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关系到整个银行会计的工作,所以在会计核算中占据重要地位。

20

新员工培训通用教材

二、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只在一个相关科目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因为该方法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科目中进行登记,所以它对经济业务来龙去脉的反映不完全,也对会计记录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审核造成影响。单式记账法的优点在于记账手续简单,不像复式记账法那样繁杂。在银行会计中,单式记账方法主要应用于表外科目的核算。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记账凭证,只在“收入”或“付出”作单方的记录反映。

三、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银行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反映银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和客观实际情况,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所以复式记账法是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我国目前采用的复式记账法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三种,银行统一采用借贷记账法。银行对于表内科目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借贷记账法。

四、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根据复式记账法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用以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发生而导致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记账主体、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四个方面。

(一)记账主体

借贷记账法是以会计科目为主,按照复式记账法原理,将反映银行会计对象的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五个大类。当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其内在的经济联系,以会计科目的性质为依据,来确定其记账方向及其对应关系。

(二)记账符号:“借”和“贷”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表明会计科目的记账方向,反映资金增减变化情况。每一个账页,一般均分为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通常是借方在左,贷方在右。在具体应用时,其方法为:

1.资产类账户:资产增加数记借方,资产减少数记贷方,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资产的数额。

21

新员工培训通用教材

2.负债类账户:负债减少数记借方,负债增加数记贷方,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负债的数额。

3.资产负债共同类账户:资产增加数和负债减少数记借方,资产减少数和负债增加数记贷方,余额有时在借方,有时在贷方。

4.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所有者权益减少数记借方,所有者权益增加数记贷方, 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权益的实际数额。

5.损益类账户:其损失视同资产类账户处理,收益则视同负债类账户处理。所以损益类账户中,反映收入的账户的记账方法是:收入减少或结转数记借方,收入增加数记贷方,期末结转后无余额;损益类账户中费用支出类账户的记账方法是:费用支出的增加数记借方,费用支出的减少和结转数记贷方,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表2-2 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

账户类别 资产类 负债类 借方 资产的增加、资产的余额 负债的减少 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资产大于负债资产负债共同类 所有者权益类 损益类(费用) 损益类(收入) 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支出的增加 收入的减少和结转 贷方 资产的减少 负债的增加、负债的余额 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负债大于资产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其余额 费用支出的减少和结转 收入的增加 (三)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恒等式为理论基础来设计的复式记账法,它要求按每项经济业务涉及的资金增减变化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应记的科目和记账方向,即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必须以相等的金额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或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记入一个账户的贷方和另一个账户(或几个账户)的借方。每笔业务的会计分录必须是借贷平衡,并且任何情况下也不会破坏借贷相等的平衡关系。

银行发生的会计事项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资产增加或减少,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或减少; 2.负债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或增加;

3.收入增加或减少,同时资产增加或减少(负债减少或增加); 4.费用增加或减少,同时资产减少或增加(资产增加或减少)。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