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本科课程笔记2 下载本文

3、维纳模式

一般人对行为的成功或者失败进行分析时常做四种归因:

稳定性的因素 不稳定的因素 内因 个人能力 努力程度 外因 任务难度 机遇境况

不同的归因对人的持续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归因因素 能力 内因 努力 难易程度 外因 机遇 能力 稳定因素 难易程度 努力 不稳定因素 机遇 积极性 高 高 高、低 高 低 情绪 满意 自豪 无能为力,内疚懊悔 影响 成功 失败 感激 惊喜 气愤, 无可奈何 归因理论对认识个体行为规律有什么意义? 正确地归因,主要找出内因,有针对性地通过改变人们的认识去改变人们的行为;

在组织活动中,尽可能地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不稳定性因素,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第二节 价值观与行为

一、价值观的概念

1.概念: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行为取向。

价值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人生观的核心。人的价值观不同,态度和行为也不同。

二、价值观的形成

我们的价值观来自哪里呢?

来自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舆论、社会阅历的认知经历

个体价值观的很大一部分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形成,形成价值观的内在心理机制主要是强化、认同、模仿和观察学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三、价值观的分类

1.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

理论型

经济型

宗教型 审美型

政治型 社会型

人的价值观是这几种类型的综合体系。

不同职业的人对价值观的重要性的优先顺序不同,同一职业的人的价值观比较接近 (2)罗可齐(Milton.Rokeach)价值观

终极价值观(terminal values) 舒适的生活 (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的目标)

工具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 勤劳工作? (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和途径) 不劳而获?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中的两种类型价值观的范例 终极价值观 富足的生活 持续的贡献和成就感 没有冲突和战争的和平世界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 工具价值观 辛勤工作,奋发向上 有能力有效率 宽容,谅解他人 助人为乐 ……

(3)格雷夫斯(F.W.Graves)行为价值观

反应型(有奶便是娘)

忠诚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自我中心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顺从型(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权术型(无毒不丈夫)

社交中心型(出外靠朋友) 存在主义型(存在即合理)

经营管理价值观 一般目标 指导思想 最大利润价值观 公司利润最大化 委托管理价值观 生活质量价值观 令相关方面都满意的利润只是一种手段 收益 个人主义,竞争,野心既有个人主义又有合合作 勃勃 作 实现利润的工具,员工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员工本身是目的 为物质报酬而工作 头等重要 主要的,但要兼顾其并不比其它群体更重要 它群体的利益 对员工看法 股东的作用

四、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

价值观是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同时对认知起到反作用

(1) 在管理中如何对待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 必须认识到价值观多元化的存在,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价值观具有一

定的包容性,但也要强化主流的价值观;

2. 在人员招聘时,要重视对新员工价值观的考察,看其是否和企业价值观一致; 3. 要致力于组织的文化建设,用统一的价值观武装员工; 4. 重视社会环境变化对价值观的影响(价值观的时代烙印)。

第三节 态度和行为

一、态度的概念

1.概念:个体对一定对象(人、群体、事件、关系、制度、抽象的概念等)所持有的评价、情感和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的心理结构具有三种成分:

(1)认知。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表现为赞赏或反对。

(2)情感。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喜欢—讨厌、尊敬—蔑视、同情—冷漠等。 (3)行为。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即行为倾向。

态度的 内涵 对某上司的态度

肯定赞赏的观点 否定的观点

(有开拓精神,关心员工) (没有魄力,开拓精神不足) 认知倾向

感情倾向

热爱、拥戴 既不厌恶又不崇拜

愿意接受他的领导,愿意接近他 意见不合时,对领导有抵触行为倾向 行为倾向

关于“态度”需要说明的几点

态度的三种成分通常是协调一致的,但也有例外….. 情感倾向是态度的中心成分,它决定行为倾向!

态度受价值观影响,但较价值观缺乏稳定性,容易改变

二、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态度对认知有反作用

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态度影响人际关系

态度和工作效率的关系

2.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1)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 (2)态度和行为的失调性

(1) 认知失调论:个体可能会感受到多种态度中间或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不一致,这种不和

谐会让人感觉不安,个体试图使这种不协调完全消除或降低到最低的稳定状态。

如何改变这种不协调? 要么改变态度,要么改变行为,要么为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为其自相矛盾自圆其说,消除不安 (2) 降低不协调性程度的动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导致不协调因素的重要性

认知个体认为他对这些因素的能动程度 不协调所带来的结果

认知失调理论说明了:个体体验到失调状态并不必然会推动个体寻求态度和行为的一致。

如果导致不协调的问题不重要,或者这种失调由外部强加而自身无法控制,或者奖赏足够诱人或惩罚不够大时,个体不会有太强的压力去减少这种失调,而是寻找合适的理由说服自己继续保持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状态。

3.如何了解组织中员工的态度?

调查通过与员工的交往来了解

个别谈话组织中的某些资料的分析 专业测量自由反应法,各种态度调查 4.如何改变员工的态度? (1) 沟通改变态度

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谈话、座谈、内部刊物的宣传、教育培训等沟通方式改变人们的认知从而改变人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