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除法

教材简析

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

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单元重点

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内 容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 练习一 集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讲故事(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练习二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

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课 时 1 1 1 1 1 1 1 1 1 1 合 计 10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2×3= 20×4= 24×4= 36÷9= 48÷4= 72÷6= 二、导学新课

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分桃子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图中有多少个桃子?”“68中的6表示图中的那部分?8呢?” 2.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3.解决问题。

(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68÷2=

(2)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

口算:

竖式计算: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

(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2.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剩下的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第2题,第4题。 2.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1,2页

六、板书设计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后反思: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橘子”情景,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8÷2= 89÷2= 69÷3= 55÷5= 67÷6= 84÷2= 85÷4= 96÷3= (规范竖式的书写规范) 二、导学新课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4篮零8个,也就是有48个,平均分给三个人。

提出数学问题:48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各分得多少个? 2.列式:48÷3= (1)分一分,算一算:

用4捆小棒代表4篮橘子,独立尝试分一分。 全班交流,说一说:先分那部分,再分哪部分?

“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捆怎么办?”

从刚才的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3人先分30个,每人分到10个;再分余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每人共分到16个。

(2)你能用竖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48÷2和48除以3的不同之处。

??每人共分到16个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 ??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个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

在个位上商6。

与48÷2的不同之处:

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

问题:竖式中第一步的“3”表示多少,为什么“30”的“0”可以省略不写?

3写在十位上,表示30。因此数位一定要对齐。 3.算一算,想一想:

38÷2= 52÷4= 72÷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交流算法,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58÷7= 73÷6= 问题: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大,商是二位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分一分,算一算。

用竖式算一算,并结合竖式算一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4.完成课本练一练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5页的第3、4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第3,4页。

六、板书设计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每人共分到16个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 ??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个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

在个位上商6.

七、课后反思: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学习目标:

1.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

2.借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已有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3.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8÷2= 52÷4= 72÷3= 58÷7= 73÷6= 49÷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

1.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出算式? 888÷6=( ) 2.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小组交流估计的方法,汇报结果。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方法一:600÷6=100,800÷6的商肯定比100大;

方法二:最小的三位数100×6=600,800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数;

方法三: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小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 3.用竖式来算一算,注意书写格式。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板演

从高位到低位依次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如果那一位计算之后有余数,就把余数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以一位数,直到除到最后。

(3)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汇报。

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竖式百位上商1。 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竖式十位上商4。 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竖式个位上商8。 (4)笔算的结果对吗?比较估算与精算

(5)再次笔算。组内开展“争当小老师活动”。最后再次汇报整个竖式的计算过程和每一步的算理。

5.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找学生板演。 565÷5= 456÷3= 784÷7= 算式1:百位上5等于5,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式2:百位上4大于3,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式2:百位上7等于7,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一算,再验证是否正确,规范格式书写,数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1题。

看图结合问题说一说意思,学生先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2、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4,5页。

六、板书设计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平均每小时运行多少千米? 888÷6=148(千米)

答:平均每小时运行148千米。

七、教学反思: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学习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48÷2= 868÷7= 896÷8=。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试一试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1.看图后,说一说图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3只猴子平均分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3只猴子平均分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算式表示?这时3个猴子还能分到桃子吗? 0÷3=0。

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个猴子来分,怎样列式。100个呢?你有什么发现?

0÷10=0。 0÷100=0。 你发现了什么?能举例说说吗? 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现在3个猴子要分306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中间有0)

列式:306÷3= 口算:

竖式计算:

十位上是0怎么办呢?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十位上的0÷3=0,因此商的十位上要写0。 练习402÷2 702÷3 总结:被除数中间有0:

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写0。如果前一位上有余数,把余数和0合起来继续除以一位数。 3.算一算,想一想(末尾有0) 840÷6=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在计算时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判断:被除数个位是0,商的个位一定是0。 反例560÷5

总结:当十位上的数能被除数整除时,如果个位上是0,就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练一练第1题、第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0÷3=0 0÷10=0 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

七、课后反思: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306÷3= 840÷6=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鼓励学生找到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完整表达 3个班卖废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912元。 数学问题: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 (1)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12÷3=

(2)口算:900÷3=300 12÷3=4 300+4=304 (3)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讨论: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

口算解释:先分900元,余下12元,不够30元每个班分不到10元,在十位上要商0。

除法本身:用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够商1,需要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用12再除以3,结果等于4,所以十位上要商0。

(4)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学校用买废品的钱买了522支笔,送给手拉手的乡村小学4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多少支铅笔,还剩几只?

522÷4=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织学生交流。

522支笔分给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130支,还剩2支,不够每个班再分1支,所以各位商0,余数是2。

即:用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余数是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

课后反思: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竖式算一算 402÷2=

教学生板书在黑板上,并说说除数中间有0时该如何处理 二、导学新课

1.淘气在计算除法竖式时,出现了下面的问题,快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先看第一个算式,不用动笔,估算一下商是不是正确?

生:我发现第一个算式被除数中间有0,所以商的中间要用0补上。 估算:200÷2=100,502比200大的多,商肯定超过100,得26不对。 竖式: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商肯定是一个三位数,得26不对。 好了,第二个算式商补上0了,对吗? 生:对的??(犹豫)

师:我们不妨用乘法来验证一下第二个算式吧。 你是怎样来验算的,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各出结果。 验算:商×除数=被除数 206×2=412

验算完了不对 验算则是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的有效方法,能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验算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现在需要重新再算一次,这一次课一定要细心呢?

如果百位上有余数,十位上的0要落下来和百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15÷3= 960÷8= 805÷5=

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7题。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

验算: 2 5 1

× 2 5 0 2 七、课后反思:

练习(一)

学习目标

1.熟练应用除法竖式解决一般的问题,会规范竖式的书写。

2.结合情景,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的估算能力,为试商做好铺垫,巩固验算的方法。

3.巩固对竖式的理解,发展竖式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情景,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的估算能力,熟练应用除法竖式解决一般的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熟练应用除法竖式解决一般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56÷4=14(个) (2):216÷2=108(个)

第2题:为试商做铺垫,可以借助乘法口诀进行判断,也可借助有余除法的计算得到结果。

第3,4题: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巩固计算。

第5题:

第6题:每组的答案的数字之间都有相似之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细心的学习习惯。

第7题:解决第2问时,说一说明年爷爷和小朋友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再计算。

66÷6=11

第8题:认真读题,审题,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40÷4=135(人) 540÷5=108(人) 排成的队形数越多,每种队形的人数就越少。

第9题:说一说你从表格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何算出每筒羽毛球的价钱。

137-65=72(元),72÷3=24(元) 第10题:

309÷3=103(个),212÷2=106(个) 第11题:拓展提升,你是如何填数的?

商的百位是1.商的十位是0,那么被除数的十位可能是0或者1,但由于商的个位是2,所以被除数的个位是4,十位只能是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竖式计算时一定要细心,数位对齐,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2.认真读题,找出关系很重要。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试一试”的2、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练习(一)

540÷4=135(人) 540÷5=108(人) 排成的队形数越多,每种队形的人数就越少。 七.课后反思

集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方法

复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并验算:

734÷2= 612÷2= 525÷5= 二、新课练习

1.同学们,你们都收集过邮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集邮中的数学问题吧,出示图片。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笑笑有邮票285张。

生:他想把这些邮票放到册子里,册子每页只能放5张。(真棒)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生:每页放5页,285张邮票大约需要放多少页? 2.每页放5张,估一估,大约放多少页?

3.算一算,能放多少页? 列式:285÷5=

(1)被除数百位上的“2”比除数的“5”小怎么办? 百位上不够商1,就商0,商中百位上的0可以不写出来。 (2)第一个商应该写在哪? 28÷5,应当在十位上商 “5” “5”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3)完整的写出除法竖式,你能总结规律吗?

(4)

规律:被除数是三位数且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首次商写在十位上,商是两位数。

4.如果每页放8张,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285÷8=( )??( ) (1)估计商是几位数? 生:8×100=800,商是2位数

生:百位上的“2”比除数“8”小,商是2位数 (2)商“3”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十位上。

(3)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是指可以放满多少页,余数是指还剩多少张。 (4)你会验算吗?

追问:35×8表示什么?为什么还要加上5呢?

生:每页放8张,35页放多少张。放满35页,还剩5张,所以要加上5.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 课本练一练第2题,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课本练一练3题。

2.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集邮

验算:

七、课后反思: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学习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84÷6= 124×8= 二、导学新课

1.学校为同学们买来了一批新书,快去看看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1)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图书200本,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你能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看谁的方法直观易懂,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小组交流后可以对自己的图进行修改。 全班交流,展示,说一说你的想法。

2.结合自己的图列式计算,再和同伴说一说。 (1)200÷2=100(本)100÷4=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2)200÷2÷4 =100÷4 =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3)200÷(2×4) =200÷8 =25(本)

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在求每层多少本?

问: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 (2)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画图,说一说。 独立完成,,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200÷2÷4 200÷(2×4) =200÷8 =100÷4 =25(本) =25(本) 从左向右 先算小括号里面 七、课后反思:

讲故事(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学习目标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算一算,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756÷7÷6 624÷(2×3) 二、导学新课

1.问题:淘气3分钟能讲多少个字?

2.你能想办法表示题中的信息吗?赶紧试一试吧。

小组内交流,修改自己的方案 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的想法,(肯定) 2.根据你的画图或者列表,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你的算式每一步的意思。 (1)850÷5=170(个) 170×3=510(个)

先算1分钟能讲几个字。再算3分钟讲多少个字。 (2)也可列成综合算式

850÷5×3 =170×3 =510(个)

小结:解决类似的问题一般要先求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3.笑笑也讲了一个故事用了4分钟,平均每分钟讲150个。她也想3分钟完成,每分应讲多少个字?

请你用自己细化的方式表示下已知信息和问题并列式计算。

你能说一说你每一步的意思吗?

生:先求笑笑总的字数,再算3分钟讲完,每分钟讲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讲故事

850÷5×3 =170×3 =510(个)

七、课后反思

练习(二)

学习目标

1.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2.估计商是几位数,巩固练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练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关于这几节内容你都学到了哪些? 运算顺序,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2.计算:

120×2÷8 480÷(2×4) 二、复习练习

第1题: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第2题:培养估算试商的能力。

第3题:巩固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计算。

第4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应用。也可画图来帮助自己分析数量关系。

第5题: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向右的运算顺序。 (2):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6题: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20×2÷8 =240÷8 =30(个)

第7题:巩固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100+98+105+97+99=594(人) 594÷9=66(人)

简便算法:100×6-5-2+5-3-1=594(人) (2)一、四年级一批,其他任意两个年级一批。 第8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8×10=80(元) (2):(100-80)÷2 =20÷2 =10(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6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练习二

(1):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向右的运算顺序。

(2):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主题)图形的运动

单元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教材简析

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感知,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学习目标

1. 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内 容 轴对称(一) 轴对称(二) 平移和旋转 课 时 1 1 2 轴对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 画图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副残缺的图片,根据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来这张照片里的建筑吗是吗?

生:天安门

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 二、导学新课 1.观察下面的图片

合 计 4课时

这些图形是什么?

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 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 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即: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2.利用附页中的图1折一折,看一看。

(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认一认,说一说

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折一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一)

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课后反思:

轴对称(二)

学习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

2.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

一半。 教学难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沿对称轴对折,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二、导学新课

1.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按照下面的做法,做一做,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得到对称图案的关键是什么? (1):先把纸对折。

(2):对折后只做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了。

2.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一想,整个图形是什么?

明确: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对称轴的左右两边应该完全重合,所以右边的

半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相同。

实际操作:

沿对称轴对折后,再沿给定图形的边线剪下、打开,验证。 3.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圆,展开后是哪一个?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判断和选择的。

生:观察洞和对称轴间的距离。

点拨:下面的圆距离对称轴近,那么和它对称的那个圆也应该是靠近对称轴的一边的。反之则远。http://www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二)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课后反思:

平移和旋转(第1课时) 主备人:张希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下面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国旗在上升,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旋转风车,推箱子,指针在转动。 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生: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2.认一认

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转。

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生: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 生:旋转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课后反思:

平移和旋转(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1):先把棋子向下平移4格,描下来。 (2):把铅笔向右平移3格,描下来。 (3):再把三角尺向左平移2格,描下来。 (4):观察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2.说一说,铅笔和三角尺是怎样才能平移到图3的位置?

平移铅笔: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5格。 平移三角尺: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上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3格。

追问:你是如何找出平移几格后图形的位置的?

生:可以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看看这几个具体的点平移了几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4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平移的格数就找具体点。

七.课后反思:

三年级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 乘法

单元教学内容: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乘法。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笔算乘法。 4.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及乘法口诀,会进行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了三节内容:“找规律”、“队列表演”和“电影院”。使学生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与同伴交流、解释估算或算法过程。

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与同伴交流、解释估算或算法过程。

教学难点: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5课时

找规律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2.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1、竞答,出示口算卡片。

2×3= 5×1= 12×3= 14×2= 10×4= 30×3= 2×200= 60×2= 2、听算竞答,说出口算过程。

500×4= 6×70= 90×7= 8×600

通过回答,明确: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只要把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0,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二、 找出规律,归纳方法 1.提问为什么50×10=500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50×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

或 50×10=5×(10×10 )=5×100 =100×5 =500 教师可以介绍50×10=50×2×5 =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4、练习:

30×40 140×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14×3=4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30页第四组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知识运用,巩固提高。

1、书上第31页第2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31页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3、练习:P31第5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先计算13×7=91 16×6=96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3×70=910 16×60=960 4、作业:第31页练一练1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的疑问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5×1= 5×10= 50×10= 3×2 3×20 30×20 12×4= 12×40= 120×40=

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课后反思:

队列表演(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 2.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30= 30×40= 140×20= 150×30=

10×30= 50×80= 40×120= 50×40=

2、导入: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如图所示) 二、教学新课

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 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 (2)、展示学生的想法: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一、 情景引入

出示14×12,能用竖式计算吗? 二、教学新课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边写边想:这么写的道理。 2、指名板演,并说说这么写的道理。

(1)把12分成10+2,用个位的2成14,就是已经学过的一位数乘两位数。十位数字1(也就是1个10 )乘14,所得的积是14个10,因此“4”写在十位上。

(2)还可以简单写成(竖式去掉十位o) 3、完成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展示,互相评价。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看图,说说看懂了什么?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4、5题。 五、板书(略) 六、教学反思:

电影院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会通过估算解释运算结果的合理性。

3、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的进位法则。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1. 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的进位法则。 2. 合理利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导入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口算,请直接说出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 (出示)16×3= 15×4= 25×2= 16×30= 15×40= 25×20= 2、下面的计算对吗?说一说你是判断的。

12 ×35=320 25 ×72=315

师:看来合理运用估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捷的解决一些问题。 (二)情境引入 (出示笑笑的图片)

笑笑的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去看电影,今天我们就随笑笑到电影院看一看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电影院) 二、探究新知

(一)读一读——理解题意,提出问题,正确列式 (出示主题图)

1、师:图上有哪些信息?

2、师:这么多人来看电影,如果你是笑笑会考虑什么问题呢? 预设:(1)影院的座位够不够坐; (2)需要花多少钱?

3、师:要知道够不够坐,我们要先知道什么? (板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4、列式:26×21=

5、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估一估——培养意识,掌握方法,发展数感 1、自己估计一下,够座吗?与同桌说一说。 2、汇报:

预设:(1)26×20=520 (2)25×20=500

(3)30×20=600

3、讨论:26看成30,你认为合适吗?(小组内讨论) 生汇报

小结:(出示点子图)虽然只把26估大了4,但在乘法问题里,实际上是增大了4个21,也就是80多,这样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在乘法估算时,要非常谨慎,如果没有就近的整十数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整5或只把其中一个数看成就近的整十数就可以了。

(三)算一算——自主探索,明确算理 1、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准确的结果。 2、组内汇报 3、全班交流

A.26×20=520,26×1=26 520+26=546 B.画图

C.竖式 2 6 (生说,师板出) × 2 1 2 6 5 2 5 4 6 4、讲解竖式

(1)26表示什么意思?(一个26)板出:26×1 (2)52表示什么意思?(20个26)板出:26×20 (3)52为什么写在这里? (针对学生十位计算上的问题,“5个百”是一个易错点,也是一个难点) 利用点子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20×6=120,20×20=400,120里面的100与400合起来是520 5、检查自己的竖式 6、填结果,答。

(四)试一试——尝试计算,总结算法。

解决完座位的问题,现在我们开始解决门票的问题。

(出示)三(1)班有38名同学,每张电影票12元,买电影票需要多少元? 1、 读一读 2、 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3、独立列式,并用竖式准确计算。 4、小组同学互相检查。 5、全班交流。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哪位相加满十就向高一位进一,满二十呢?三十呢?满几十就进几。

三、练一练——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说说下面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3、 森林医生 4、 书P37 1、 2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反思: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 多样性。

2、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

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体验成

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外,还要学习中善于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同学们对“乘法”这个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掌握地不错,可是有部分同学需要大家的帮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部分内容。

二、引导学生总结自己乘法中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组织全班交流。

1、交流乘法的口算方法。 小结:

①、变换算式。

②、把算式看作几个几相加

③、先用零前面的数相乘,再添零。 2、交流乘法估算方法。 ①、四舍五入。

②、转变成已知乘法。 3、交流乘法计算方法。

小结:①、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②、用竖式计算。 师:通过回顾,同学们对乘法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都掌握的较好,现在我们就利用掌握

的知识来解决练习一的问题。 三、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算一算,说一说 (1)书第38页1题。

让学生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在表格中填一填,再用竖式计算。 (2)书第38页3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再填空。 2、选数填空:书38页4题

师:让学生独立填空,小组交流填法。

交流填法:把题中各数的0暂时划掉,选数填空。 特殊化——以简驭繁的策略 3、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师出示题卡,学生口算书第38页2题。 (2)让学生用估算方法做课本第38页6题。 (3)用计算方法做课本第38页5题。 (4)当森林医生,课本第39页7题。

(运用比赛的形式,提高积极性,做完后小组内交流) 4、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课本第39页8题。 (2)课本第39页9题。 两种方法:

①共几箱:10+12=22(箱) 共几瓶:22×24=528(瓶) ②苹果汁:10×24=240(箱) 橘子汁:12×24=288(箱) 共几瓶:240+288=528(箱) (3)课本第39页10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4)课本第39页11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增强学习

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梳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体系,寻找、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

重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梳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体系,寻找、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过程:

一、你学会了什么

1、这个单元学习完了,想一想我们又有了哪些收获? 如果你一下子想不起来可以看图说一说。 2、分小组交流。

在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我的成长足迹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证明我们有长大了呢? 二、证明我自己

1、练一练 第49页第1题。

口算。直接写出得数。看一看,核对,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让有错误的同学说说错误 在哪儿,让学生明白这也是成长的方式。 2、第2题,计算。

3、用递等式计算,你认为应该特别注意些什么? 4、你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第4题和第5题作为课堂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审题、独立解决问题。 三、总结。 这节课,你对什么印象最深?

第四单元 千克、克、吨

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感知物体质量的情境,能用体验的方法来思考和感受物体的轻重,会用质量的感念来表述物体的重量大小。

3、解决生活实际,会用秤来称物体的轻重,能解决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4、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千克、克、吨的认识,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及千克、克、吨的简单应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质量单位的概念,所以教材把这些内容都安排在两个问题情境中进行。其中,“有多重”,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1千克、1克有多重”及它们间的关系;而“1吨有多重”,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